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百强商学院之一 商学院之殇(11)



流行管理学追求的目标存在致命误区。管理者必须回归内心寻求自己的使命,通过实证把握如何在事实的动态中持续找到答案。

文 | 李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管理学的教材每日都在迅速增加,读管理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管理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管理培训班每天都在办,到处都在讲管理学、成功学,但大量企业走入困境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熟读兵书不一定就能打胜仗,管理也是一样。管理学家不一定是管理专家,即便是在管理岗位上作出业绩,为了提升管理水平而去读管理学,学成毕业反倒不会管了的也不乏其人。

流行管理学的误区

流行管理理论的致命误区,就是一再刺激人们追求做大做强。“人们的贪婪一旦被刺激起来,就无所不用其极,”可能由此导致无妄之灾。

从东方管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之所以非常容易被刺激到“做大做强”的泥淖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做大”、“做强”存在误解。

就“做大”来说,无论是可行性还是必要性都值得推敲,因为“做大”受到无量因素的制约,必须量力而行。况且那个“大”也是相对的。而“做强”就不一样了,《易经》称之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是强呢?《道德经》解释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即战胜别人算作是有力,战胜自己才算是“强”。实践证明,任何组织或个人最后都是败在自己手里。战胜自己的自强不息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战胜自己什么?战胜自己的妄想、虚荣、贪梦、情绪化、急功近利及恶性膨胀的野心等等。“做强”是自己的事,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都应该也能够“做强”!因为他们都是应运而生、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能力优势及环境优势。区别只在于了解和不了解,会用和不会用。

从中国文化的本源上说,无论做什么,都是一个以修身为本的问题。儒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经》强调“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说的都是一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须从修身开始,并把修身之德逐渐扩展到自己的团队、合作者乃至整个所能影响的范围。

 由著名百强商学院之一 商学院之殇(11)
这就需要管理者通过实证体系的修炼去找到使命,战胜自己,从而引导自己的团队自强不息,才能善始善终完成使命而不中道夭折。

东方管理学的实证体系

思维本是线性的,必须在分析比较中才能被运用,而分析比较就可能会离真相越来越远,所谓“一尺之锥,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突破性思维就是突破了思维的线性维度,应该是跳出了思维的模式,突破了思维模式就是回到思维的“根”了。

思维的“根”是什么?是意识,意识是思维的根。而意识的本质像镜子,如《庄子》所说:其特性是“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缙云山道家实证体系把意识的这种功用表述为“整体意识,良性意识,颤抖意识”,统称为人生修炼的“三大意识”。

“整体意识”强调的是“知”的完整性,是“知足”的状态。这个“知足”不是平常人们说的“小富即安的知足”,而是清楚、完整、全然的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实相。用现代的话说,好比是启动内心导航系统,精细地觉知到周围事物及环境变化,整体把握预示变化的蛛丝马迹。 

“良性意识”是一种“知止”的状态,也就是面对正在发生的任何缘起,都全然接受,弗排斥,弗拒绝,弗选择。“知止”的要点在“知”而不是在“止”,“知止”是一种修为,而“止”则是自动的或者说是自然而然的。《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知止”是倒过来,要以无涯随有涯,那就没有“殆矣”。“无涯之知”止了,止在哪里?止于至善!至善就是恰当其“时”,恰当其“位”,也可以说就是“现场”实相,至善是无量因缘和谐于某个位(现场)的那个此时此地,而这个和谐又是动态的随时随地的。

“颤抖意识”是不执著的状态,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状态。身体或组织的每个细胞都是鲜活的。也就是整个系统的末梢被充盈着,最远端的信息畅通无阻,整体循环饱满,时刻洋溢着鲜活与生动。充盈末梢不同于现代管理学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和“组织结构扁平化”,充盈末梢的势能来源于“节奏”,只有先找到自身与天地相和的韵律,才能再由此拓展到家庭、团队、企业与社会环境万缘的和谐韵律。

这“三大意识”合起来就是描述《庄子》“至人之用心若镜”的全息境界,也可以说是“精满、气足、神旺”的状态。这时用思维而没有思维的局限,知局部而不存在被局部的刺激所误导。这才算有点“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的味道。

我们倡导的东方管理学的研究,正是试图通过这“三大意识”的实证实修来帮助管理者回归到认知主体的“根”。既不是研究如何传授管理理论,也不是要通过研究案例来学习解决管理问题。她的重点不是管理对象,而是管理主体。也就是收回目光向内,专门解决管理主体自身的问题。

管理之道的实证实修,原本就不是要告诉人们答案是什么,而是帮助每个管理者通过在实事的动态中持续地找到答案的修炼,帮助人们如何面对现实。

在东方管理学的实证体系中,没有理论,没有模式,只有在实事求是中的挥洒自如!通过人们对管理之道的修炼,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中心,通过管理对象开发管理能力。反过来以心转物,心外无物、心物一元。使有志于管理的志士仁人,都能明明德,都能知足知止,知子守母。那就真的是“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这正是东方管理学实证体系的真正出发点和归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6914.html

更多阅读

陈百强的死亡之谜 陈百强的母亲姚玉梅

1993年10月25日,昏迷为植物人17个月后,陈百强于香港玛丽医院病逝,年仅35岁。“今后我年老的时候,我希望我不会孤独地生活,能够有个伴侣。”当时有谁会想到,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香港第一个偶像派歌手会昏迷17个月,并从此一睡不醒?陈百强

苍南VS乐清,全国百强之争!_光明人家 乐清百强企业

苍南VS乐清,全国百强之争!--进步很大,差距明显,也说全国百强县苍南领先乐清41位靠谱吗?综合:光明人家2015-05-18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浙江)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浙江)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县域

声明:《由著名百强商学院之一 商学院之殇(11)》为网友洒落凡尘的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