不要因为一两年的盈亏去转型,你以为别的行业就是那么容易赚钱的?文/王育琨 学者教授们常常把战略说成是英明决策,是目通万里、思接千代的产物,一下子就能确定10年战略、5年战略或者2年战略不动摇。而陈东升不这样看。他所理解的战略,是在一刻接一刻的动态中把握的。时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看上去技术细节的问题,却可以演化成一个总体战略的调整。陈东升1980年代末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搞中国500强企业评价时,我们这些专注研究的人员还有点笑他:不务正业!可也正是这样的不务正业,让他有机会切身感受到企业的魅力——把看上去不可能的事做得有声有色。他禁不住这种诱惑,开始创立企业,开始了他的泰康系布局:从古人钱、现在的钱、未来的钱通吃。1993年他创立嘉德拍卖,没有经验不知怎么做,他就走进香港拍卖行,扛着摄像机到处拍,拿回来给他的团队学习。1994年创立宅急送,创业之初,宅急送是什么都送,随着时间的发展,宅急送的主营业务逐渐变为以企业为客户的项目物流,服务于电信、医药、服装、汽车等企业。1996年陈东升有创立泰康人寿,陈东升率领的泰康人寿团队具有远见性地确定了“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在业内创下了一个个第一。泰康系的成长经验是模仿,用陈东升的话说,就是要“找最好的葫芦画最好的瓢”,“最好的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陈东升对战略的把握,分三个层次。
![陈东升:战略的整体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1585416853188.jpeg)
第一个层面,战略要在技术层面的细节一刻接一刻的变化中寻找突破。没有什么是既定的事!一切都是见微知著。陈东升擅长于把宏大的战略回归原点,把战略概括为“细节变化”和“整体效应”,一下子就把战略给搞活了。从地头力的角度看,一刻接一刻的细节变化,就构成了战略的“在变在整”。正是这样一种战略观,随着人才时运“巧合”,才形成了独特的泰康系格局。很多事都是技道一体。技术细节在一刻接一刻地变化,挑战在一刻接一刻地翻新,危机在一刻接一刻地涌现,处理掉问题的办法,一刻接一刻在变化,战略也在时时翻新。有时一个细小的变化,往往透露着重要的整体信号。地头力之“地头”二字应理解为当下的现场,地头力意味着在当下的现场无止境的变化和突破。第二个层面,战略不能在技术层面晃悠。有些公司选择了一项主业,可是一年没赚钱,这些人就撑不住劲了。本来一两年的盈亏,不是战略方向上的问题,是在实现战略方向的过程中出现的枝节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去转型,你以为别的行业就是那么容易赚钱的?哪一个行业的哪一家企业,不是头拱地解决了许多看上去根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而笑傲江湖的?陈东升让我想起我们山东农村老村主任常说的一句话:“别人赚钱的生意别轻易跟,自己赔钱的买卖别轻易丢”。在老村主任的世界里,-爱华网-这个世界很大,能人很多。一种根深蒂固的谦卑,让他悟到不能把眼望浩大的世界,而要专注于自己的营生。只有这样,才可以渡过那些看上去足以毁灭你的磨难或挑战。第三个层面,是对战略定价。他研究了全球公司对CEO 的定价要比对二把手、三把手定价高出去很多倍。因为一把手对战略负责。而战略关系到一aihuau.com个公司的生死和可持续性。哪怕是一把手没有切入具体运营,但是“战略定价”的铁律,还是会让他的薪酬木秀于林。他的“战略定价”说,清楚地说明了企业家或CEO 的关键现场。这个现场,就是见微知著,一刻接一刻地了解变化,一刻接一刻地应时而动,一刻接一刻地追求极致,一刻接一刻地提升整体效益。在这个关键性的现场或地头上,只要企业家倾注了他们全部的心血,才会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他稍一放松警惕,不把企业当做命,不勇于承当战略的进取了,那么他和他的企业终将被淘汰。陈东升们富有中国农民田间地头上的韧劲和倔强。他们接受一刻接一刻的变化,一刻接一刻的应和,一刻接一刻的创新,一刻接一刻的崭新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