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糟得足以使英国石油(BP)换掉首席执行官,但却不足以让美国改变能源政策。美国总统巴拉克8226;奥巴马(Barack Obama)上月借漏油事件呼吁发展清洁能源。但奥巴马在这方面的虎头蛇尾,加之民主党核心成员意见分歧、共和党人一致反对,导致上周美国一项富有意义的能源立法遭到搁置。如今,高油价的现实或许将改变美国的石油消费习惯,完成政策制定者所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以前似乎就经历过这种情景。奥巴马在BP漏油事件后发表的演讲,与上世纪70年代末吉米8226;卡特总统(Jimmy Carter)的一场演讲惊人地相似。当时卡特试图利用刚刚过去的石油危机,改变美国能源政策,却无果而终。奥巴马承认这两场演讲有相似之处,但承诺这次结果将有所不同。不过,虽然此次华府的决心再度动摇,但该行业的经济情况却没有沿袭老“剧本”。从汽车问世到上世纪70年代,油价始终徘徊在每桶15-20美元之间。到了1979年,受伊朗革命的影响,油价暴涨至每桶80美元一线。但事实证明,油价能够重返低位。由于非欧佩克(Opec)产油国大举增产(增产规模超过沙特石油总产量),加之石油危机过后,衰退紧随而至,也令全球石油需求减少了一成,这些因素推动油价迅速回落至原有水平,且其后20年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 最终,卡特减少美国石油消费的期望之所以落空,是因为油价的下跌,而不是他的演讲太糟糕。在1979-1981年间,美国清洁能源研究活动或许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随着油价下跌,用于清洁能源创新的资金也相应减少。到上世纪90年代末,清洁能源研究经费比高峰时期减少了逾75%。80年代油价暴跌引发的顾虑,似乎抑制了清洁能源投资,即使在2003年油价再度上涨时,这种影响仍未消退。 今日的不同之处,在于油价不太可能下跌。石油需求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推动。如今唱主角的是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从2007年起,发达国家石油消耗量下降了7%,而发展中国家则增长了10%。在过去10年内,中国石油需求翻了一番。因此,尽管全球经历了“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油价却依然高企。 别指望新增供应能带来多少喘息空间。在全球石油储量中,由欧佩克国家控制的份额越来越大。而它们不会为了让消费者歇口气而提高产量。鉴于新发现的陆上石油资源多数位于政局动荡的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未来20年内,非欧佩克国家新增的石油产量中,大部分将来自海上,其中很大部分位于深水水域。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提供了一个真切的教训:Macondo深海油井的钻探反映出,人们很难找到其它成本较低、且易于实施的选择。 唯一有望缓解消费国未来痛苦的是:要戒掉“油瘾”,最终还得靠高油价。危机后油价依然高企的事实,消除了80年代油价暴跌所引发的顾虑,让企业和投资者有信心支持环保汽车和开发替代燃料。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如今几乎都计划在两年内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全电动车。上周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推出了雪佛兰沃特(Chevy Volt)。如果油价为每桶20美元,这款车的用电成本会高于使用汽油的同等大小汽车。但在油价为每桶80美元的情况下,节省的油费就足以抵消高昂的车价。面对高油价,化工业正把目光转向天然气,而得益于页岩气激增,天然气供应日趋丰富。风险资本正押注于先进的生物燃料。 别搞错了,在美国没有完善能源政策的情况下,仅凭供应紧张的石油市场推动,清洁能源的部署将较为缓慢、局限比较多,过程也会不那么愉快。而且,由于全球排放的温室气体中,只有四分之一来自石油,高油价在解决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将比不上美国国会目前搁置的“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建议。不过,在当前石油市场形势下,在清洁能源研发上的公共投资会显得更加合意——美国与石油之间关系也似乎终于有望得到改变。 特雷弗8226;豪瑟(Trevor Houser)是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员 译者/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