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和2008年初,在不同的经济与管理论坛上,知识性社会是被广泛提及的话题。其中,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这两个具体的核心话题更是热门。众多企业家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深深感受到2008年是中国再一次剧烈变革的起始点,这种变革是综合了各种各样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市场等因素下催发的,这些因素包括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人民币的不断快速升值、美国次级债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国家行政体制即将面临重大调整、证券市场结构的调整、国内市场环境的改变、中国资本力量在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化压力和负担、北京奥运会等等。
在分析和畅想这次正展露苗头的变革对于企业的影响时,很多企业家都表现出一定的焦虑和不安,但同时将人才战略和知识管理视为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地位。在我与数家管理类杂志的负责人、几位企业家朋友沟通时,商业模式创新、战略转型、管理创新、变革等词汇是讨论的核心,而这些词汇的背后是他们对于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素以及未来企业组织体系变革方向的思索。
在讨论中,我的一个观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我的观点是:“知识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一切创新的源泉。知识管理创新是企业向着未来型组织转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命力。未来型的企业组织必然建筑于知识人和知识管理之上,知识管理推动着知识的创造、分享、传播、使用,最终产生价值。”
那次讨论结束后,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这里和读者分享,并期待与更多的研究者、企业家交流。
快速而剧烈变革的挑战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中国企业家再次面临一次重大的变革风潮。在2007年中,企业界对于变革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企业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经济产生的剧烈冲击中还没有完全适应,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性和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产生着巨大的撞击。如果说目前在市场中存在的企业大多数是在30年中数次社会和经济变革的成功者,那么一些成功者对于未来是否能够延续这种成功存在着极大的焦虑和烦躁。不增长就是失败,不增长就会消亡。这样的道理浅显易懂。
企业家的焦虑和烦躁在2007年大量出现在媒体之中。无论是娃哈哈创办人和控制人宗庆后发动对达能的对抗战、还是杨元庆的联想宣布不再继续谋求成为奥运会TOP赞助商以及出售手机部门,都是这种焦虑和烦躁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