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的中国式路径(1)
2010年3月31日晚,在北京金融大街上的威斯汀酒店,东方财富网创业板上市庆功会酒会正在举行。公司创始人沈军说,这一天是他人生中第三次戴起领带。当天,东方财富网的股价最高达到86.90元,市值超过120亿元。前来道贺的,有不少知名的财经媒体人,比如创办了《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的何力,还有来自前《财经》主编胡舒立的团队——财新传媒的成员。
和沈军享受同样幸福感的还有同花顺。2009年12月25日,同花顺在创业板上市,市值约70多亿元,公司创始人易峥身价近20亿元。再加上2004年10月1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金融界,中国金融服务业已经诞生了三家上市公司。与此同时,面向机构用户的万得资讯、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大智慧也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
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为什么做成金融信息服务这门生意的,不是像新华社、“联办”(中国证券市场设计中心)、“第一财经传媒”这样掌握着高端财经资源的财经媒体集团,反而万得、同花顺、东方财富网,这群土生土长的民营公司成为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产业的代表性企业?
过去的几个月里,《创业家》走访了金融信息服务产业中草根派与精英派的代表人物,梳理出这两派人士不同的产业路径:
草根派:穷出身,没啥资源背景,他们奉行产品主义,首要目的是活下去,通常的“路数”是:以低成本获取海量信息,粗加工,专注于一款核心产品。代表有:万得、同花顺、大智慧、金融界、东方财富网。
精英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媒人,有资源有背景、有高远的新闻理想,雇用高端人才,做精加工信息,出售给高端的少数人群。代表如,联办、“第一财经传媒”、新华08等。
新闻主义VS产品主义
精英派做新闻是发挥媒体功能,制造影响力,主要收入是卖广告;草根派做金融信息服务业,是卖好使有用的产品、服务,要以客户为导向
《财经》杂志的两任主编有着类似的梦想。胡舒立一直希望能缔造一个中国的彭博集团;在她之后的何力先后创办《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等知名财经报刊,他的夙愿是亲手创建一个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早在《经济观察报》任职之时,何力即想到要利用新技术手段将财经信息进行加工,但直到加盟第一财经传媒才有实质性的进展。
拥有《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电视和广播等业务的第一财经传媒集团是目前中国最知名的财经媒体集团之一。2003年,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就有做金融信息服务的想法,但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的面前,它没有珍惜,等错过了才后悔莫及。
2005年,万得资讯创始人陆风主动跟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寻求合作,想出让万得资讯20%~30%的股份,跟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组成类似于“第一财经万得传媒集团”的新公司。但这个合作由于种种原因不了了之。除了体制原因,据了解内情的人透露,当时第一财经传媒高层看不上有点土的万得资讯。
目前,第一财经传媒从一些财务投资者处募集到2000万元,做金融信息服务业务。但据《创业家》了解,现在第一财经金融信息服务业务的骨干原来也是媒体人,“他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产品和服务,而不是放下身段去想客户到底需要什么。”
很多媒体人觉得他们似乎离做中国彭博的梦想很近。表面上看,财经新闻和金融信息服务似乎是同一个领域的事情,但其实它们不是同一个行当。媒体人做金融信息服务,沿袭媒体的赢利模式——通过报道的影响力获得相关人群的关注,媒体再把注意力二次售卖给广告主获取收入。比如,由《证券市场周刊》、《财经》等中国知名财经媒体做支撑的和讯网直到2008年其主要收入还是广告。这就如同“一个学文的人转向理科。媒体人的心态是要给人们指点迷津,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怎样。而我们做的是服务”,金融界CEO赵志伟认为。
更多阅读
动荡的春秋时期 经济动荡时期企业的应对战略(1)
自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开始动荡以来,虽然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以稳定市场和刺激经济,但迄今为止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世界经济在短期内恐怕仍难走出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28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
飞利浦:中国引擎的拉升(1)
经过近10年的漫长转型,一度迷航的飞利浦终于重新校准了航向。但随后得以轻盈穿越金融风暴,并迅速拉升出低利润区的强劲表现,却有赖于中国等新兴引擎的澎湃动力——这并不奇怪,“我们是一家专为中国而打造的公司” □ 记者 徐海
彭博的中国式路径(2)
反观,万得、金融界、同花顺、东方财富网,它们创始人脑子里想的全都是怎么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要从产品上赚到钱。陆风、易峥、沈军,他们无一不是标准的商人,每时每刻想的是如何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口袋里的钱,变成自己的收入。
大好机会 底特律的好机会(1)
这种大话也太敢说了,简直要让人笑掉大牙。一家刚刚脱离破产险境的美国汽车厂商(这些年来该厂商因没能生产出人们心仪的车型而饱受诟病)启动了“最佳汽车问鼎宝座”这样带有炫耀性的营销活动。当时是2009年9月,通用不顾后果的做法面临
原告与被告:见义勇为后的莫名困局(1)
一个“三进宫”出狱不到两个月就再次作案的歹徒,一个单独出警却又处置不当的警察,一个从围观到见义勇为的路人,一个不幸丢车又因失而复得陷入更大不幸的车主,再加上一家拒不赔付的保险公司,略带黑色幽默的故事里,打动人心的,却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