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地产副业的上市公司在冬天还未来临之际,开始选择“逃离地产”。
赵鑫|文 200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快速增长的大好时机。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楼市进入了持续的“高烧”状态,各地房价的直线上升给地产公司带来了巨额收益。大量的非地产类企业也急红眼般地纷纷设立地产开发类子公司,这里不仅包含一些处于各行业垄断地位的央企参与其中,就连一些主营业务与地产毫不相干的上市公司也不甘寂寞,疯狂设立子公司插足商业地产领域。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诞生了一大批包括金种子酒、丰乐种业、华东医药等上市公司设立的地产类子公司。据相关统计,近五年间转行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有近40家之多。 然而随之而来的2010年4月“新国十条”到来,使得房地产面临了新一轮的调控,房地产市场形势出现了明显转向。对一些公司来说,房地产又从香饽饽变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了。除了国资委责令全面“撤出”房地产业的78家“不务正业”央企之外,众多上市公司剥离房地产副业的事件开始接踵而来。据不完全统计,自5月初至7月中旬,就发生10起上市公司剥离地产业务事件。平均每月4起,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5年平均每月0.7家进入地产的频率。剥离地产的10家上市公司,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总体看来他们之所以折戟商业地产,很大程度与其过去的盲目扩张、经营不善有关。在行业环境好的情况时,非地产类上市公司开始进军地产业,只是受该行业高投资回报影响,以投机的态度进入。像华东医药、丰乐种业、金种子酒、隆平高科等企业都是完全与地产无关的企业,着实是房地产行业的“外行”。一无地产开发经验,二无专业的地产经营人才,三无房地产行业深入研究,有的只是可以投机的资金,所以进军地产行业很大程度上是非常盲目的,因此很多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都出现了亏损。 另外资金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房地产行业:如何打破顺周期波动的怪圈?》研究报告中也指出,资本市场再融资难度也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009年12月份,许多基金就撤离了,个别基金一股房地产股都没有,房地产板块是基金超低配置的股票。2010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大,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再融资的难度显著放大。在资金也存在困难的情形之下,又适逢中央地产政策调控,对未来更是缺乏信心,这些上市公司不得已只好选择退出。 至此,房地产业务低迷,上市房企进入冰河期,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看淡房地产行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逃之夭夭。可以说上市公司“逃离地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相信如果政策、基本面没有向良性转变的话,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延续。 秋天已经来临,冬天也将不远,拥有地产副业的上市公司如何过冬,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