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平:我绝对不是纸上谈兵
本刊记者 徐琳玲 发自上海 人物周刊:您在硅谷和国内有20多年产业经验,怎么看待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 杨兴平:大家都清楚,靠消耗土地、人力、环境资源换得的中国制造不能持续了。我看到,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都做了很深入的探讨。可是,没有人真正指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要素在哪里?如何进行转型?
中国几十年来都在强调技术,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就好像掌握了一切。半导体、软件、芯片设计、生物、医学等等很多这种高科技的议题都提上来,每一个开发区几乎都要做这些高科技。事实上,我们都做不了,即使全中国来做一件事也做不了。从人才培养体制和研发投入看,我们都不可能到达美国这样的原创能力。 我们一定要转变理念,用一条非常务实、非常现实的路径来实现中国制造。 人物周刊:这是一条怎样的务实路径呢? 杨兴平:我觉得,设计才能够成为驱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原动力。我说的不是指传统的工业设计,而是把用户体验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跟工业设计结合起来。不管是汽车、手机、电脑、家电还是日常消费品,这个原理都是可以实行的。 日本、德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更多要像日本和德国这种企业学习。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的创新。未来3到5年,只要我们的思路对了,中国的经济就能真正地腾飞。 从IT行业来看,就是一种5C融合模式,是把3C和用户体验、互联网内容进行融合。如果能够贯彻到中国每一个制造型企业里,能很容易把效益平均提高一倍。举个例子:我正式接手TCL差不多一年时间,唯一做的就是调整思路,这帮助我们赢得了各大运营商,尤其是海外运营商的大力支持,接到订单大大增多了。 人物周刊:就现状来看,把技术、商业、工业设计三者结合得好,恐怕不这么容易。 杨兴平:实践起来是比较困难。这需要对这三者有很深刻的理解。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中国大学要调整办学思路。我们还是在延续100年的这种大学的模式。大部分大学都是院士在做校长,他们更多可能是崇尚学术研究,或者忙于做行政,多数没有考虑过:他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较大贡献。 未来3到10年,一定要转换办学的思路。更多的侧重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时,要特别强调商业模式、消费者心理、工业设计这三者结合的重要性,而不只是技术。 斯坦福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十年里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有一个核心因素:有很多教授是从工业界去的,他有产业经验,他知道怎么样培养人才能真正对产业发展有价值。中国大学绝大部分教授是没有产业经验的,一直呆在学校里写论文,而企业里的人也没有办法回到学校去教授。 人物周刊:一谈到大学,中国人总在焦虑地问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出大师? 杨兴平:我认为这种追求不现实,也没有必要,美国的大师很多,一个大学有几十个诺贝尔奖得主。但中国怎么能够在近十年培养几十个诺贝尔奖得主呢?即便是培养出几十个诺贝尔奖得主,又怎样呢? 我们更需要的是解决中国制造的问题,中国经济在未来10到20年还能不能更上一个台阶?更需要从中国的工业发展、经济的发展来考虑如何办大学、如何搞科研。无形中,最终就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人物周刊:这都来源于您的产业经验么? 杨兴平:这是在我骨子里,我血液里面,是通过做产品、做企业慢慢悟出的道理。如果我没做多普达,没在之前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甚至在美国20多年的工业经验,我是不可能得出这个结论的。这绝对不是纸上谈兵的,是我摸索几十年得出的。 人物周刊:您现在做的企业是否会是一个实践5C融合的案例 杨兴平:我现在要做的与这些事情都是相关联的。从3C到5C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影响了很多人对产业的看法,一定会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但是,我必须要自己能够去实现它,比方说,我做多普达、帮助TCL转型、做自然道,我自己能不能做出一个5C融合的企业呢?通过这个企业不断摸索和实践,能不能总结出一个原理,把它推广到整个中国——这是我想要追求的。 中国创造或者是中国经济转型是一片大森林,这是整个国家要去实现的,但现实中,要形成这样一片森林,必须要有一棵棵健康的树,用3到10年把它培植起来。自然道公司就是我在培植的一棵树。
更多阅读
开始新人生的烈女邓玉娇:我已不是邓玉娇
6月16日,邓玉娇特意换上一件平日喜欢的银灰夹克,让本报记者拍照。这是她恢复自由的一天,也是新的起点。本报记者占才强摄找一份工作,好好地生活。———6月16日,邓玉娇在一审判决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在谈到未来打算时这样说我不是邓玉娇。
创业板是不是a股 创业绝对不是一个钱的问题
无数创业者平时总是口口声声“要是有足够钱,我就能如何如何”,如果在他们面前甩了一个亿,真有胆子过来捡钱的人却几乎没有。信不信由你,你不妨用这句话来问问自己,或者索性去那些“VC创投高峰论坛”门口摆一个Pose,对那些手捧商业计划书
蔡洪平:高溢价不是新股破发根本原因
瑞银投资银行部亚洲区主席蔡洪平昨日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溢价不是新股IPO破发的根本原因,但对于大多数股票来说,遭遇破发现象是十分正常的。蔡洪平建议投资者要纠正“打新股便能100%赚钱”的错误认识。 此前不久,由于香港市场再现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符合企业战略是海外收购基本出发点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4月9-11日在海南举行,凤凰网财经全程进行报道。中铝总经理熊维在论坛上表示,符合企业战略的海外收购这是基本出发点。以下为熊维平发言实录: 熊维平:我觉得这是阿尔-马迪公司在海外收购的,我们标志性的就是2006
田溯宁 父亲 杨兴平闯荡自然道 左右是李东生和田溯宁
10多年前,杨兴平的团队开发出第一代智能手机系统,形成的产品成就了我们现在熟悉的苹果IPOD。 他对技术的迷恋令人吃惊,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作为自己创业的宗旨,虽然屡遭挫折,却仍然坚持“为未来流血铺路”。 李东生、田溯宁参股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