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忠群:以儒治企(2)
信即诚(标题三) 一个人具备了仁、义、礼、智四德,看起来应该很圆满了,但是还不够,如何让他人相信你的“四德”是可以保持下去的,一辈子都能做到,这就还需要一个“信德”。信有两个层次:初级层次是守信;高级层次是信任。首先要从守信做起,一次、两次、十次、百次持续的守信,最终就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获取他人的人心。另外,还要注意信德要以仁、义、礼为前提,即不要不顾仁、义、礼而片面执着于信德。 信者始为人。一个诚信的人,他的职业发展一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同样,一个诚信的公司,才能做得长久,才能赢得尊敬。因此,在方太,我们要求公司、管理者、员工都要做到诚实守信,信守诺言:公司和管理层要取得员工的信任,员工要获取管理层的信任,团队成员要相互信任。一个成员之间互相信任的团队,其力量是无穷的。同时,方太也非常强调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只有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我们的品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品牌! 在方太,制度代表着公司的承诺,公司和管理层尤其要注意对制度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而且不能朝令夕改。惟有如此,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因为不执行制度或对制度草率修改就意味着不诚信。除非执行制度将严重违背仁、义,这种情况下可以由最高管理层特赦或特批。 管理企业,需要法家吗?(标题二) 人们常说,管理企业一定要采取法家的制度。那么,方太是如何看待法家思想的呢?与儒家的仁政管理思想相比,方太如何取舍呢? 儒家仁政与法家管理的最大区别(标题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儒家仁政管理思想的总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政令和刑罚来统治并规范百姓的行为,百姓因为惧怕严厉的刑罚而表面上不违反政令,但内心并没有建立羞耻心;用道德教化和礼制礼法来管理并规范百姓的行为,百姓就会在内心逐步建立起羞耻心自然而然就遵守了行为规范。 这句话直接道出了仁政所能达到的效果,及儒家仁政与法家管理的最大区别:前者用道德教化与礼制礼法来规范民众,而后者用政令和刑罚来统治百姓;前者的效果主要来自于自身羞耻心的培养,后者的效果主要来自于对刑罚的惧怕或者说是畏惧心。 不仅如此,细细追问下去,我们发现,儒家仁政管理与法家管理还有几个不同: 一是监督方式不同:前者主要靠自身修养和群众监督,无处不到,后者要靠大量的专门监督力量,但难免疏漏; 二是目的不同:前者以积极主动地进行事前预防为主,后者以消极被动地进行事后处罚为主; 三是制度内容不同:前者的礼制符合仁义,民众欢迎并自愿遵守,后者的刑法不考虑仁义,民众反感甚至怨恨; 四是对教育重视不同:前者礼制发行后先行教育然后执行,后者刑法发布后立即执行而没有教育; 五是刑罚理念不同:前者主张教育为先,对教育无效而犯罪者则施以刑罚,根据道德礼制按罪量刑,当轻则轻,当重则重,让人口服心服,后者主张依法治国,对犯罪者一律从重从严,依法量刑,轻罪重刑,让人不敢犯罪,人们大多口服心不服。 中国企业前几年普遍遇到“执行难”的问题。在我看来,企业什么问题都怪到执行头上,其实是错误的,执行不好,原因太多了,方方面面、从头到尾都可能有原因。其中,我认为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制度本身定的太有问题了。因为我们现在定制度,满脑子都是法家思想在定制度。大家定制度,背后必须有一个价值观在指导,任何一个制度都要明确体现你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中国现在没有非常明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定制度的时候是天马行空。在拍脑袋定制度的时候,中国企业主要考虑两点:第一个是漏洞尽可能少,第二个是我怎么样能够管住下面的人,能够让下面的人按照我这个制度,能够按照我想要求的来,下面的人最好都能够乖乖听我的话。这个完全是遵循了法家的思想。 那么,儒家思想定制度,他不是这么想的。儒家思想定制度首先替员工考虑,我这个制度这个条文里面有没有充分为员工考虑,这个制度合理性怎么样,公正公平性怎么样。方太定制度就是遵循了这些原则。今年,我们按照仁义的要求,又花了很多时间把所有制度看了一遍,有些地方做了一些调整,就是看看有没有问题。
