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董事长郭树清警告称,外界对中国经济信心下降,可能危及该国银行充实资本储备的计划。
中国多数大型银行均已宣布大规模筹资计划。在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上周宣布的首次公开发行(IPO)预计筹资220亿美元之外,建行和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两家合计将筹集210亿美元新资本。
这些银行宣布筹资计划之前,中国的银行监管机构发布指令,要求它们将核心的一级资本比率增至9%以上——高于世界许多地区的正常水平。此前中国各银行曾在去年大幅增加放贷。
但建行董事长表示,与能否从投资者手中筹到资金相比,人们对经济的总体信心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风险不在于银行的发行量,如农行的IPO,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信心,即他们对中国经济总体的担心程度有多大,”他表示。
郭树清淡化了外界对中国房地产泡沫及其可能损害银行资产质量的忧虑,表示“抵押贷款的价值仅相当于GDP的15%,远低于欧洲和美国的水平。”
他表示,尽管几个沿海城市形成了“泡沫”,但“市场在总体上”并无问题。
上周银行数据显示,不良贷款比率已从年初的1.58%降至5月底的1.33%,尽管分析师们相信,一旦去年放贷狂潮的效应开始显现,这个数字可能大幅上升。
郭树清说:“我认为,我们应当更加担忧银行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各银行的风险控制有很大不同。即使是某些小型银行出现问题,也可能对整个体系构成风险。”
郭树清对迫使银行提供住房融资的政策表示警惕。“全球而言,世界必须反思社会政治目标的整个理念。美国的次贷就是一个社会政治目标。让人们住进更大的房子是美国梦的一部分。看看随后发生的结果吧。”
近期有一波报道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这些报道引发了惊慌。但郭树清对这种惊慌也不予认同。一些分析师估计,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可能高达7万亿元人民币(合4430亿美元)。
郭树清证实,监管机构要求银行减慢对地方政府旗下公司的放贷,但他表示,这些公司中有许多实际上是效益良好的企业,有能力偿还自己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