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金波:红蜻蜓的奢侈品理想国(1)
文/《商界》记者 赵代波 樊力 摄影/雷辉 企业分为两类,一类就像在丛林里清除矮灌木的人,他们是生产者。 而卓有成效的企业会爬上最高的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声喊道:“前面还有一块丛林!” 偶然看到2006年末的一期《头脑风暴》节目,记者一下乐了。时任国美总裁的陈晓向红蜻蜓董事长钱金波提问:“如何看待媒体的错误报道?”钱金波不失机敏地回答:“好像台风来了,我的企业就像一只小乌龟,它在地上爬,台风吹不到它。” 对于这家拥有25000多名员工以及3000多名经销商的国内一线鞋企,钱金波“小乌龟”的比喻多少有些谦虚。只是当年的钱金波,心中确有“憋屈”。“香奈儿的包,几十年款式未变,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国内消费者会说‘啊,经典款!’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国内品牌身上,‘库存货还敢拿出来卖,快打折!’” ——想多收三五块,底气何在?对于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企业,这令人沮丧。 出生于1964年,被理想激励、被国家感动、被贫穷所迫、被境遇所压——如果从创业动机和年龄上划分,钱金波在企业家谱系中属于典型的“60派”。但个人性格和为人风格上他又潮得像个“80后”。 即便是那个荒烟蔓草的清贫童年,他也会把白衬衫压在屁股底下,衣服永远比同学的平顺;初中时,他嚷着让母亲买给自己一条粉红色的提纱围脖,以达到高领T恤的效果;他甚至穿过7厘米的高跟皮鞋;33岁买下人生第一套Armani西服,真空上阵以致不小心走光。连他的老乡周成健(美特斯8226;邦威集团老总)也忍不住惊呼“你现在穿得像意大利人了”。 何止是穿着上越来越潮。红蜻蜓发轫于温州,但钱金波1999年便开始在信息更为发达的上海活动,继而在上海设立了生产基地、品牌中心、营销中心、策划中心……而2005年他更是提出归零跨越的企业战略,向外界表达了红蜻蜓“要做中国LV”的梦想。 这样的表达乍一看,和比亚迪那句“2025年超越丰田,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商”的口号有些神似。但谁又能断言,它们真的就只是口号呢?“国际品牌可以以高于实际成本二十倍的价格卖给中国人,而中国鞋最多就只能乘以三吗?” ——笼罩在中国制造身上的纸枷锁何时可破,又如何去破? 2009年,红蜻蜓在创办四十余年的意大利米兰国际鞋展上登台亮相;紧接着,同列全球三大专业鞋展的美国WSA鞋展和德国GDS展上也相继出现其身影。展会现场时常传来当地华人的疑问——“这是红蜻蜓吗?是我们国内的那个红蜻蜓吗?” 是的,还是那个红蜻蜓吗? 上篇红蜻蜓1.0———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里的商业智慧 钱金波是何方神仙 1972年,钱金波8岁。家里编了一个箩筐,准备放到生产队里去挑番薯。钱金波提醒母亲,“箩筐应该写上名字,以免搞混了”。待到队里分东西时,有人大喊“钱金波是谁”,他美滋滋从人群中钻出来,大家都服了这个“钱家的孩子”。 事无两样心有别。几年后,“钱家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他想像他的一个哥哥、五个姐姐那样打出一番自己的天地。此时的楠溪江也不再宁静:江那边,桥头镇有人做纽扣发了财,继而全镇开始做纽扣;江这边,去新疆做建筑工人的同乡也回来了。“都穿上了西服,还是后面开叉的”——任何时候,钱金波都对服装格外敏感。 1982年,18岁的钱金波终于“出道”,跟着五姐夫去武汉做木匠。1小时的渡船到温州,24个小时的轮船到上海,继而72个小时的轮船到武汉。他在寄给母亲的信中写道:“离开家乡,漂洋过海;双重海水,催送轻舟;飞越千山,一路平安……” 如此煽情的句子确实出自钱金波。相比同时代出道的企业家,他身上确有一种偏文人的气质。这种气质在红蜻蜓的企业发展历史以及钱金波屡屡创新的营销口号中悄然展露。这是后话。 1995年,钱金波拿着多年商海打拼的积累,创办了一家制鞋厂——红蜻蜓。对于创业者而言,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堪称一段可遇不可求的燃情岁月,市场机遇面前胆气比技巧更重要。