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昨天在杭州提出,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应有适当调整,并当场倡议教授治学,还学术权力以学术,赢得全场分贝最高的掌声。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10月27日《钱江晚报》)
纪校长的话之所以赢得赞扬,并不是他的观点多么精辟独到,而是因为他说出了别人不敢说出、不能说出的“真话”。
中国最大的博士群在官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博士当官,应该说这是博士教育的一种悲哀。众所周知,博士教育不同于通识教育,是教育的最高阶段,是研究型教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最应当从事的是与所学专业相一致的科研工作。然而,在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博士不是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潜心探索科学未知,钻研科学成果,而是凭借自己的学历优势跻身官场,去做那些本专科生都能够做得好的事情。这不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也使得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官本位现象日趋严重,使得学术从属于行政,成为行政的某种工具。
其二,学术一旦从属于行政,就必然会导致行政权力干涉学术的事情发生。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官员运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大搞权学交易,利用手中握有的各种项目审批权,给学校安排土地批租、增加经费等许多好处,用权力来换取学位。当然,既然是交易,就是双方的,问题不光在某些官员这边,一些缺乏独立精神的高校也罪责难逃。某些高校趁机将文凭化作谄媚的礼物,从入学到毕业,主动为一些官员设计了“绿色通道”,入学考试一般都是学校单独命题,有些高校甚至打出了“免试入学”的旗号,不断扩大官员博士招生规模。这样一来,学术当然就不是纯粹的学术,而沦为行政学术了。
《半月谈》去年曾作过一项调查,一些国家部委领跑了“官员博士化”进程,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政府部门需要这么多博士吗?不是!因为政府的职能是公共管理,除了个别专业性岗位外,大部分行政岗位本科学历足以胜任。根源何在?我想,毋庸我多言,多数人都知道答案,那就是是否拥有博士学位往往成为提升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素,直接导致一些官员对博士学位趋之若鹜。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一流的人才在学校;二流的人才在企业;三流的人才在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尽其才,进而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创造出一流的财富。然而在我国却恰好相反,公务员待遇已经成为全社会令人眼馋的香饽饽,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仅明显高于企业,而且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更是令企业职员和教师望尘莫及,在这种背景下,博士怎能不削尖了脑袋朝公务员队伍里挤呢?
中国最大博士群在官场,这句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毫不客气地说,我国之所以久与诺贝尔奖无缘,此即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