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 信达探路AMC商业化转型



 虽然信达转型方案获批,但获批只是第一步,转型能否成功还很难说

  《上海国资》记者  李魏晏子

  几经周折,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达资产)的转型方案终于获批。

  身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信达),早在2009年10月,就率先获得国务院批准:它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可以先行转型。此后,信达上报了具体的转型专项方案,但一直未获通过。直到今年6月初,信达的转型方案方在国务院通过。

  2010年6月28日,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据了解,信达股份公司正式挂牌时间还要延后几日,最快到7月上旬。新成立的公司将由财政部全资控股。此举被认为是信达向商业化转型的开始。

  四大AMC的转型改革,由此迈开了艰难的第一步。

  

  共管帐户能否奏效?

  在此次获批的最新方案中,信达多年以来形成的2000多亿元巨额挂账损失,将仿效工行、农行等的财务重组的模式,通过与财政部共设“共管账户”,挂账损失将被剥离至该账户,存续时间初定10年。此外,它所欠数百亿元央行再贷款也将停息挂账。

  但市场人士质疑,使用“共管帐户”后,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转型是否就能迎来一片坦途?

  四大AMC成立于1999年,分别是东方、长城、华融和信达。当时,财政部为4家公司各提供100亿元资本金,央行发放5700亿元再贷款,AMC获准向对口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固定利率为2.25%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并用这些资金向四大行收购1.39万亿元不良资产。

 探路 信达探路AMC商业化转型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告诉《上海国资》:“4大AMC成立之初,它们有两方面的使命:一是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第二是使四大行的资产负债表变得健康,帮助其轻装上市”。

  10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四大商业银行已经全部上市。但4家AMC的处境艰难,既要承担不良资产处置的任务,又要负担大量政策性再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的偿还责任,入不敷出,挂账亏损数额巨大。

  在这4家公司中,信达的财务状况算得上最好,但至今其挂账损失也高达2000亿元。如何处理这些亏损,是AMC改革中令人头疼的问题。

  从本质上说,4大AMC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它的诞生只是为了完成国家政策性的任务:控制银行风险、促进国企改革,辅助四大银行能顺利上市。

  而商业银行遗留的不良贷款,并未通过市场化方式彻底处理,只是从商业银行转交到了AMC而已。

  所谓“共管账户”,实际上就是用未来的收益来还当前的欠账,通过将剥离的不良资产置换成优质资产,变成持有财政部的等额付息债券,财政部以未来获得的分红、所得税等归还。作为推动信达转型的唯一股东,财政部期待,信达未来能够引入战略投资者,择机上市。

  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认为:“共管账户只不过进一步明确了风险和责任最终由政府和纳税人来承担,并且继续把处理历史问题的时间推后”。    

  根据新方案的设想,复制工行、农行财务重组的模式,设立“共管账户”,财政部可以暂时不用支付现金,为巨额损失买单,却能令信达的财务报表变得“健康”。

  但是,“共管账户”适合银行的重组股改,是否适合资产管理公司?经过《上海国资》记者了解,一些金融专家指出,与财政部共设“共管账户”比较适合有金融产品的机构,而资产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不同,没有产品。

  因此,共管账户能否奏效,有待观察。

  

  凭何占领金融市场?

  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国家政策性公司向商业化转型,信达面临的第二关是:如何找准转型方向。

  资产管理公司谋求转型由来已久。近年来,各大AMC利用受托处置问题机构的机会,广泛搜集证券、金融租赁、信托等金融牌照。

  2009年下半年,信达就先后重组、收购了金谷信托,战略入股西安市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信达旗下已设立信达投资有限公司、华建国际集团公司、中润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直属公司,几乎拥有了信托、基金、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全牌照”,并持有西安商业银行20%股权。

  此外,信达的地产投资业绩良好。据信达内部人士透露,“2010年第一季度,信达实现利润约14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地产投资。”这是因为信达地产实质整合了建行早期剥离至信达的一些不良资产项目,如分布于各省市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具有先天优势。同时,2009年4月,信达的全资子公司信达投资有限公司重组“ST天桥”(600657.SH),成功借壳上市,也促进了其业绩提升。

  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面对商业化转型新形势,控股华融湘江银行,并提出做强公司整体主业能力,争取在2010年到2012年的3年时间里,使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AMC逐步从不良资产批发、转让的中间模式,向客户多元化与投资、重组兼而有之的新业务模式转型。

  但是,转型后能否一帆风顺,仍难预料。

  从现有情况看,信达即使完成转型,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不明显。转型到商业化运营模式后,既没有了政府支持的优势,又要摸索新的业务模式,信达转型后的路并不好走。

  银河基金管理公司市场总监吴磊认为,凭借信达现有的条件,转型为多元化的金融控股集团最为合适。

  “信达转型要成功的关键,是要发展混业经营业务。”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副研究员陆军荣告诉《上海国资》。

  他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利用手中的多块牌照,一方面逐步将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在银行和投行之间找准结合点,寻找银行和投行未涉及的新兴金融业务,更能在金融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图谋发展。

  另外,吴磊告诉《上海国资》:“信达转型,核心是利益,关键在人事。”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原有团队的人事问题,也是影响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方案曾被反复斟酌,虽然信达转型方案获批,但获批只是第一步,转型能否成功还很难说。“资产管理公司从政策性向商业化转型,就是一场空前的‘博弈’。”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上海国资》。

  信达1999年至2007年收购的不良资产

       时间                               收购情况

  1999年-2001年 政策性收购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不良贷款3946亿元。

                     接受财政部、中国建设银行委托管理和处置的债权资产和债转

                     股资产1123亿元。

                     商业化收购交通银行不良贷款641亿元、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贷款

                     1289亿元、中国银行不良贷款1498亿元。

  2005年12月         商业化收购上海银行不良贷款30亿元。

  2007年5月         商业化收购深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35亿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9551.html

更多阅读

海烙IG-541洁净气体灭火系统_信达消防 洁净气体灭火器

【海烙IG-541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安全海烙IG541是由52%的氮气,40%的氩气,8%的二氧化碳混合而成的灭火气体。在海烙IG541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保护区域,灭火气体喷放后,可将保护区域内的含氧量降低至12.5%,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至2—4%,在

发表文章存档:对万达收购AMC的战略分析

载于《文化产业导刊》,这篇稿子经过数次进化,变成了如今这个终极版。5月21日,万达集团宣布的一条消息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界。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346家影院5034张银幕的AMC院线,被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包括承担20亿美元债务)的价格收入

声明:《探路 信达探路AMC商业化转型》为网友占占有欲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