由此可见,儒家仁政思想确实比法家管理思想要先进得多。 以儒为主,儒法并行(标题三) 当然法家思想也不是一无是处,在现在看来,至少其刑法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制观念还是非常先进的。 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思想理念,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避免全盘吸收,又要避免全盘否定。我们看圣人的角度,主要看他有多少跨越时空的思想观念和名言名句,而不是看他有哪些话讲得不太正确。所以,即使孔孟之道,我们也不是全盘吸收,即使法家思想,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 历代王朝大多也是“阳儒阴法”,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还是离不开法家思想。其实儒家思想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需要分阶段去实现这个远景目标。也就是必须先实现小康社会,然后可以逐渐淡化法家思想,最终实现大同世界。当前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实现全民小康社会,此时应当以儒为主,儒法并行。 方太如何儒法并行?(标题三) 方太的日常管理如何做到儒法并行呢?也就是要在经典儒家思想优势(首重道德教化、以仁义立制度)的基础上,适当吸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第一,管理效果既要来自于羞耻心、也要来自于畏惧心,因为羞耻心在处理重大利益时可能会不够可靠。所以,方太把错误分为ABC三类。A类即严重错误,B类即中度错误,C类即轻度错误。一般来说,方太的C类错误(轻度错误)可以用羞耻心管理,A类错误(严重错误)还得用畏惧心附加羞耻心管理。 第二,处罚方式根据错误轻重采用不同方式,即C类错误主要用教化办法,A类错误主要用重罚(如开除甚至法办)手段(重罚也有预防效果),B类错误(中度错误)可以采用轻罚措施(如罚款加行政处分)。 第三,监督方式应当自我监督、群众监督、专门监督并重。 第四,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处罚,如果制度不合理,则立即修改制度,但不可以此为由而不遵照处罚。 方太的制度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薪酬保密制。按理说,薪酬经过了反复研究讨论,充分体现了仁和义。如果大家心态都很好的话,制度很公平,价值观很好,为什么不公开呢?其实,必须承认,有时候人性的有些弱点是改变不了的,儒家思想再教育也改变不了。当然,薪酬是否公开也要看进程,在制度设计上,方太不仅立足长远,也立足当下。 总之,在方太看来,以儒为主、儒法并行是当前企业管理的最佳途径。西方法制思想与中国法家思想比较接近(当然也不完全相同),我们也可以说,儒家为体,法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可以说,如果中国企业纯粹学西方管理,肯定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儒家模式仍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计划(标题二) 要推行一种本土的文化和思想,需要一个平台,这是方太建立孔子堂的初衷。在中国的企业中,方太第一个建立了“孔子堂”,给员工们讲述《弟子规》与《三字经》。我总希望让方太的企业文化独立于金钱和利益之外,更多地体现人性的光辉。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制度,大家只要依靠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自律精神去做事情就行,这正是现代社会缺少的。虽然听起来有点理想化。 儒家教育与技能教育不一样(标题三) 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与科学技能的教育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够灌输,也不能强制执行。所以,我们建立孔子堂,采取不考核、不要求员工写学习心得的方法,因为一种文化需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形成个人的修养与行为习惯。而且儒家“仁爱”思想的前提就是不能给员工施加压力,而是要让员工从内心深处乐于接受。 其实,我们在孔子堂中,讲授的并不是如何工作,而是讲如何做人、如何教育孩子和经营一个和睦的家庭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还会请中医专家来讲授中医知识,这实际上会让员工对自己的企业有一种认同感。 此外,“孔子堂”不是一言堂,内容上首推儒学,亦涵盖国学的多门学类,静空法师讲,世界上所有这些好的价值观,到了顶峰以后都是相通的,都是讲爱的。