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对张艺谋“印象”系列超豪华、超规模投资特别愤怒,是反感他作为国际瞩目之公众人物的那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创意的简单贩卖”,我觉得地方政府把巨资投在这个上面是不值得的。
《南风窗》:讨伐张艺谋,并不是否定旅游景区上演出项目,而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乃“正道”,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不要一窝蜂不惜成本地复制。
姜宗福:我从来就不否认张艺谋“印象”采用的旅游经济与文化结合的这种形式。《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实际上是创意的成功。而创意是不可复制的。就好像一只狗,您给它穿再漂亮的衣服教它再多的动作,它还是一只狗,它不可能变成人。艺术具有原创性,一复制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
如何看地方政府“跟风”
《南风窗》: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绝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提升。原汁原味的人文“印象”是不好模仿和拷贝的。所以,也有人说,您当时没必要炮轰张艺谋,他并没错,错的是跟风的人,最有责任的应该是能够拍板的地方政府,您说呢?
姜宗福:批张艺谋的终极目的实际上就是批政府官员。我认为官员和艺术家最大的共性就是应该有社会责任感。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是不会随随便便“接业务”的。艺术家不能唯利是图,而应该唯艺术是图,唯社会责任是图。官员也一样,应该唯纳税人是图。
《南风窗》:经济学中有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您觉得对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的消费是否也存在一个类似的由古都名城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移的大趋势?地方在迎接这轮转移时,是以对古都名城已经成熟的经营模式进行拷贝为主,还是以自主创新为主?
姜宗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多元化。人的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多元化。
在这个多元化的年代,人们对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的消费由古都名城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移成为了一种必然。地方在迎接这轮转移时,科学的方法是,吸纳古都名城已经成熟的管理经验,以自主创新为主。模式不能照搬,连模式都有了,还谈什么自主创新?
《南风窗》:您说过三峡截流以后,入境游客全都在宜昌中转了,下游的岳阳,旅游经济一落千丈,这时候您提出要搞临湘市旅游。临湘是岳阳市下面一个紧挨岳阳市区、背靠湖北的县级市,并没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阳那样的名气,您是把主要希望放在华中地区最大的人造沙漠——江南大漠上了吗?听说您去了临湘以后,搞了一个热气球(工作会议)空中婚礼,从临湘飞到岳阳;搞了一个崔健银沙滩摇滚音乐节;搞了一个世界奇人鼻子拉龙舟。还有其它没有实现的想法吗?
姜宗福:开发临湘旅游有三大好处。一是临湘处于长株潭和武汉城市群之间,有巨大的市场,其旅游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和独特性可以弥补岳阳市旅游产品单一老化的不足,满足游客需求的多元化。二是高尔夫属国家禁入项目,但沙滩高尔夫不在禁止之列。由于整个湘北地区目前没有一个与国际化接轨的高端休闲度假项目,岳阳的高端消费人群都被湖北赤壁、咸宁的温泉给拉走了。我们要看到,银沙滩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唯一的沙漠,具有建沙滩高尔夫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此产品在国内没有同质化,一旦建成即填补了国内空白。
没有实现的想法多多。既然已经无法实现,再谈也是纸上谈兵。没意思。
《南风窗》:当时临湘的财政收入只有3亿元,因此在筹建“带酒店的沙滩高尔夫”时,福建的地产商说他们出钱开发没问题,但要市里把600亩地无偿给他,您惊呼政府被房地产商“绑架”,但是这种开发模式不是在国内很普遍吗?
姜宗福:商人“绑架”政府的开发模式在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占据了主导模式。岳阳市市长黄兰香在她的署名文章《推动湖南科学发展三点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好项目、大项目招得越多,基层的包袱就会像‘下雨背稻草,越背越重’。一般来说,县区招进来一个投资1亿元的好项目,在项目建成前要提供以下优惠:土地出转按评估价让利约500万元;土地出让经县级留成部分约150万元全额返还;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约150万元;各类规费优惠约5万元;土地契税、营业税、耕地占用税返还约70万元,共计875万元。且项目投产有税收后,企业所得税县区分成部分,前两年全部奖励给企业,后六年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前三年减半征收,预计每年让利约200万元。也就是说,县区引进一个投资1亿元的好项目,到产生税收的第一年,要补贴让利1000多万元……”
实际情况其实比这还要严重得多。中西部地区县一级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已是公开的秘密,各地百姓“思富”、官员谋“政绩”心切,唯一的办法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投资商们“了解”政府的难处,狠狠地抓住官员的软肋,开出种种不合理条件逼迫各级政府就范。最早的时候还蒙一块遮羞布搞置换,如“我帮你修路,你就把路两边多少米范围内的土地给我搞开发”等等,到后来干脆明目张胆了。
以临湘为例,为了引进一个全国500强,由“双博”市长亲自带队跑芜湖无数次,不仅给予巨额地价补贴,还廉价搭上了一座可供该厂连续开采50年的白云矿,终于引进了海螺水泥。为了实现当年签约次年投产的目标,老毛(临湘市长毛知兵)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几乎平均每三天到工地现场办公一回。
在新闻记者的眼里,他是“甘为海螺当保姆”,实际上,为了临湘老百姓的福祉,他被投资商实实在在地给“绑架”了。这就是中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县(市)长们如今真实的生存现状,谁也无法逃脱整天被放在污染系数与幸福指数之间燎烤的命运。
“崇洋”折射文化焦虑?
