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30 年前吧,谁会想到,那个在当时看上去绝非主流、有点边缘的陕西人张艺谋,能成为当今中国主流文化的代表之一,既得到政府、市场的青睐,还得到世界的普遍接纳和尊敬。但是如果真想搞清楚是哪一个领域成就了张艺谋,想必他自己也没有答案,因为现在它们都很火。 1997 年5 月,张艺谋用中国“国粹”——京剧,于佛罗伦萨歌剧院演绎了意大利人熟稔于心的《图兰朵》。意大利媒体在评论中写道:“来自中国的张艺谋给我们点燃了一万种色彩,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而来自奥地利的一名投资商则更加直接,毫不犹豫地拿出1500 万美元,请张艺谋回中国后重现《图兰朵》的精彩。 两场《图兰朵》演出,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不仅体现在票房价值上,更体现在张艺谋的“导演价值”上。《图兰朵》是一块纯金的敲门砖,本身就带着极大的商业价值。张艺谋安分的导演生涯也生生被这块敲门砖砸出了更多纹路,也挑起了张艺谋对于电影之外的艺术形式的创作激情。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问世,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出炉。

如果说之前的《图兰朵》、《大红灯笼》是张艺谋创意的成功,实景演出《印象》系列则是张艺谋所有跨界项目中,有着最为成熟商业模式的艺术演出。每个月都有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找上门来商谈《印象·XX》,目的就是借助“张艺谋”来实现当地旅游、经济、品牌形象的提升,甚至成为地方政府政绩的一种显现。其票房年收入高达1 亿多元,2008 年对桂林市GDP 贡献了两个百分点。 张艺谋和其背后的团队费心费力地用了10 年的时间,跨界多个领域,终于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张艺谋”,并等待着更多的资本去创造更多的商业传奇。 奥运会无疑将张艺谋推到了一个顶峰,他成为国内不多的懂得用整个世界都能接受的语言叙述中国文化的艺术大师。 至此,张艺谋创造了一种神话,用善变完成蜕变,用善变达成突破与创新,用善变超越自我的神话。他自己的解释是: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个人就像橡皮筋一样,需要不断地拉,在这个过程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 拉直了看张艺谋这30 年,精专、执着、突破与不断创新成为了他的主旋律。有意思的是,这与专业人士所期待的民企的发展轨迹颇为吻合,也难怪冯仑喊出了“让你的公司更‘张艺谋’”的呼吁。 现在,我们又开始期待了,期待他的《山楂树》,期待他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