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一笔钱,你是存起来养老还是拿出来炒股? 文|祥意 王菲菲 如果给你一笔钱,你是存起来养老还是拿出来炒股? 一个在中金的同学,搞股票操盘的,给的答案是:如果有点钱但是不够买房子,那就买个商业保险,剩下的及时行乐。我对此表示深刻的同意。 首先说说为什么不存起来给自己搞个老年保障。 老公的爷爷奶奶,跟党一辈子,一生就献给一个企业,直到中年每月仍然领着几十块的工资,老先生老太太倒是蛮有前瞻性的,还在老公玩泥巴、耍弹球的时候,就开始考虑给孙儿攒娶媳妇的钱了,于是兢兢业业,诲人不倦。 据说,那时候人们为了攒钱,每月一发了工资和粮票,先给水、电、煤气留好预算,再把大事小情请客送礼做个评估,剩下的柴米油盐严格执行定额供给制,偶尔肚皮闹起缺油水的官司,也最多买上三两肉,还要分三回炒。如此这般下来,倒真是能每月能给信用合作社送去十来块的钞票,当然还要存成定期才能保证更好的“升值”。 寒来暑往的存下来,好不容易攒到可以捧着折子在家偷笑的时候,经济却越放越活,最后成了把双刃剑,年轻人挣得数字越来越大,老人一辈子攒的人民币却显得越来越不“坚挺”。好在党和人民没把他们忘得一干二净,聊有安慰。但看着原以为值得欣慰的“财富”不断地缩水,无奈和遗憾时而还是要骚扰下心情的。 所以只应了投资学的那个理论,“多少未来的银子转化成现值,那都是要大打折扣的”,不确定性太高。 既然养老的事情弄得不靠谱,那就搞点金融事业,投点钱在股票市场。一兄弟给了沉重的打击。 “你懂股票的技术分析不,k线图看的明白不?”——摇头 “你知道咋估算企业实际市值不?” ——摇头 “你能搞定实在的内幕交易消息不?” ——摇头 “你能看着自己的银子在股市里一会多一会少,没准一个浪投过来影踪全无而稳坐钓鱼台不?” ——狂摇头 “那你还是慎重一点吧”,兄弟给了最终的建议,结论不言而喻。 为了多挣点,万一把现在手里的这点都搞没了,想想确实得不偿失。与其给股市垫了底,给他人抬了轿子,不如好吃好喝的伺候下自己。 但是,但是,没有点家底万一有什么应急的事,拿什么抗挡呢?能有这样思路的,风险控制意识还是很好的。 于是在手头银子不充裕的情况下,买保险变得比较合理。 可以买分红型的,有点医疗和伤病保障功能的,父母兄弟姐妹,自己和爱人,每个人来个两三份,每年交一点,虽然能够领得红利不多,但是最起码有个底,头疼脑热的可以放心的躺在医院按照相关的待遇,享受CT、X光、肠镜、胃镜和盐水之类的,不用太过担心储蓄不足付不起医疗费。当然没到那个程度,也不要浪费了公共医疗资源。

扯远了,意思是说:钱这东西攒的太久可能缩水,放进股市可能淹没,有时候你理了它,他未必理你。有时候你不理它,他哼唧哼唧的也就靠过来了。有个朋友说:现代社会人工作到第十年的时候,工资是前九年的总和,虽待考证,但也合情。 总之,它跟人是有缘分的,是你的迟早都会来,命里注定无处可逃;要是没这个缘分,那就看你的福分了。 理财帮姚海栋: 本文看似简单随意,但是已经把个人理财中的几个要点都表述了出来,比如未来货币价值的贴现,以及理财中对个人资产的大体配置思路如何匹配未来现金流的需求。不过,从文章中透露出了作者对于主动投资的过分恐惧,我们认为,这倒也不必。在目前通胀日益明显的时代,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已上了每个人的日程,所以如果有人说要给我们一笔钱,我们既要养老也要投资,给自己的资产做好配置。 目前社会主要的配置品种包括,股票、基金、存款、保险等。股票,可以以小博大,风险大收益也大;基金,专业理财分散风险;保险,更多考虑的是对未来的风险做一次预防。 为了使得资产增值保值,总体的观点是,建议将20%的个人资产配置在股票市场,30%配置于基金,10~15%配置保险投资。剩下部分作为自己的备用资金参与银行的短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这样的一个资产配置无论从均衡稳健还是年化收益率来看,都能满足一般个体对于理财的需求。 所以给你一笔钱,存起来OR炒股?NO,现在起我们更要做好资产配置,为你的资产抵御通货膨胀,享受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