《南风窗》:由于一部美国电影的热映,就将山体名称加以更换,是对流行文化价值过度追捧。这跟国内流行的将楼盘命名为“巴黎之梦”、“塞纳河畔”等现象有内在联系,是不顾实际的“崇洋”,这一行为是不是暴露出我们的文化焦虑或者不自信?
姜宗福:文化人从文化人的角度去看,容易上升到“文化焦虑或者不自信”这个层面,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文化人把这些官员看得过高了。如果真是“文化焦虑”或者“不自信”,倒不失为一种好的现象,说明我们的官员在思考问题。关键是他们没有想得那么深。“崇洋”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功利焦虑”或者“政绩焦虑”。想这些歪点子的官员们无一不是想通过一个有影响的炒作把景点推出去捞收入捞政绩达到升官的目的。湖南平江的“华南虎”事件就是典型的“政绩焦虑症”病例。
《南风窗》:但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张家界的市场思维有没有他们合理的成分呢?对他们的争议,焦点似乎在于他们将这种“后阿凡达经济”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上,挑战了国人敏感的神经也破坏了本土的文化。试想:如果张家界保留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原有称号,并有意宣传为“中国版的哈利路亚山”,且在附近建造一个类似于迪斯尼乐园的“阿凡达主题公园”,岂非两全其美之策?非但不会招致骂名,甚至还可能成为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
姜宗福:通过为“哈里路亚山”“寻根”达到推广张家界旅游产品的国际市场之目的,这种市场思维是合理的,但合理的前提是要搞清楚究竟谁是谁的根。强烈要求制片人把影片中的“哈里路亚山”更名为张家界“南天一柱”和自己主动把“南天一柱”更名为“哈里路亚山”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策划再有创意都必须维护民族尊严,必须把美誉度放在第一位。
我不赞成再在张家界附近建造一个类似于迪斯尼乐园的“阿凡达主题公园”,文化的格格不入会对宝贵的世界自然遗产资源造成巨大的人为破坏。
《南风窗》:对于旅游景点改名问题,张家界市旅游局局长称,景区所在地的山民们和景区管理者们将区内景观乾坤柱以《阿》剧里的“哈里路亚山”来标注,其目的是证明“哈里路亚山”的原型是张家界,绝非丢掉张家界自己的文化根基去为一部外国影片而“崇洋媚外”,您认同这种解释吗?
姜宗福:您会觉得这背后没有政府的推手吗?
旅游话题不宜随意炒作
《南风窗》: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的张家界市,去年9月投资1.2亿搞了一出《天门狐仙》音乐实景大剧,当时您说它经营惨淡,举步维艰,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姜宗福:现在的实景大剧走的都是与景区捆绑套票、导游高回扣等等一些歪门邪道的经营方式,你说它效益不好他还和你急。一旦国家狠下杀手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试问有几家还能支撑得下去?我是当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所所长出身的,他们是如何从游客身上“摇钱”的我最清楚。
《南风窗》:张家界向游客推出“阿凡达之旅”,并于今年年初成立“张家界市旅游协会阿凡达主题游综合事务办公室”,您觉得这里面政府主导的成分有多少?
姜宗福:我国的协会从来都是官办的。尽管上面三令五申要求协会与官方机构脱钩,又有哪一家真正脱了钩的?
《南风窗》:作为“哈里路亚山原型”头衔争夺战的另一边,黄山风景区也打出了“到黄山,寻找真实的哈里路亚山”的宣传口号,您又怎么看待这种盲从行为?
姜宗福:我觉得他们应该到美国去宣传徽州文化,而不是在国内帮美国人宣传阿凡达。送给全中国的市(县)长们一句话:没有民族文化自信,枉为一方父母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