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研发:吉利的新引擎(3)



研发流水线

自由舰和熊猫两款车都是吴成明主导设计的,但他认为,从安全两星到五星,最重要的差别不是个人的成长,而是组织的变化。“在现代工业中,组织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个人。”吴成明说,“2006年之前的三四年,我们的研发设计水平一直处于停滞期,新的机构建立起来后,吉利的汽车设计才真正步入正轨。”

把产品安全性的设计任务交给吴成明时,赵福全对他说,不要再说以前怎样,我有我的打法。他要求以后所有的产品都要“保四争五”,就是至少要达到四星,“达不到我就撤掉你”。吴成明这时想的是,“来这儿的院长一般都待不到一年”。

但赵福全不这么看。到吉利的第一天开始,他无论是在做什么项目,机构和体系的建设都一刻未停。“建立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负责人知道自己要组成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才能搭好团队框架。我们的每个机构都是先有坑后有萝卜,随着项目的增加,最后整个的结构就出来了。”吴成明现在也承认,组织结构及体系建设是赵福全过去几年对吉利最大的贡献。

新的组织结构将颠覆以往的做事方法。在新的组织中,吴成明的工作是这样进行的:以熊猫安全项目为例,项目先由“整车开发系统”下面的“安全技术开发部”负责统筹策划,安全问题被分解为关键零部件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和几大系统间的匹配协调,前者由“安全零部件开发科”向相关专业部门科室下达设计任务,后者由“安全技术集成科”负责。第一轮碰撞试验后,“安全技术集成科”就根据工程分析部的CAE数据,对原车碰撞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弱点加以改进。这个过程一般要重复两三轮。

产品安全性只是吴成明目前1/4的工作。吴成明的另一个职能,也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整个吉利集团经济型轿车平台的总指挥。每个副院长都身兼四职,除了每人分管一个或几个产品平台外,还要负责一个技术领域,例如吴成明就是负责吉利所有产品的安全性;最后每个副院长都会管一些部门的行政工作,例如团队建设、专项能力建设等。

而底层员工恰好相反,每个设计人员无论参与多少个项目,都只做同一种工作,比如发动机开发部设计科负责缸体设计的人,就会一直设计缸体,至于曲轴和活塞会有别的设计员来负责。

丁勇表示,高层的灵活性与底层的单一职能,也是为了适应吉利的情况及快速研发,“技术水平高的人太少,所以身兼数职,但都是策划和统筹的性质,具体事务有下面的部门负责;而下面数目众多的技术人员,技术不必要特别全面,所以职能单一”。更重要的,这种结构也是为了适应吉利独特的研发流程。

赵福全来到吉利第一件事就是关起门来问李书福:2015年200万辆的目标是真的还是吹牛——你那个要是假的,那我这边也得干假的。李书福说,当然是真的。

李书福的200万辆是2002年提出来的,当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全年汽车生产同比增长率接近40%。这一年7月,李书福对外公布了吉利未来的发展计划:2005年吉利轿车产销量达到30万辆,2010年达100万辆,2015年达200万辆,达到全球市场占有率4%。

可惜,2003年汽车市场开始回调,这个计划两年又重新被媒体提及,是因为当年吉利的销售还不到当初计划产量的一半。

赵福全说,既然是真的,那我这边也就得真干。他给李书福拿出来一个产品研发规划:2015年前完成5大技术平台,15大产品平台,42款新车的开发。42款车怎么来的呢?赵福全预计平均每款车的年销量在5万辆左右,“有了这个,你这200万辆就是真的了”。

2007年初这个新规划一提出来,吉利内部议论纷纷。“当时就有些人说赵福全真能假大空。”赵福全有些得意地说。三年后的2009年底,在集团年度经营大会上赵福全公布了这42款车的进展:按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模式,目前研究院已经储备到30余款了,其中半数都已开发完成或基本完成。而这时距离2015年时间只过去了1/3。

在之前的2009年上海车展上,吉利汽车[3.10 5.44%]已经展出了这42款车中的22款,都是基本设计定型的量产车,其中有9款将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投入市场。赵福全在车展上指着22款展车问一位跨国公司的研发负责人:“你觉得这些车得多少人能做出来?”

这位负责人说,“保守点儿,也得1万人。”

“我给你打个五折,也得5000人吧,可我告诉你,我们加上食堂厨师也只有1400人。”赵福全说。

丁勇也很有些得意,确实跟外面的人说谁都不相信,1400人能同时做20多款整车,90多个研发项目,“如果按常规的开发流程及管理模式,1400人用80一除,每个项目就剩15个人,十几个人的项目组肯定什么也做不出来”。

这几乎算得上汽车研发史上的一个奇迹,由流水线式的开发流程创造出来的奇迹。现代工业的生产流水线是在福特汽车总装生产线上开发出来的,它成功解决了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力资源紧缺问题,而在吉利赵福全将研发过程流水线化,同样也是为了提高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在去年刚刚从底特律回国的马芳武看来,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这整套流程,与其他跨国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全矩阵化管理。之所以称为全矩阵化,是因为其他汽车厂商很少会把整车研发也用矩阵化管理。“基本技术研究,肯定大家都是矩阵化管理,但是产品研发部分一般都是项目组形式来做,就是一组人做一个产品研发。”他介绍说,“如果一个公司同时研发10款车,就会有10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是独立的。甚至有一些公司,一个产品开发可能同时有几个独立的项目组在做,做完PK一下,确定最终方案。”

这也就意味着,在同一时间内,公司里就有10组都在做同类型的工作,而每个项目组内部又是有分工的,有的人做前期的概念开发,有的人做造型设计,有的人在做工程模拟计算,当自己这一部分工作做完而整个项目没有完结的时候,这些人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或是被安排去做本不是他自己专业的开发工作。

