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年轻人的创意活动 希望年轻人,不要放弃自己的创意天赋



“我们发现目前中国的主流媒体还比较漠视这样的独立创意人,而这样的大环境势必会打击到这些创意人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去展现他们的才华。”

  文/草威(实习)   摄影/李伟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是文艺青年,那么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他们怀揣着梦想,但是却赚不到钱,在现实里总是很潦倒。越赚不到钱,就越排斥商业,甚至连商业电影都嗤之以鼻。大家都认为“先锋艺术”和“商业”水火不容,因此距离也就越来越远。

  可小石就是打破这个“常规理念”的人。打开新茶网的网站页面,到处都是插画、动画、摄影、平面设计、街头艺术……华丽绚烂得就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它是干什么的呢?简单一点说,你可以把它看做一根红线。线的一头是新茶网的用户,他们是各形各色的先锋艺术家,另一头牵起的则是那些手捧钞票整天寻找中意作品的大商家。新茶网让原本并不熟识的两类人交会在一起,从而促成他们的“好事”。

  2009 年5 月,小石正式加盟了新茶网,他发现很多客户对新茶网的需求并不局限于获得创意,也希望通过新茶网的用户,了解最前沿的潮流趋势,把握设计的方向。于是在小石的主导下,新茶网在2009 年夏天推出了一个子品牌——“新茶锋潮”,一个博客性质的电子杂志,每天报道最新的创意作品、最酷的创作人。

  锋潮的出现,提高了新茶网自我营销的能力,他们不再单纯地为艺术家的作品找一个买家,而是更加全方位地为先锋艺术家进行包装。他们有什么前瞻性的消费潮流,又有怎样的新创意、新想法,把这些都提供给商家,从而实现艺术与商业的更多接口。这也使得新茶网愈发系统和专业。

  

  文艺又诗意的生活

  

  小石是美国人,但他却钟情于远隔万水千山的中国。而这种“喜欢”很早就种在心里,他大学所学的课程几乎全都和中国有关。在他看来,一切又都来得自然而然:“我很好奇了解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而在我看来中国就是我们未来世界的中心,所以我就选择了学习关于中国的专业。在哪里都是一样生活,我更在乎的是自己生活得是否开心。现在,我在中国过得很开心,因为中国的美食太诱人了,所以我还是准备继续留在这里到处吃!”

  之所以做这份工作,可能和小石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在小时候,小石的父母经常在房间里开办家庭演唱会,他们演奏着各种乐器,年幼的小石就浸染在这样的氛围和欢乐里。到他13 岁的时候,他自己拿起吉他,从此就再没放下。如果你在上海的酒吧看到一个高高瘦瘦的白人,拿着吉他在深夜和朋友说笑弹唱,你去向他打招呼,很有可能他会告诉你他叫小石。

  小石的女朋友从前就是乐队里的贝司手,而且歌唱得非常好。小石说他们不仅是恋人,还是最好的朋友,他们一起逛公园,看足球,看电影,慢跑,打羽毛球,交流思想。小石的一天,要么在工作,要么在陪女朋友。

  小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艺术相关,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小石为什么要去做新茶锋潮。“我的朋友中有绝大部分都是身处在这个创意文化的圈子里面,所以我们想到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帮大家宣传并且从中促成一些有趣的商业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发现目前中国的主流媒体还比较漠视这样的独立创意人,而这样的大环境势必会打击到这些创意人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去展现他们的才华。而我们这个平台恰恰可以起到鼓励更多有志的年轻人不要放弃他们的创意天赋,我们始终相信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人才需要被发掘。”

 也算是吃螃蟹人的自豪吧!

  

  “为了让更多国外人了解到中国的创意,我们将新茶锋潮定义为中英双语,这样一来,很多外国人发现,原来他们一直以为中国没有自己原创的创意作品是个极大的错误,通过我们这样的平台,他们不但知道了一些中国的创意人,并向我们大大赞赏这些创意人。现在我们每天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感谢我们让他们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新生代创意文化。这样的结果让我们感到十分骄傲。”

  谈起前景,小石很乐观,他认为“创意文化”是每个人需要的,因为它是美的,所以一定会有更宽广的市场。“先锋艺术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感官刺激和精神享受,会让更多人了解到艺术的美好。同时,当这样的先锋艺术和我们的客户品牌相结合时,会赋予品牌新的活力,并区别于相近的品牌,从而突出了品牌的特征性。近5 年来,这个市场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这两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联系到我们,希望和我们的创意人进行商业合作或者是举办一些创意性的活动。我认为这样的趋势也算是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表现吧!”

