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代工企业多年,鹏辉电池眼看着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年产值已达6亿元,却不得不把大部分利润拱手让给品牌商,当然非常不甘心,创立自有品牌的思路已经酝酿多时。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订单的锐减对鹏辉电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来自代工企业单一经营的风险,虽然目前订单开始回升,仍令管理层心有余悸。从机遇角度看,这个时间段正是树立自有品牌的好机会,强化多元经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鹏辉电池推出自有品牌走的仍是代工企业的常规打法:建立一家新的公司耐时科技,以此为平台运作耐时品牌。虽然推自有品牌难免让飞利浦这样的贴牌商心有不爽,但这就是商业。如果有成本更低的工厂可以代工,这些品牌商也同样会毫不犹豫地甩掉鹏辉。从这点上看,鹏辉推耐时品牌是个正确的市场选择。
但问题是,耐时科技倚仗的筹码却让市场人士有些担心。
如今锂铁电池挤占碱性电池市场,确实与当年碱性电池抢占碳性电池市场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当年的南孚有资金支持,引进生产线,并迅速铺通了全国市场,也造成了其不宜复制特殊之处。而如今,在生产线和工艺上耐时没有问题,但在资金上,看不到很充裕的迹象。作为头号竞争武器,耐时科技寄出的仍是低价,在达不到量产规模的情况下,低价策略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支持。
虽然耐时直接降价的姿态可能对劲量有一定冲击,但采访过程中,也看不到劲量和南孚有任何跟进的迹象。劲量在锂铁电池领域仍奉行“饥饿营销”,维持该产品的高价格、高利润,而南孚在推出每对27元的产品后,也鲜有声音传出。面对媒体,南孚电池公关经理康经纬表示,劲量的锂铁电池在国内也卖得不多,主要原因就是材料成本太贵,南孚在国内干电池市场仍以碱性电池为主。业内人士分析,南孚如此表态,摆明不打算应战,让劲量和南孚共同推广来摊低市场哺育成本的奢望也等于宣告落空,无形中也等于间接增加了耐时的资金压力。
再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看,当年不遗余力支持南孚,有扶持民族品牌的意图。但目前,电池行业的协会利益格局也非常微妙。作为龙头企业的南孚,虽然已经被外资控股,但话语权仍在,潜伏在协会内部随时可以为劲量争取利益。期待协会像当年支持南孚一样支持耐时,令人无法相信。如此一来,耐时的复制之路,更添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