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运营商在手机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还存在错位的问题。自2007年开始,中国移动部分省级子公司开始探索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其中广东移动率先推出了自己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移动商城。后中国移动推出了e100移动商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网上商城也已宣布开业。这些商城与手机版的淘宝网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但是与淘宝网竞争,运营商在消费者认知度、物流能力甚至产业链能力上,都有不小的差距。目前移动商城在商品数、用户数、交易额等指标较之淘宝还相去甚远。
运营商应当把经营的重点放在提供增值服务方面。通过为淘宝网等传统电子商务网站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先培育起整个市场,然后利用提供手机积分、手机话费、专用账户以及手机银行等各种支付服务以及手机搜索等增值服务来获得盈利。况且用户上网购物还可以给运营商带来资费收入。
运营商还可以提供独特的产品来避开与淘宝网的竞争,例如通过提供手机应用程序等终端软件来获利。根本上说,运营商应当着眼整体,立足长远,而不是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
成熟的手机电子商务市场应当是一个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市场,而不是现在这样重复建设、零和博弈的市场。预计将来手机电子商务的版图还会进一步的调整。
手机支付任重道远
手机支付的博弈背后,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
本刊记者 刘佳
智能手机正在引爆一场支付大战。最近,美国AT&T、Verizon和T-Mobile三家移动运营商正在筹建移动支付平台,这是美国历史上移动运营商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移动支付系统推广行动,这一颠覆性的改变将有望取代美国市场上的10多亿张银行卡。
来自易观智库一项关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研究报告2010》研究发现,目前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手机支付已经成为普遍行为,只有12%的用户从未使用过手机进行支付,大多数用户常以直接扣除话费的方式使用手机支付业务,共计51%,其次为手机第三方支付和手机银行转账,分别为13%和9%。
乐观者预计,移动支付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移动用户实现新一轮增长的新引擎。正是看准了手机支付的远大前景,电信运营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厂商通过在细分市场资源整合能力,逐渐取得差异化市场的领先地位,在竞合过程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
在挟央企之优与大量资本的前提下,运营商与银联两大巨头暗战新兴的无线市场。双方想通过自身优势主导手机支付市场,但由于中国移动和银联的手机支付硬件标准存在差异,关于手机支付行业标准由谁来主导仍存在争议。
不过,在手机支付业务上,电信运营商选择集中在便民生活的小额支付上,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培养出用户对于手机支付业务的认知。
而50亿的投资让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领域获得了更多话语权。支付宝寄望借助PC原有的庞大用户群,推出多项黏性业务来支持自己在手机支付领域的优势。目前支付宝已日相继推出了支持Windows Mobile 、S60、iPhone、Andriod等平台的手机客户端,这意味着iPhone、诺基亚、三星、多普达、LG、摩托罗拉等众多知名品牌手机上都可以直接下载支付宝客户端,随时随地地刷“手机”买单。前支付宝总裁邵晓峰预计,在未来的3到5年内,手机支付将占第三方支付领域的30%—40%。
在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看来,移动终端用户比互联网用户更有付费习惯。移动运营商往往是提供手机扣费的方式供用户支付和购买产品,但手机代扣费成本比较高,结算周期长,对于用户来说,支付起来要发几条短信才能实现。而第三方支付则不同,不仅可以实现按天结算,成本也更低,并且其即将实现的交易额度不受限制也极大地挑战了网络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服务。
毫无疑问,手机支付市场已经不再是电信运营商占绝对优势了。不过目前各方对于移动支付市场的圈地战才刚刚开始,这一新兴市场将大有可为。从功能上看,目前移动支付主要包括查询、支付、民生缴费、话费充值、娱乐消费等功能,属于典型的远程在线支付模式,基本上复制了其在固定互联网时代的模式。未来如何更针对手机终端的特性而进行技术和业务创新,将是移动支付行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手机软件被动突围
与国外集成了众多手机软件的应用商店相比,中国用户的手机软件使用情况显得十分被动。
本刊记者 刘琦琳
“你现在经常使用的手机软件是什么?”,在中国,如果问很多持有智能手机的用户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这样,“游戏、电子阅读器、QQ吧”,如果再问,“为什么您会选择这几样应用呢?”得到的答案则很可能是,“因为手机上预装了”,或者“这些软件别人都有,而且用手机上网很容易获得”。中国用户手机软件的个性化程度其实并不高,使用情况显得十分被动。
苹果应用商店iTunes App Store的成功带动了手机应用商店的活跃。在今年2月份的2010移动世界大会(MWC)上,荷兰软件商店分析公司Distimo公布了对目前六大手机软件商店的分析报告。调查发现,比之其他应用商店,苹果应用商店在规模、丰富程度方面的优势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国内的手机软件应用商店是否可以复制苹果商店的成功?而我们知道,除却苹果硬件的成功之外,苹果应用商店的成功才是其稳固地位的关键。而国内手机软件的应用,还存在盗版、免费与收费的选择,及运营方的诸多问题。
应用商店?在提及这个问题时,相信大多数手机用户想到的,只是“手机QQ”、“手机微博”、“手机开心网”等等从PC互联网“搬”过来的应用软件,以及诸如“91熊猫看书”等的手机“流行”软件。严格意义上讲,应用商店的概念并不存在于中国手机互联网——用户获得这些软件的渠道大多是直接免费下载,有的甚至从PC互联网的下载渠道而来,再安装到手机上使用。以某家手机设备商为主导的应用商店在中国市场并不占据优势,而运营商推出的应用商店也因推出时间较晚、没有杀手级应用以打开市场等原因,无法占据主流的手机软件市场。
免费还是收费?同PC互联网一样,手机互联网仍然面临免费与收费问题。按照免费理论的架构,在一个免费的基础平台之上,开发收费的增值服务,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现实的问题仍然在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之下变得有些无奈:很多软件开发者表示,他们开发的软件往往可以拍到苹果应用商店下载的前几名,放到国内,却立马被免费“削”去了价值——收费的软件更难获得用户认可和使用,而在用户被动的情况下则难上加难。而这种对知识产权的实际挫伤,也造成了开发者的流失:很多颇具创意的软件开发大多流向了国外应用商店平台,而这些丰富开发却与国内较为单调被动的手机软件世界无关。
运营商还是终端设备商?在国外,由终端设备商主导的手机应用商店占据主流,而在中国,这个市场的竞争者出现了运营商的身影。中移动MM商店、中国联通天翼空间等等,似乎都以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态度,在维护和开拓语音服务基础上,把未来手机软件的市场占住。同时,国内市场上,诺基亚、三星、联想等的应用商店也在广募开发者,试图在中国市场成为第一个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