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提升 “五行”领导力



 文·柏学翥

  道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包括人类社会的生成发展,都是“道”的衍化,服从“道”的法则,遵循着相同的阴阳五行规律。时至今日,阴阳相生相克、互相转化的道家哲学思想仍不失为现代人的智慧源泉。按照道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宇宙和人都有“仁、义、礼、智、信”五德(后为儒家采纳,称之为五伦或五常)。如果人做到了五德齐备,不偏不倚,此人就是圣人了,儒家的“内圣而外王”即出于此。而所谓“领导者”,其实就是“王”,只是在大小不同的组织里为“王”而已。运用道学理论去解释领导者和领导力问题,在中国历代历史文献中都是很普遍的(如《孙子兵法》等)。我们尝试用它来梳理和统筹西方的领导力研究。

  我们按照道学的抽象宇宙运行原理设计出一个在理想状态中的成功领导者特征模型,用来分析不同领导力理论可能适应的情形。图1中的阴阳关系表示的是领导力的运行规则,其中黑色部分表示被动、保守的力量,白色部分表示主动、积极的力量。在黑白两种力量当中,各有一个向对方方向发展的种子(“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图上的五个特定位置是按照道学的五行,也就是五种特定能量所处的大体位置而定,分别表明领导者比较典型的五种状态,以及在不同状态里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特征。虽然在阴阳图上领导者的状态可以有无数种,但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见表1。

  “木”:

  仁慈领导力

  第一种情形是,领导者具有优势力量,但相对于追随者又不是特别显著,是一个略占优势的主动(阳性)力量(在“木”的位置上),这一特点常见于组织初创时期。在这个时期,领导者必须得到追随者的充分认同,要和追随者做充分的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因此,领导者必须胸怀宽广、平易近人、关怀他人、善于倾听,具有很强的包容力。由于他能够以包容的个人魅力实现因势利导,带领组织取得成功,人们也常常会把组织业绩归功于领导者。这与西方魅力型领导力理论相当吻合。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初期组建的领导团队,就表现出魅力型领导特征。不仅他本人在初期表现出谦虚谨慎、胸怀宽广、平易近人、关怀他人,而且领导团队中的其他重要成员,如朱德和周恩来等,都是属于这类领导者,他们这种包容的个性魅力在招揽和安抚能臣猛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火”:

  中正领导力

  第二种情形是,如果领导者是主动积极(阳性)的,而且力量(其权力、感召力、知识、能力等)占有绝对优势(在“火”的位置上),领导者往往会有较多个人性的主动行为,影响相对被动的追随者(阴性),这种影响在组织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组织内的决策与行为会深深打上领导者的烙印。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企业高速成长期。

  在这个时期,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能够自我克制,行为上做到待人公正,处事注意分寸、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做到以礼服众。由于能够带领组织快速成长,这个阶段的领导者是组织公认的英雄,人们往往把组织的成功归因于领导者的个性特征、知识能力、行为方式等,这与西方领导者特质和行为风格学派理论是一致的。

  20世纪90年代,沈阳飞龙集团的坍塌就是一个经典案例。集团总裁姜伟在意识到企业危机后,采取极端的休克手段对企业进行整顿,给企业经营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史玉柱的巨人集团也是如此,都是由于领导者不顾企业处于“火”的位置上,行事决策违背了“不偏不倚、中正稳妥”的道学原则所致。

 “土”:

  诚信领导力

  第三种情形是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力量比较平均的状态(在“土”的位置上)。在这一状态中,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最为稳定,互动状态也最理想。按照道学原理,成功的领导者此时必须做到行为始终不渝,对目标和愿景坚持不懈,对他人忠诚守信,作风民主,以凝聚追随者,达到组织的目标。

  在与追随者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成功的领导者可以利用变革的方式打破僵局,通过转变追随者的思维方式,使追随者接受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引导组织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这就与变革型领导力理论比较一致了。同时,由于领导者与追随者势均力敌,成功的领导者还可以与追随者进行交易,满足追随者的要求,以各种方式换取追随者的贡献,达到组织成功,这与交易型领导力理论是一致的。此外,领导者还可以通过顺应追随者,广纳善言、从善如流,使组织获得成功。此时的领导者看上去比较被动,成功主要依靠追随者的智慧和力量,这和无为而治的领导力理论是一致的。

  “金”:

