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敲钟人 就做一个敲钟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040168514475.jpeg)
我想为这个社会敲响警钟,让大家直面灾难,铭记痛苦,思考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改善,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
我从小就很喜欢“收破烂”,至今,我的幼儿园成绩单都还在,只要能得到藏品,我几乎不计代价。几十年来,我在收藏上耗资数以亿计,收回来的物件以集装箱装、以吨计,我应该算是国内抗战文物第一收藏家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每一件文物的到来,都让我激动澎湃。2003年我开始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要为自己收藏的抗战文物找一个家,兴建占地500亩的建川博物馆聚落。
直面灾难 铭记痛苦
现在正是民间博物馆的春天,国家能建博物馆,民间也能建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靠财政来运转,民间博物馆靠市场也能运转。建川博物馆之所以名为“聚落”,是因为这是一个博物馆群:抗战、红色年代、地震、民俗等四大系列将裂变为25个分馆,目前已开馆14个,藏品已近1000万件。这些藏品是1900年到2000年中国社会和环境变革下的物证,它们提供的是一种精神营养,很多人参观过后百感交集、流着眼泪出来,就像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看上去什么都没带走,但实际上带走了很多。这也正是我想看到的结果,我想为这个社会敲响警钟,让大家直面灾难,铭记痛苦,思考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改善,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
在汶川大地震之前,实际上改革开放这30年,我们对灾害意识的宣传都非常不足。很多人因为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遇到紧急情况也只能束手无策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了问题,我们的灾害意识远远不够。去年地震博物馆的主题是爱、团结、坚强;但一周年之后的这个地震博物馆,重点就变了,重点就是教训,提醒大家不要忘记灾难。在地震博物馆进门的地方有一面白墙,是“震撼5·12—6·12日记”的前言,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75年来发生了4次大地震,但是前面的几次地震都没有建造博物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欠缺。所以,今年的新馆更强调危机意识,灾害意识,防灾意识。
尊重自然 居安思危
爱心很重要,坚强很重要,团结很重要,但是比这三者更重要的是:尊重自然、居安思危!我很赞成这个“防灾减灾”的说法,其实防灾减灾就应该做在平时,而不是在地震之后很快就把灾难忘掉,然后沉浸在一种振奋的喜悦中,觉得我们已经胜利了,我们已经重建了,我们已经有英雄了……然后这个事情就过去了。灾难带来的影响是深刻、持续的,我特别希望灾难过后,大家能够重视自然灾害,尊重自然规律。平时要一点一点做好防范,抓好细节,比如说建筑怎么加固、救灾物资怎么储备、救灾预案怎么设定,对于中国这么广大的国土和人口来说,可能时时刻刻警钟长鸣是最重要的。一个民族一定要居安思危,这是一个长治的要求。目前开放出来的地震日记馆,重点也是放在这上面。马上我们还要开一个地震科普馆,主要讲解地质结构、地震原理,同时讲怎么防范、建筑怎么加固、平时怎么做逃生准备等等。教导参观者在下一次发生灾难的时候,能尽最大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我建博物馆,就是要不断地让人参观,不断地讲,不断地敲警钟,不断地回到灾难中去。其实人都愿意过幸福的生活,都愿意打麻将、吃火锅,但不得不面对的是,这个民族需要一部分人去作牺牲,就像谭嗣同、张志新一样;也需要一部分人去敲警钟,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