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brogan和Julien Smith,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两位新面孔,他们打败了著名的《长尾理论》和《蓝海战略》,所凭借的利器是《信任代理(Trust Agent)》(中译名《影响力3》)一书。
如书中指出的,“那些懂得社会认同、社会资本以及如何利用另一种奖励系统和货币(按指金钱以外的社会系统)的人在整个故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这些像经营资本一样经营信任这种社会资本的人,就叫信任代理,而由信任代理经营、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被称为“信用经济”(Trust Economies)。
这本来自于美国的理论总结对于中国居然格外适用。与美国发达的信用环境相比,中国的信用经济才刚刚起步,拥有信用乃至信任也就拥有某种资本。当搜索引擎的点击率欺诈被频频曝光,当中小企业对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软件商表示质疑,当电子商务的买家卖家仍不能充分互信时,电信运营商应该站出来了。
以云计算为例,尽管IT界几乎人人都谈论过它,可在中国市场包括中小企业市场,能欣然接受这一服务的仍不算普遍。面对为数不多的能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大型软件商,中小企业没有太多选择,自然也会担心自己的服务能否得到保障。但如果在二者之间加入一个由电信运营商扮演的中介角色,则可以引入非垄断、可备份的软件商,在适度竞争的推动下为中小企业提供有保障的服务。为了降低自身担保风险,电信运营商也必然要发展出一套统一标准,从而将自身平台化。
不过现实是,国内三大运营商尽管在云计算方面有程度不一的投入和实践,但更多的是自己亲自提供云计算资源和服务,而非提供认证和规则的平台。
支付宝的一路茁壮和阿里巴巴信用认证的成熟,某种程度上是“无奈的入侵”。电信运营商的不作为不仅客观上成就了互联网企业的传奇,也让自己陷入被动,坐失良机。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上,不进则退。
“运营商手里有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如SMS、MMS、语音等可靠的通信服务,用户数据、情境、认证等。这些是运营商独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应用也是独一无二的。”正如设备商爱立信所言,电信运营商本身坐拥金矿。但它们却不顾脚下之宝,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的山脉,甚至直奔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顶峰,看似得,实为失。
差异化之失
过去一年中,电信运营商以3G为契机,对移动互联网投入了空前的热情。“G3”、“天翼”、“沃”,三大电信运营商努力制造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但现在,这三大品牌下的营销策略却越来越相似。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3G用户量累计1808万,离2011年实现2.4亿用户的预期相距甚远。
在此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对于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控制理念和力度各有不同,整体上呈现一种矛盾和困惑的状态,从而影响到今日的3G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效果。
今年3月17日,中国电信的应用程序商店“天翼空间”正式上线运营,并打出“前店后厂”的模式。具体说来,中国电信的应用程序商店分为两个产品,一个产品是面向终端用户的“天翼空间”,所谓“前店”;而另一个产品则是面向开发者的“天翼应用工厂”,即为“后厂”。用户通过前店来购买或免费下载应用,后厂则通过为开发者为前店源源不断提供资源、服务、测试、渠道等支持。中国电信认为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开放共赢。
不过,在另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电信一度是典型的“赤手空拳服务商”,不做自己的操作系统,不做自己的业务支撑平台,甚至连即时通信那样的应用支撑平台也没有,就直接杀向内容服务和电子商务,结果仍然无法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尽管中国电信似乎已经意识到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多品种、少数量的“范围经济”而非少品种、多数量的“规模经济”,开始重视“个人化”的趋势,并高举开放共赢大旗,但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施,仍是一个悬念。
中国联通在移动互联网上最有吸引力的亮点莫过于其成熟的WCDMA网络。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建设方面,联通重视网络的优化升级,推进WCDMA向HSDPA和HSUPA演进,试图突显自己的数据能力。
但是WCDMA制式仍有双刃剑之虞。技术上的不能自主、4G时代走向的不确定,以及对产业链控制力的微弱,让联通在去年一年中除了引入iPhone外,缺乏印象深刻的举动。尽管联通也成立了专门的音乐和视频公司,试图加强对增值业务的运营力度,但其思路仍然是直奔移动互联网价值链顶峰,而非担当基础业务和技术的支撑平台。
在三大运营商当中,中移动的价值链分层意识最为鲜明,从底层系统到顶层服务,层层布局,但也因为战线过长而失去了焦点,遭遇前所未有的困惑。MM平台作为其对待移动互联网态度的典型体现,也在开放和封闭之间徘徊。事实上,MM平台本身已经越过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业务支撑平台,部分呈现出腾讯、阿里巴巴那样的平台性质。但只要MM能够继续坚持开放路线,并在挖掘用户数据的基础上,发展出搜索和匹配的技术,就能够和腾讯、阿里巴巴划分界限,开辟自己的差异化空间。据中移动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MM累计应用下载量为4000万,引入企业开发者2095家,个人开发者4.9万,上线产品2.4万。
无论三大运营商如何刻意强调彼此的差异,只要不能找到最适合电信运营商的位置,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都将遭遇相同的命运,错失同样的机会。
手机电商混沌演化
成熟的手机电子商务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蛋糕,不过前提是,必须走出重复建设与零和博弈的局面。
本刊记者 豆瑞星
已经有很多数据向我们描述了手机电子商务的美好前景,但是对于这个市场在十年之后的规模,恐怕谁也说不清。
有数据显示,早在2005年,日本通过手机上网销售的产品金额达到1500亿日元,而通过手机上网完成的包括股票交易等在内的服务费则达到了880亿日元。这个数据已经远远超越了现在的中国。这说明中国的手机电子商务的潜力还远未被发掘出来。因为不论从手机持有量还是收入增长速度来说,中国都远超日本。
国内企业对手机电子商务的热情早已显现。淘宝网在2008年2月份推出了手机版淘宝网。而在淘宝之前,易趣与TOM合作已经推出了其手机版网站。到现在,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都推出了手机电子商务业务。据淘宝网近期公布的数字,手机版淘宝网日访问量已经超过3000万,日交易笔数超过10万,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当前手机电子商务产业链也已基本成型。这条产业链包括了企业、商家、电子商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等主体在内的商务系统,还包括了起支持作用的终端厂商、金融及支付服务商、物流商和其它类型服务提供商。体系内的各个主体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进行交互联系,承担提供接口、应用和服务的角色。
但是目前这个市场还没有从培育期进入成熟期,还有众多不利于该市场发展的消极因素存在。
运营商之于手机电子商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运营商带领下,中国开始步入3G时代,手机电子商务也从概念走向实践。但是当前中国3G资费过高也限制了用户的手机上网能力,削弱了用户的手机购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