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风大概是1993年到的上海,1994年我去过他们的办公室,当时就几台电脑,他雇了一批打字员将报纸、杂志的信息录入软件里,通过‘猫’将数据每天更新给用户。”上海仙桃同乡联谊会副秘书长刘生敏说。那时还没有宽带互联网,上网要通过“猫”(调制解调器)拨号。圈内流传,陆风是这样开始用3000元起家的:1994年的一天,他在饭馆吃饭,听人说证券公司外面的小贩将上市公司的资料复印出来,卖得很火。有人说,假如把上市公司的资料收集起来做成软件,肯定有市场。一旁的陆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第二天,他租了两台老式电脑,自己写海报,在上海海运学院(现在的上海海事大学)的学生宿舍里摆开了阵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很多人对证券是陌生的,需要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去判断,做一些投资的辅助分析和决策。”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峰说。也正是在1994年前后,易峥和叶琼玖两个年轻人在杭州创办了同花顺的前身;深圳有了巨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直到2002年巨灵都是圈内最好的金融数据供应商;还有上海乾龙也是1994年成立,它是中国最老牌的网上行情信息系统提供商之一,也是后来炒股软件的鼻祖。
从1994年到2002年,陆风和同行们做的差不多,给证券公司的营业厅提供F10(上市公司基本资料),一套最高时能卖好几万。后来进入者渐多,如港澳资讯、维赛特等,开始打价格战,最后一套只卖一两千元。竞争同质化,赚不到钱,找不到方向,那是陆风最痛苦的一段时间。
“万得的发展总体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最开始找不着北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找自己的方向。每天做的就是这个证券公司需要点什么,来找你;或者有个什么项目,找你做开发,帮他们建个数据库,做内部管理咨询什么的。只要人家出钱,我们就干。做到最后,人越来越多,钱越来越少。他们(证券公司)就是把我们当民工用。后来我们要翻身了,就到了第二个阶段,我们不当民工了,我们穿上西装,要自己卖产品了。那是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找到北了。其实也没什么契机,就是被客户气的,气得我发火。我说,他妈的我不干了,我宁可去卖苹果也不跟你们玩了,我不玩了。我自己做产品,能卖就卖,不能卖,我就真的准备回家种田了。就在一天之内,我下了决心,所有正在做的项目全都停下,全公司的人都过来开会,不愿意干的你们走人吧,我也不做你们思想工作了。人有的时候是这样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2002年~2003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熊市阶段。宏观经济不好,金融机构设法对信息服务商压价,做金融数据的公司在那时有了分水岭:2002年,当时中国最火、曾拿到450万美元投资的财经网站——158海融证券网因为纳斯达克崩盘被卖给和讯网;老牌金融数据公司巨灵达到巅峰之后,战略飘忽不定,开始去做电视、卫星、广播等财经媒体业务,直到2006年被金融界以100万美元收购;2003年,看不到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前景的同花顺一度成立核新生物公司。
万得不做“民工”卖产品的思路与陆风对布隆伯格的研究密不可分。1997年,布隆伯格自传《我是布隆伯格》出版,里面讲述了华尔街的明星证券交易员迈克尔·布隆伯格如何通过一种名叫“彭博终端机”的产品开始他的创业,并让彭博公司在15年内成长为跟道琼斯、路透齐名的金融信息服务巨头。布隆伯格这样讲述他面临的机会:1982年的时候,“有比我更好的交易员和销售员,也有比我更好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但没有人像我这样既懂得证券和投资业,又知道如何让计算机把所有信息电子化,通过网络以最简便的方式传输给用户。”“彭博终端机”由此诞生。
上世纪90年代末,陆风曾经带领万得管理团队到美国专门考察彭博公司的终端机及其商业模式。让他备受震动的是,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彭博在全球卖出了7.5万个彭博终端机,营收达13亿美元。即使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彭博的营收额也近30亿美元,覆盖全球的彭博终端达16.4万个。
自2003年起,陆风开始按图索骥,从设计万得终端产品到内部管理风格,都在学习彭博。多年来,陆风视《我是布隆伯格》一书为值得膜拜的创业“圣经”,要求万得中层以上的员工必须看。“他经常说一些很有渲染力的话,给员工描绘一个很好的未来,豪言壮志。员工的心理和工作状态受他的影响很大,我们一心要把事情做好,把万得资讯做成中国彭博。大家真的就是这么想,从上到下都是这样。”万得的一位员工说。
一个终端打天下
陆风铁了心要开发一种类似彭博的金融信息终端。业内人士杨建(化名)为我们还原了当时陆风推广万得资讯金融终端(wind.net)的一些做法:万得资讯金融终端刚开始做得比较粗糙,但陆风将做好的终端给券商和基金等机构用户去免费试用,然后不断地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直到比较完善。陆风崇尚小步快跑,低成本做事。先把东西做出来,推出去,再一点点改进。布隆伯格也是如此。1983年,布隆伯格和他的伙伴用了6个月,制造出第一批22台“彭博终端机”,卖给美林,尽管机器的稳定性出现问题,但这笔收入将彭博公司带入正轨。万得资讯也要经历这个过程。
来看看为彭博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彭博终端机:它外观时尚,两个长方形的双显示屏跟苹果电脑的显示屏有点像,其专用键盘对一些键的功用进行了改造,如把“Enter”键改成了“Go”,把对股票或者证券交易员和销售员无用的“Tab”、“Alt”和“Ctrl”键去掉,功能键都用简单英文标志,简单易用。彭博公司利用自己架设的专线(而不是互联网),通过其终端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信息服务。
万得所提供的金融信息终端则完全没有了有形的硬件设备——只是一个大小容量只有25M的专业客户端软件,在万得的官网即可下载,普通用户要想使用它需要登录账号和密码,万得通过互联网为其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服务。
跟彭博终端机一样,万得金融终端也强调用户界面的友好。业内人士方浩在万得金融终端推出之初即对万得和财汇等产品进行过详尽的横向对比,他发现这些公司的底层数据没什么两样,但万得终端在易用性方面做得更好。万得资讯金融终端系统中所有的投资品种、模块和功能操作都能通过快捷键进行命令操作,不同功能模块之间可以任意跳转,其终端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设计。
同花顺副总经理朱志峰承认,同花顺也在推面向机构的软件终端,而万得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如万得的金融数据库构建得比较全面完整,“万得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比较充分,并通过其产品设计的多样性满足了大多数客户的需求。”比如,万得终端的一些工具很实用,像一些需要设置公式来计算的数据,他们做成了工具,研究院通过这个工具就能很快得到想要的数据,之后导出数据就可以直接使用。
前万得员工古峥告诉《创业家》,万得设立有专门的产品部,负责跟销售部门和万得的直接用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出新功能的设计方案,然后反馈给公司的开发部门,由开发部进行技术实现。万得资讯金融终端每年有比较大的4次升级,在方便、易用、速度、数据等方面进行提升,甚至修改终端界面的颜色,小的升级平均每周有一次。每当万得开发出一个新的功能,即提供给客户试用,反复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