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黄海川 任鹏宇)“对于留下的合作伙伴,我们将提供培训服务,帮助他们和我们一起全面转变为软件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供应商。”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向他的合作伙伴如此承诺,这些商用电脑渠道商已经和浪潮合作了10多年,现在却不得不在离开和留下间作出选择。
在孙丕恕看来,“软硬一体化”是浪潮成立以来又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集团上下必须全身心投入。
此前,IBM、惠普、甲骨文一直在“放弃消费类业务,专注企业客户,转型软硬一体化方案服务商”。国际巨头们不谋而合的这一战略意图直到不久前甲骨文宣布收购sun后,才被国内同行重视——这个战略的一大好处就是如孙丕恕所说的可以给客户“洗脑”——引领客户、给客户咨询,在给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捆绑自己的软硬件产品。
但孙丕恕10年前就带领浪潮集团往这条路上摸索了,所以,当国际巨头将“IT服务经济时代”大旗插到“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山顶上时,国内只有软硬件业务发展都比较均衡的浪潮集团有底气赶去“会师”。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孙丕恕往往能在记者没有提问完就明白记者“来意”、并开始“抢答”,这一细节正好可以和孙丕恕领导下浪潮“先人一步”的特点互相印证:
浪潮是最早嗅到全球信息产业潮流气息并付诸行动的企业之一。1982年,他们拿着10万元用于研发磁带机的项目经费开始了PC的研发;6年后,浪潮PC做到全国第二。到了1990年代初期,当互联网还在萌芽的时候,孙丕恕就带领浪潮瞄准了互联网的核心部件——服务器。由于较好利用了个人计算机时代的经验,服务器很快帮助浪潮达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复兴,1996年至今,浪潮服务器已经连续12年蝉联国内品牌销售额冠军。在深耕PC、服务器这两个信息化核心硬件产品的基础上,浪潮进一步布局软件产业。到今年6月,根据工信部与统计局联合公布的自主品牌软件企业十强榜,浪潮位列榜首。浪潮成为互联网时代国内唯一一家软硬件领域都具有领先实力的综合性IT企业。
也正是这种先人一步的软硬并举策略,让浪潮在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公司哀鸿遍野的时候拿出了“逆市飘红”的成绩单:集团2008财年(截至2009年3月31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14%,净利增30%以上,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如今,IT产业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由‘产品型供应商’到‘方案型供应商’转变的产业趋势,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孙丕恕说。他说,浪潮2009年业绩增长的目标是20%。《投资者报》很想知道这个目标是保守的还是激进的,但他只是表达出了对目标制定及目标实现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也许,正是这种责任心支撑孙丕恕十年如一日带领浪潮集团一路走来,1997年,孙担任浪潮集团常务副总裁的时候,浪潮年营业额还不到40亿元,现在,浪潮营业额已经接近240亿元,旗下拥有( 浪潮信息[13.51 -3.71%],000977.SH;浪潮软件[14.47 -0.34%],600756;浪潮国际[0.65 -1.51%],00596.HK;东港股份[30.55 4.30%],002117.SZ )四家上市公司。
但是,我们能够将浪潮的未来仅仅寄托在管理层的责任心上吗?据《投资者报》了解,虽然浪潮也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孙丕恕还算不上浪潮真正的老板,如果没有“老板”身份,责任心的功效定会大打折扣,浪潮的转型及进一步发展壮大也将堪忧。
孙丕恕信奉“成功要快乐”,但人们往往只看到浪潮业务上的成功和快乐,有谁真正去关心和体会孙本人的成功和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