  对于独特的人和独特的产业,市场会设置很多障碍,比如没有太多的受众群;销路很难打开;有些人只是因为猎奇注意到他们,之后又慢慢失去兴趣等等。这条路在他们之前还没人走过,小石既是领路人,又是试探者。“最早的时候,我们也是希望像很多SNS网站一样,让广大的网友去自主上传他们自己的作品,但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作品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这对于小石来讲是个打击,也是个契机,他因此彻底改变了新茶锋潮的方向,让它和那些常规的SNS 网站区别开来。“一年前,我们开始想转变成另一种形态,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去发掘好的艺术家、创意人,并且能够就此创造出一些商业合作的机会。”

  

  把生意做好,是最迷人的艺术

  

  如果你把小石和那些只管赚钱的中介等同起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无论是对于艺术还是艺术家或者是客户,小石都有极强烈的责任感。“艺术作品永远都不可以一概而论,不可能所有作品都具备很高的素质和商业价值。任何领域都会有好坏这分,就好比,世界上最知名的艺术家可能只有100 个,而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有10 万个人在从事艺术这个行业,中国也一样。所以目前你在锋潮上所看到的艺术家、创意人及他们的作品都是经过我们的筛选的。”

  从工作性质上说,小石的工作非常的理想主义。你想想看,把工作地点设在一个超大的地下室,足可以踩着滑板递送文件。每天接触到不同的先锋艺术家,从瓷器到文身,再到街头巷尾,每一个可以用来施展的空间都被先锋艺术家们那些疯狂的创意占满。有人在勺子上作画,有人拍摄的照片只是在捕捉一处阴影。与这些东西在一起,它们没法让你停下思维。怪不得小石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我的工作very very very 好玩!”

  当一个人的理想与现实中的工作相契合的时候,他必然会爱上自己的工作,对于爱的事情也必然有所坚守。因此在谈到是维护客户利益还是站在艺术家的立场上时,小石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只顾维护客户的利益,那我们和传统的4A公司、PR公司就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我的偶像Andy Warhol(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在30年前已经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把生意做好,是最迷人的艺术。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而好生意则是最好的艺术。’”

  

  搞定事,一是坚持,二是方法

  

  虽然新茶锋潮已经取得了很多个成功,得到了海内外的无数好评,但小石依旧有他自己的具体目标。“让世界知道并了解中国的创意文化和年轻独立艺术家,同时也是希望国内及国外的商家会注意到他们。”这目标听上去宏大,但任何事情实践起来,一是坚持,二是方法,搞定了这两项,就不会有听上去那么难。“新茶锋潮作为一个CREATIVE AGENCY,就是要帮助客户寻找出最适合他们的独立创意人进行商业合作,而这些年轻独立艺术家、创意人都是我们来代理的。因为我们比创意人本身更了解如何去管理和协调,也比客户更了解如何和这些创意人沟通。”

  现在为了全心投入到“新茶锋潮”的工作中,小石辞掉了所有的兼职。他说自己是个工作狂,在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小石还抓紧机会借着我们的杂志宣传他的新项目:锋潮创意集体(ECC)。他希望有更多的创意人加入他们,这大概就是小石最开心的事儿了吧。这个外表干净、眼神清澈的美国小伙子,正在这片他爱的土地上,为了他爱的事业,献出他最好的年华。有一天,中国的先锋艺术真正壮大了,大家一定会想起有一个叫“小石”的美国人,想起他做的那些事情,对他说一声“谢谢”。

  

  小石的二十几

  新茶网的高级合伙人,创办了锋潮,并担任主编。

  除了新茶网和锋潮的工作,他还是fifty 5——一个涉猎中国互联网、泛媒体文化、城市艺术、设计、摄影、时尚和创新的网站的主人。他也经常为Danwei——一个关于中国媒体、广告、营销、城市生活的网站撰写方案和文章。还曾负责为Edelman Digital驻华公司提供营销战略。

  

 吸引年轻人的创意活动 希望年轻人,不要放弃自己的创意天赋
  数码发烧狂

  对以下领域投入着巨大的热情:互联网、新科技、创意文化、新趋势和未来世界。

  

  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系(中美国际关系研究)和汉语系

  小石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1999 年,年轻的他从美国来到中国,之后游历了全世界很多地方。虽然家乡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但现在小石工作和生活在上海。

  

  小石对艺术的告白

  艺术通常与一个人的经历紧密相关,它是那个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思和反馈。每个人看待生命和世界的角度都不同,而一个创作者是在用艺术展现他们看事情的方式。作为一个观赏者,每当我看到好的艺术作品,我就被点燃。我希望创作者的艺术作品能够触动到我,让我在其中找到慰藉和喜悦。在新茶锋潮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有机会遇到这样的创作者和作品,我不能想象这世界上会不会有比这更好的工作。作为对生命的回报,每当我看到那样的作品,我就把它分享在我们的网络杂志上,让每一个人看到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9338.html

更多阅读

社会学家郭于华:不要放弃自己的历史权利

     “在从事20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民口述历史的收集和研究工作中,我们常常接触到的是关于苦难的讲述,屡屡体会到的是苦涩的味道—浓重的苦难,日复一日让人们在其持续中麻木的苦难,被密不透风的屏障遮掩的苦难。这些都不免让人感到沉

声明:《吸引年轻人的创意活动 希望年轻人,不要放弃自己的创意天赋》为网友少年范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