而钱金波除了胆气,更有鲜明个性。 比如他会跟追随者谈梦想。如果说谁今天再和员工谈梦想而自己却家底羞涩,那么他很有可能受到一番嘲讽。但彼时的钱金波非但和员工谈,和地方政府谈,甚至还跑到电视上广泛传播。 500多平方米的厂房是租来的,这在做生意讲排场的温州颇为少见。当时的温州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厂房,有的甚至还会搞个卡拉OK厅在里面。因为领导来了,先锋音响一开,“实力自然体现”。 1995~1999年期间,钱金波的战略思维重点是花在如何打响品牌上,并未花在温州人的“门面工程”——厂房规模上。直到1999年,红蜻蜓的生产基地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厂房。 虽然硬件上赶不上当地的4300家同行,但其他方面钱金波却很快脱颖而出。比如品牌名,在一干乡土味浓郁的鞋业品牌中,钱金波高呼,“红蜻蜓是我儿时的玩伴,是注定和我一生相伴的梦想。”又如包装,人家的鞋盒成本不过六毛,他敢于用两块钱的盒子美其名曰礼品鞋,一块烫金的LOGO十足“洋派”,再来一句更加洋气的广告语,“从距离中寻求接近”。 而创办红蜻蜓当年,钱金波就开始和温州电视台合办了《红蜻蜓之旅》栏目,在电视上畅谈品牌梦想。电视广告同期启动。同年,他花了5000多元在温州瓯北最繁华的渡口竖了一块长十几米的广告牌,上书“蓝天白云,绿草成荫,美丽的红蜻蜓,带你回归大自然”。 这或许可以算作中国最早一批悬念广告了。但过往行人犯疑了,“红蜻蜓是干嘛的?哦,做鞋的。”“花钱做广告,怎么连个电话号码都不留?”“是啊,这老板太傻了!” “太傻了”的红蜻蜓渐渐打开了知名度。东北经销商十万十万地抱着订金来订货,钱金波却不肯收。因为他生产不出来那么多货来,只能有一箱货发一箱货。经销商们白天躺在宾馆里,边嗑瓜子边听钱金波在电视上讲话,啧啧赞叹:这老板太有文化了,讲话有诗意! 1995年底,创办才9个月的红蜻蜓在租来的厂房里创造了3000万元的产值,上缴税金131万元,利润168万元。
一个针眼捅出的窟窿
更多阅读
钱金波:红蜻蜓的奢侈品理想国(4)
奢侈品与奢适品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要做中国的LV”,岂是那么简单? 如果说股权社会化、经理职业化、渠道模式深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术”的层面解放了红蜻蜓;在道的层面上,钱金波从未放弃他对奢侈品的追求。 除了进
钱金波:红蜻蜓的奢侈品理想国(3)
伴随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门面租金不断提高,单店的盈利水平必须提高,产品多样化势在必行。红蜻蜓仍然是第一个“出手”的鞋业集团。 1999年,红蜻蜓上马女鞋项目。同时,以在广州上马皮具等项目为代表,红蜻蜓开始了相关多元化。而
钱金波:红蜻蜓的奢侈品理想国(2)
创办红蜻蜓没多久,创始资金迅速换成了货品,下一步资金投入如何保障?这是钱金波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他找到建行行长,有条不紊地陈述着红蜻蜓发展思路和广阔未来,行长虽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确实与众不同,却始终未敢松口。 钱金波当
钱金波:红蜻蜓创业13年
在红蜻蜓13年的创业历程过程当中,我今天比较真实的用心地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品牌在创始人的生命过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在我们创业第一天开始,我们用一句非常浪漫话来表述:“蓝天白云,吕操成因,美丽的红蜻蜓带你回归大自
梦想造就一切 “红蜻蜓”钱金波:只要坚持梦想 时间就能造就一切
面对全球经济之“冬”,钱金波谈论的不是应对,而是抓住所剩不多的时机,扩张进攻。 “红蜻蜓要做中国LV!”几年前,钱金波放出这句豪言时,遭到了人们不加掩饰的嘲笑。红蜻蜓,这个土生土长于温州的品牌,也敢与全球最奢侈的LV扯上关系?在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