所以,宗教也好,儒释道也好,大家到达顶峰以后,都在讲同一个字。同样,“孔子堂”不是一个导师的单一宣讲,更鼓舞学员互动交流。现在,员工实行每年40课时的儒家教育计划。 不规范的市场使很多企业不能完全实施好的价值观(标题三) 同时,我们还在各个高校推广传统文化。当然,这个推广不是纯公立的,也不是纯粹为了赚钱的,或者说我们理解成它赚长远的钱,因为很多好的价值观,它都不是让你鼓励你抓眼前利益,它鼓励你抓长远利益,甚至是下辈子的利益。 宗教也是这样的,下辈子到哪里去?到天上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一个很大激励。宗教也需要激励,否则,我凭什么信你?一种好的价值观,一定是对信徒有好处的。我们原来希望每个人都成为雷锋,老百姓会想:我做雷锋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华为任正非说:我要让雷锋不吃亏。这就对了!这是一种好的价值观,这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就是人人都能接受,我们不能要求太高!要求太高也会出现符合要求的人,但是一万个出一个,有时甚至一个都没有。普世价值观一定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其实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坚持做了,对他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个好处不是眼前的,这跟企业是一样的。一个企业,如果真正落实儒家思想,那就必须放弃很多眼前利益。因为我们现在市场有很不规范,有很多不正当竞争手段,如果完全按照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来做,一般企业都很有可能竞争当中败北,甚至无法生存和发展。 方太的实力在行业里面已经是第一了,已经遥遥领先了,在这样情况下,我来做这样一件事情,我是有可能做的。如果一个企业在行业里排名靠后,生存已经比较艰难了,那让它竞争中完全规范,完全按照好的价值观来运行,说不定企业明天就倒掉了。其实,难就难在这里。 儒家文化仍需漫长的教育(标题三) 孔子堂是“仁爱”的体现,是我们儒家文化教育的一小部分。除了“孔子堂”等显性的作法外,方太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推进小组,计划用流程化的作法,把儒家思想打造成一种模式,一种管理制度去实施。我们更长远的计划是用三年的时间,一边推行儒学思想教育,一边归纳总结制定规范,建立一套中国的儒学管理模式。只是让儒学停留在企业文化层面,那依然是虚,只有真正融入管理,并形成可以延续和实施的制度,才能成为管理模式。因此,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计划。
更多阅读
茅忠群:企业文化如胎教,构建宜早不宜迟
8月23日,《执行官》与中国营销创新联盟主办的“CMO沙龙26期标杆企业行之走进方太”的活动顺利成行,创新联盟的理事会员汇集宁波方太集团总部,在参观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精美宜人的展厅之后,坐听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讲解《方太
茅忠群:不让利益回报扰乱战略方向
“资本的特性总是逐利的,它们会更多考虑当下的利益回报。而方太所追求的是持续改进的长期过程。我们一旦上市,公司年报、股东收益就会成为一个‘指挥棒’,进而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方太总裁茅忠群是一位儒者,他在中国当
茅忠群:方太“中学明道”的企业文化
2002年,33岁的茅忠群从中欧商学院读MBA归来,他心里一阵迷惑:下一个班要读什么?把忠诚、团结的本土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管理完美结合的日式管理给了他新的启发:“也许将自己的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才是未来中国企业管理的方向。”
无为而无不为:方太之道(1)
本刊研究部 “无为而无不为”,在媒体上看到的方太总裁茅忠群的照片,常常也能看到他身后这幅字。全文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治企若为人,这句来自《道德经》的话是既是茅忠群的处事之道,也是方太的为企之道。
茅忠群:“国学精粹”塑方太(2)
“不受累”与“潇洒管理” 如果有人问企业老总“工作累不累?”回答“不累”的人,恐怕寥寥无几。 记者在采访中,也向茅忠群提到了这个问题。他的回答,颇值得做企业的老总们回味。 《新财经》:茅总现在每天工作几个小时? 茅忠群:不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