 流水线研发:吉利的新引擎(3)

相比较而言,吉利汽车流水线式研发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任务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后分别启动,形成任务流,均衡的从一个部门转入下一个部门,每个部门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连续工作,其思路和生产流水线十分类似:把过程划分为在时间上相等或成倍比的若干工序,劳动对象(车型研发)按一定的速度,顺次流过各个工位进行加工(设计)。

“丰田乘大众”的创新

能够以有限的资源同时完成如此多的项目开发,赵的另外一个秘诀就是平台化战略。而平台化战略又是以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及少件化为基础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当你的产品足够多的时候,你得给它们分分类,让同一类型的产品能够通用一些东西以达到规模效应。汽车厂商早已经把这个战略运用到自己的产品规划中,更年轻的行业,比如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AMD,也都在五六年前完成了平台战略。

对于企业来说,通用性是大家必须努力做到的,因为平台化的本质就是共享,但问题是产品会因此缺乏个性化,而个性化才能最终决定市场竞争成败。“如何把平台化和个性化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挑战。”赵福全说。

他的解决办法是将平台分为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两层,并提出了两层平台化的新概念。“实际上,我是分别借鉴了大众和丰田的平台化战略的理念。”赵福全说,“按照我的平台定义,我的理解是大众汽车做的是技术平台,丰田汽车做的是产品平台。尽管两者都是想通过平台化战略努力实现共享,但产品平台共享的东西多,而个性化的东西就会少,而技术平台共享的东西相对较少,但产品的个性化会更强。”

简单化的理解两层化平台,就是把零部件分成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大部分,然后交叉组合。赵福全介绍说,在规划完成的42款产品中,同一技术平台的产品至少有30%零部件是通用的,同一产品平台达到45%,而同一产品平台内车型间的通用化率要达到7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数字在吉利都是指成本通用化率,即通用了的零部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百分比,而不是简单的指零部件的数量。也就是说,同一个技术平台的两款车,通用发动机等全部核心零件;而同一个产品平台的车,如果轴距轮距相同,那么就可以通用底盘,但从外表看来,这些车可能是三厢的、两厢的,甚至是MPV、SUV了。

实际上赵福全在华晨担任负责研发的副总裁时就开始推行平台化战略。“平台化是现在业界都在追求的东西。并非我的发明。只是我真正把它做到了实处,落实到了每个车型上,并把它做到了最大化”他说,“我的想法一点都没变,千万别说我在吉利拿出了新招,我只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

技术优势是吉利新战略的重要支撑。2007年5月,吉利宣布将不再只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将这个已经延用10年的造车理念修改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核心竞争力也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

去年从美国回来到吉利汽车研究院担任总工程师的马芳武是克莱斯勒的汽车材料和NVH专家。他现在吉利负责的技术方向是NVH。NVH是汽车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的缩写,统称为车辆的NVH性能,它是国际汽车业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各大公司有近20%的研发费用消耗在解决车辆的NVH问题上。

同样,继“产品安全性”之后,NVH也被赵福全看作未来产品着重强调的新技术亮点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

马芳武说,现在研究院要全面提升吉利汽车的品质,对推出车型的NVH非常关注,目标是把汽车的品质从头到尾、从策划到最后实现生产都提升上来。因为汽车上能引起和传导噪音、振动的结构很多,包括发动机、底盘、后轮以及车身上的各种缝隙。通过系统级的目标分解,研究院将指标分解为56个子系统下达到各部门,今年还要继续细化直到把产品做精做细。

“我们的思路和方法是对业界已有的经验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实际上这种创新并不太困难,真正的困难是团队太年轻了,吉利的一些年轻人可以做到科长、部长,年轻的项目经理可以主导做两三个大项目,这在国外是不可思议的。”马芳武说,这些年轻人从知识分享等各种实用的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要快速应用。

对于管理者,这确是一个难题,因为在吉利的流水线式研发中,决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马芳武说:“总之,要想尽一切管理办法,帮助每个人都能做到位。我们同时研发很多车型,可以在干中学,把别的车型的经验马上借鉴过来用到其他车型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7105.html

更多阅读

社会企业:你的新研发团队

     最好的社会创新思路是致力于私营部门,从而在某些方面(如健康、教育和贫穷)做出重大改变。麦肯锡的前社会创新负责人、全球卫生非政府组织(NGO)主席史蒂夫·戴维斯(Steve Davis)曾说过:“最好的社会创新不一定被广泛采用,发明

城市维新:经济增长新引擎

     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经济发展模式会由外需到内需、从粗放到集约,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演化成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

流水线研发:吉利的新引擎(4)

万金油与专家委员会至少到目前为止,系统运转正常。去年8月上市的帝豪EC718只比计划滞后一个月,刚刚上任的项目管理部部长王明锦说,对于吉利来说,只滞后一个月基本上是奇迹,以前新车一般都会晚半年到一年。“并且这个产品投放市场后口碑

流水线研发:吉利的新引擎(2)

磨刀不误砍柴工2006年底,临海吉利汽车[3.10 5.44%]研究院只有300多人,规模与跨国公司动辄上万人的研发团队仍然相差太远,即使与当时国内其他自主品牌的研发团队相比,也是相当薄弱的,而且这个团队以大专生为主。这样的团队恐怕在全球汽

流水线研发:吉利的新引擎(1)

技术创新似乎已经在中国成为一种新的全民信仰。2009年底,美国《新闻周刊》和英特尔公司联合发表了全球创新调查报告,该报告表明,93%的中国人相信技术创新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63%的中国人相信30年之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技术领先

声明:《流水线研发:吉利的新引擎(3)》为网友七月桔梗花未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