  正义领导力

  第四种情形是在组织的成熟阶段,官僚机制特别稳固,出现领导层相对保守的状况。但相对于追随者的力量,领导者还是要强大一些,处在“金”的位置上。此时,组织按照领导者的静态思维运行,处于守成状态。要想获得成功,领导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极强的责任心。需要青睐管理技能,以公正严明来约束众人,善于运用管理手段及法规和权力达到组织目标。此时,管理型领导力是挽救组织颓势的必要手段,这与行为风格学派中的管理型领导力理论一致。

  小天鹅集团曾经历这一阶段。针对由于公司上下安于现状、缺乏危机意识形成的“大企业病”,领导层在全公司推行“末日管理”,运用“末日”理念完成一整套新的经营管理方式,利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科学管理,扭转了企业发展颓势。

  “水”:

  智慧领导力

  最后一种情形是,组织发展到了后期,组织机构处于僵化状态,领导层不思进取,追随者的意见无法上达,组织内部死气沉沉。此时,领导者是被动的,力量又无比强大,处于“水”的位置。在这个阶段,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充满智慧,有远见,有深刻的洞察力,具有高超的认知能力,能够提出鼓舞人心的愿景,带领组织走出困境。此时需要具备强烈感召力的领导者,只有智慧特征的愿景型领导者才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与愿景型领导力理论是一致的。

 领导力提升 “五行”领导力
  日本经营奇才土光敏夫就是一位愿景型领导者。他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成功挽救了石川岛和东芝两个濒临倒闭的公司,并把它们带入辉煌。他对士气低落的团队描绘出令人振奋的前景,他到东芝公司提出的口号就是“将东芝推到第一位”。随后,以其卓越智慧进行领导团队调整,激发领导团队的创造力。

  可见,西方发展起来的各种领导力理论,通过道学思维的梳理整合,都拥有相应的时空领域,可以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综合了道学思维的领导力理论可以动态反映不同的组织发展状态与外部环境周期的特点,进而得出组织在不同时期对领导力的不同要求,明确组织最急迫需要的领导者类型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不同的领导力特征与能力,解决组织发展面临的挑战。事实上,道学思维下的领导力还包括了不同方位领导者如何根据组织不同发展阶段实现领导力提升和转换等内容,对于领导者的选拔任用以及领导力开发都具有现实意义。

  柏学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英国牛津政策研究所合作研究员,上海市领导学会理事,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管理学博士

  编者按:20世纪是领导力科学研究诞生和快速发展的时期,领导力研究先后经历了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领导力情境学派、领导力相对学派、领导力怀疑学派、领导力信息处理学派和新领导力学派(新魅力型/变革型/愿景型)八大理论学派。然而,看似繁荣的背后,领导力研究杂乱无章、观点互相对立、结果自相矛盾、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缺乏系统整合的理论框架,让学者们常常陷入大量虚假的起论、堆积如山的理论创见乃至自相矛盾的研究结果的泥沼。西方领导力研究怎么了?出路又在哪里?

  道窥领导力

  文·潘东燕

  实证主义让西方领导力研究陷入困境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对于领导力的研究,很多西方学者越来越失望,甚至有学者建议终止领导力的研究。沃伦·本尼斯就曾指出:社会心理学里最让人糊涂和混淆的领域,领导力理论居其首。您觉得造成西方领导力理论研究陷入困境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柏学翥:导致当前领导力研究的各种理论处于无法整合的状态,西方实证式研究方法难辞其咎。西方对领导力的研究延续着自然科学研究的实证手法,以逻辑、数理和实验等方法来研究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导力现象,强调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排除假设的原因以及偶然性,试图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这导致科学研究中设置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分类越来越苛刻,由此,也导致领导力研究越来越趋向复杂,难以形成一种系统完备的综合理论体系。

  CBR:西方的研究方法出了问题,是否正是您从以思辨见长的东方道学思维去探究领导力理论的原因所在?

  柏学翥:是的。西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擅长对整体的分割与细化,可以得出事物在局部分割状态中有理有据的结论。然而,在西方学者企图把这些分割的理论进行组合相加时,却发现它们往往自相矛盾,无法复原成现实中的真实情况。所幸的是,道学理论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思辨的动态系统,是探究对立双方如何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学说。

  云南圆通寺有一则对联:“会道的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可见道学智慧的实践意义。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道学”是占据核心地位的思想,本质上是探索宇宙万物本源和人生变化究竟的哲学。相比其他哲学思想,道的哲学注重宏观,讲求对立统一,擅长综合思辨,其内容恢宏,思维视野开阔,理论体系十分完备,正好可以弥补和梳理西方以实证思维研究领导力理论造成的混乱。当前,领导力研究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综合性理论框架,消除各研究学派之间的尖锐对立,让研究者从杂乱无章的研究中理清脉络,使人们能够清晰和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领导力理论。因此,我从道学思维出发,希望能够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用道学思维思考领导力

  CBR:那么,如何利用道学思维去思考领导力?

