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 金融危机 美国在给中国下套欲使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2)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各国间货币竞争性贬值,避免美元过度丧失信用,避免因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过大而导致美国金融市场过度缺血,中国政府选择了敢于负责的态度,有意收窄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并借以推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重新活跃。

  但是,中国的义举并未满足美国人的胃口。当“欧洲主权债务”这张“牌”成功地打压了欧元、重塑了世界对美元的信心之后,中国成为下一个目标——这个曾经不惜血本救助过美国的恩人。

  这次还是奥巴马总统首先出面。今年年初,他告诉美国人,并明示国会,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他将“长年累月,不停地劝说中国政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日益加大,国会、学界、政府、工会分别开始演唱不同的声部,并有意无意中煽动了国际上意欲分羹者的随声附和,一时间构成了人民币升值大合唱。

  为何选择这个时机施压人民币升值?

  首先,国际经济形势开始缓和,尤其是欧元被成功压制之后,美国不再担心美元被抛售了;其次,美国深知人民币盯住美元只是临时性政策,恢复弹性是早晚的事。所以,必须赶在人民币汇率恢复弹性之前向中国施压,虚晃一枪。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便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全是中国政府在执行既定的汇率政策,也一定会给世人留下中国屈服于美国压力的印象。这不仅可以向世界再度炫耀美国的实力,而且在客观上给世人以“中国认同失衡论”的错觉。

  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高明,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危机公关之道。他们太知道如何利用媒体、利用舆论,把别国的经济行为导入自己的利益轨道。

  难怪,如今IMF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接站到了前台,无视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在GDP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且在今年年底有望降至合理水平——4%的事实,也无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坚持在与中国2010年度“第四条款”磋商(Article IV,是IMF与成员国进行的年度双边磋商,IMF的工作团队前往成员国收集相关经济和金融信息,并与该国官员探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相关问题)报告中,再次用了大量篇幅对汇率问题进行阐述,认为:人民币币值仍然“显著”低估,并称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只是“阵痛”。

  IMF好像十分喜欢看到发展中国家经历“阵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IMF强迫受灾国政府实施极其痛苦的紧缩政策,理由是:这仅仅是“阵痛”,这样的“阵痛”有利于这些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但12年过去了,人们看到的事实是,这些受灾国在“阵痛”中丢掉了大量发展机会,甚至至今仍在“阵痛”中困顿。

  做个假设,如果中国这次也接受“阵痛”的建议会怎样?

  中国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在客观上增加中国的经济风险,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带给中国的“阵痛”,是否会使中国经济“灭顶于青黄不接”?

  IMF恐怕永远不会对中国提示这样的风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IMF只是一位前台表演的“木偶”,后台的提线者是美国。前不久,IMF已经帮助美国人借用“欧洲债务危机”成功地遏制了欧洲的经济潜力,现在可以再用汇率问题“遏制中国经济”(注:加息和升值都属于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保持美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比较优势”。

  有关“贸易平衡”的霸权主义逻辑

  美国也好,IMF也罢,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一个国家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对汇率定价作用早已经过时了,那种“通过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实现贸易平衡”的理论推演,也早已被历史事实多次否定。比如日本、德国,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其货币大幅升值了一倍有余,但贸易顺差不仅刚性存在,而且有增无减。

  既然如此,美国和IMF为什么依然使用这一过时的理论攻击中国?显然,理论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用——它可以把中国的经济行为导入美国的利益轨道。

  为什么日本、德国的货币升值并没有缩减他们的贸易顺差?为什么中国现在也呈现出同样的特点?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贸易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的67%是“加工贸易”——来料加工之后再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中,中国仅仅扮演了一个加工厂的角色,并注定了“进口货值小于出口货值”,从而形成“加工厂国家”的贸易顺差。但这个顺差仅仅是中国的加工费,是中国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和劳动而换来一点可怜的收入。

  与之相反,这一贸易模式的“加工商品的主权国”当然是贸易逆差,但这个逆差仅仅停留在国家层面,而宏观上则赚到了“低通胀率”,微观上那些“加工商品真正的主人”——跨国公司,更是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赚得盆盈钵满的真金白银。

  做个极端性假设,倘若中国是百分百的加工贸易,那么,货币升值是否会使这样的贸易达到“进口货值等于出口货值”的所谓“平衡”?只有一个办法:中国免费向外国人提供一切资源,而且工人不吃不喝,一分钱工资不挣。

  还有一个假设,可以让加工贸易达成“平衡”:请奥巴马总统劝说美国企业,统统离开中国、回归美国本土去生产袜子、鞋子、帽子,去组装电脑硬盘,去加工毛绒玩具,那样不仅可以实现中美贸易“平衡”,还可以让美国的就业问题获得解决。

  显然,上述两个假设都是荒唐的。不过,既然加工贸易顺差只是虚假的顺差,中国政府就完全有理由要求国际社会,改变贸易统计方式,从贸易的统计中剔除加工贸易所形成的顺差,只计算“一般贸易是否平衡”。

  一般贸易,是指完全由各国自主生产并出口的商品。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许多年来,中国的“一般贸易”顺差基本处于进口额等于出口额的平衡状态,今年上半年则已经出现了370亿美元的逆差。这说明,中国的贸易是吃亏的,其过去30年间建立起来的贸易优势正在丧失。

  而导致这一恶果的直接原因就是“贸易盈余意味着货币低估”这一错误的霸权主义逻辑的盛行和滥用。

 任正非 金融危机 美国在给中国下套欲使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2)
  真实目的是搞垮中国实体经济

  面对如此明显的事实、如此浅显的道理,美国和IMF为什么仍不遗余力地用这套过时的理论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

  从国家竞争的战术上猜测,美国是想逼迫中国多买美国货。但这个猜测很难成立,因为美国不卖,尽管他们向中国承诺扩大市场开放,但至今拿不出有效的清单。

  再从国家竞争的战略上来分析。地球人都知道,目前中国已经或正在成为美国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如何遏制竞争对手,如何确保自己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事关美国的战略未来。如何才能打败中国这个危险的对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8508.html

更多阅读

华为任正非内部讲话 职场人应研读任正非讲话

本人认为,中国现在唯一让世界敬仰的企业就是华为;中国未来唯一能够称霸世界的企业也只有华为。华为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之所以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在国际市场所向披靡,完全因为有了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指引。职场人应该向华为学习的就是任

金融危机 美国在给中国下套欲使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3)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中国是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中国需要加工贸易,中国的就业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而中国不可能发生美国等国那样的金融危机,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固若金汤,中国银行业拥有国家信用背景。因此,要想阻止中国壮大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康师傅是如何走向成功的(2)

   中国营销界有一个不良风气,即总结模式。每冒出一个成功企业,就开始总结其成功的模式。而模式被总结出来之日,就是已经过时之日。有了模式,营销工作就变得简单化了,即不断复制模式,全然不管营销环境是否已经变化,以及模式成功的基础是

中国教育忧思录 任正非与郭台铭忧思中国成本

    近期接触过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人士透露说,任正非对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遭遇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政策“风暴”,表示了相当程度的忧虑: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各项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用工政策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三

声明:《任正非 金融危机 美国在给中国下套欲使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2)》为网友风继续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