  柏学翥:从道学视角来看,领导力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种组织中,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因此,领导力自然也应该服从道的法则,遵循道的规律。既然宇宙万物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关系,那么,在领导力这一人文体系中,各主要因素也应该如此,虽然它们可能各具特点,但一定是在相互对立与相互依存中保持着动态变化的关系。

  事实上,领导力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完全符合道学表述的基本原理,领导力包含了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的阴阳关系,符合道学的“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理。比如:领导力主要包含领导者和追随者两个对象;领导力研究的内容不外乎领导力自身和外在情境两个方面;领导者自身因素主要包括特质(内在的个性特征)和行为风格(外在的行为与行动)两个要点;领导力效能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与外在情境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等等。

  仔细考察领导力与情境,以及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领导力与外部环境其实就是一个大的阴阳系统,即一对组织内与组织外的关系;而领导者与追随者是存在于组织内的一对阴阳关系,构成领导力的核心内容。

  CBR:前面所说的两组领导力要素中,各自的阴阳是如何转换的呢?

  柏学翥:宇宙是一个大的阴阳系统,人类社会是其中一个小的阴阳系统,而每个人也是一个小小的阴阳组合体,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一阴一阳),道法自然”。阴阳各自包含了向对方转化的种子,如此反复。当然,每次循环都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变化中循环,所谓“易(变化)者,天之道”。

  这里要说明的是,领导力与外部环境之间是阴阳互动关系,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也是阴阳互动关系。按照道学观点,阴阳系统中存在两种力量:即主动、刚健、动态的阳性力量和被动、柔顺、静态的阴性力量,决定这一系统性质的则是力量更为强大的一方。实际上,在领导力系统中,领导者既可以是主动积极的阳性力量, 也可以是被动消极的阴性力量,反之,对追随者也是一样的。而领导力性质是由领导者决定,还是由追随者决定,则要看双方力量的对比。

  CBR: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

  柏学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尽管如此,人类还是要用语言来传递知识,以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正如佛教所说,讲经说法犹如以手指月,看月的人不要误以为手指就是月亮,应该顺着手指去找寻月亮。所以,有关“道”与领导力的文章只是借助语言指示“道”在领导力实践中的规律,真正理解和掌握则需要领导者在实践中去感悟和体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8327.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提升领导力 怎样提升领导力

如何提升领导力——简介领导力就是影响别人,让别人跟从的能力。领导力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职位本身赋予的能力,另一种是自己本身的个人魅力对别人的影响力。前一种来自职务本身,别人是被动服从;后一种来自己,是下属对领导的人格深深认同

学习领导科学与艺术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一

学习领导科学与艺术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一)彭向刚(根据听课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不是前言的前言听彭教授的同一个专题讲座有两次,每一次讲座都是深深吸引导着大家,讲座思想深刻、内容翔实、逻辑严密、析理透彻、语言风趣,我很想看到他

五行性格与领导力 驳领导力的五个神话

     除皱器和减肥课往往是些荒谬的神话,除此之外,大约没有什么能比领导力的神话更荒谬,让我们看看以下五个很流行的领导力神话。  神话1 领导者是天生的,而非可塑造的  一个较突出的神话是:领导才能是个体固有的。他们认为总有

如何提升领导力 合理授权是提升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管理侧重于行政命令、工作任务安排,往往容易忽略员工的主观能动和创造精神,不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授权是现代组织运作的关键,也是提升领导力的重要环节。组织中的不同层级有不同的职权,权限则会在不同的层级间流动,有效的授权是

个人领导力提升计划 领导力是结合个人与目标的过程

关于领导力的定义不下数百种,该如何理解领导力呢?是不是像有些专家说得那么深奥晦涩?通过学习美国西点领导力,我觉得绝大多数定义都具备两个关键要素,目标和人。在所有的领导力概括中,美国西点对领导力的表述和理解是很精准的。领导力不

声明:《领导力提升 “五行”领导力》为网友彩色年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