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关键词(2)



  1、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4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辛国斌在工信部举行的一季度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相关工作方案已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在4月底前分解落实今年目标任务。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郑立新表示,近期工信部有关部门和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就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指标在进行衔接。争取5月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个省、区、市。根据国务院上述通知确定的目标,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淘汰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其中,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

  从当前钢铁企业运行情况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既是节能减排的源头,又是降低成本的重点:

  ——原料选择和采购:多数企业采购矿石是按含铁品位以吨度比价原则计价,往往只注意含铁品位的高低,不注意有害杂质含量,特别是SiO2的含量。在铁矿石中,SiO2含量差别很大,低的含1.7%,高的含6%,甚至更高。含SiO2高的矿石在烧结过程中要配加很多石灰才能满足碱度要求,不仅冲淡了入炉品位,还增加了高炉渣量,结果是“买的品位高,入炉品位低”,增加了能耗和成本。实际上,铁矿石中每减少1%的SiO2,高炉可降低焦比4公斤/吨。如果在选购矿石时减少2%的SiO2,可降低焦比8公斤/吨,按现价计算吨铁可降低成本24元/吨。按年产铁500万吨计算,可降低成本1.2亿元,并减少炉渣处理量。

  ——烧结生产:多数企业不注意控制烧结矿中的氧化亚铁含量,这是降低能耗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指标是氧化亚铁含量在8%以下,但多数企业在10%,有的在12%以上。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烧结矿中氧化亚铁每减少1%,高炉焦比下降2%,产量增加3%。如果加强管理,提高操作水平,把氧化亚铁由10%降低到8%,高炉可降低燃料(焦比)约16-20千克/吨,按现价计算可降低成本48-60元/吨。按年产铁500万吨计算,可降低成本2.4亿元-3亿元。

  ——高炉炼铁:掌握冶炼低硅铁技术,是节能的重要方面。目前,多数企业铁水含硅在0.5%-0.7%。铁水含硅每降低0.1%,每吨铁节约焦炭4-6千克,降低成本12-18元。如果加强原料管理,提高冶炼技术,把铁水含硅量稳定在0.3%-0.5%之间,每吨铁可节炭8-12千克,降低成本24-36元。按年产铁500万吨计算,可降低成本1.2亿-1.5亿元。

 ——转炉炼钢:这是多数企业节能减排较差的工序。一是铁水含硅偏高,不仅在高炉多消耗了焦炭,在炼钢工序又增加物耗和成本。铁水含硅每增加0.1%,每吨钢需增加石灰消耗8-10公斤,增加渣量20公斤,增加铁损3-4千克,影响成本约15元。二是转炉煤气回收率低。先进企业回收率达到92%,差的企业40%,有少数企业没有回收。约一半被排放。按国内外先进水平每吨钢回收100立方米 (含Co50%-60%),约折合标准煤约30kg,影响成本约80-90元。如把另一半也收回来,每吨钢至少可降低成本30元以上。三是石灰质量差,有效CaO低,必然加大石灰用量,相应增加了炼钢渣量。目前每吨钢渣量低的80公斤,高的200公斤,相差100多公斤。按每100公斤渣量带铁15-20公斤计算,影响成本45-60元/吨。以上三个方面合计,每吨钢影响成本约90-105元。按年产500万吨钢计算,影响成本约4.5亿-5.2亿元。

  ——轧钢生产:钢坯热装热送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有的企业工艺顺畅,生产有序,炼钢命中率很高,钢坯热送率达到90%,热送温度800℃左右,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和烧损,吨材轧制费用120元/吨,比行业同类产品平均水平低80元/吨,按500万吨计算,可降低成本4亿元。

  钢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企业应对经济衰退的一剂良方。在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下,大型钢铁企业积极贯彻产业政策,通过推进装备大型化、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推广采用节能减排先进工艺技术,使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

  目前,宝山钢铁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大型钢厂的综合装备、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炉利用系数、入炉焦比、高炉喷煤比、带炉炉衬平均寿命、连铸比、轧钢综合成材率等技术指标都接近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据笔者了解,这些大型钢铁企业都安排了巨额资金用于“十一五”节能环保项目。如宝钢股份公司计划投资20多亿元;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33.17亿元;济南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47.72亿元。在开展节能技术攻关的同时,武钢自主创新开发出一大批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双低双高”产品。大力开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对钢渣、高炉水渣、含铁泥尘等进行回收深加工处理,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行业动态:联合重组

  核心提示:我国钢铁业迅速走向联合,必将增加在全球钢铁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中国的钢铁巨轮。

  2008年,我国两大著名钢铁公司——唐山钢铁集团和邯郸钢铁集团联合组建了实力强大的河北钢铁集团,曾经轰动一时。而时间进入2010年,在几大行业巨头的频频动作下,钢铁行业新一轮整合大幕也徐徐揭开。首先是济南钢铁整合莱(芜)钢集团,组建了“新济钢”,成为山(东)钢旗下唯一的钢铁主业上市平台。几乎与此同时,国内最大国有钢铁巨头宝钢集团与国内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也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协同合作意向书,表示将在技术、产品、市场、资源等各个方面全面开展战略协同。

  近几年,我国钢铁业在迅速地走向联合,其短期目标当然是抵御目前不断上涨的进口铁矿石价格,力争在未来的进口铁矿石谈判中拥有更多话语权;而长期的目标则是增加其在全球钢铁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中国的钢铁巨轮。

  从重组鄂钢、柳钢和昆钢股份,到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启动,武钢布局沿海地区的战略构架已经逐步清晰。武钢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钢铁工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由内陆向沿海布局的新模式。中西南战略的实施,不仅意味着武钢开始从内地走向沿海布局钢铁主业,而且标志着其竞争战略由精品名牌战略向市场目标聚集战略升级。为此,武钢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做精做优武钢本部和主业战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实施中西南发展战略,推进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提高对全球战略资源的掌控力和市场竞争力;稳妥实施资本运营战略,积极推动钢铁主业特别是防城港钢铁基地及其紧密相关产业整体上市;实施适度发展非钢产业战略,增强企业经营弹性;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构建创新型武钢。

  钢铁业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挑战大于机遇。近年来,鞍钢动作不断:建成鲅鱼圈大型钢铁基地项目、与天铁治金集团签订重组协议,积极推进与攀钢的重组、与凌钢合资建设朝阳新区;收购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36.3%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与之合资开发卡拉拉铁矿原料基地;与英国斯坦科集团联合组建从事海外销售业务的合资公司;收购意大利维加诺公司60%股权,使鞍钢拥有了首个海外钢材加工基地;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在大连合资建设两条镀锌板生产线;与比利时贝卡尔特公司合资建设重庆钢帘线项目和鞍山钢绳、钢丝项目;与英国维苏威公司合资建设高质量耐火材生产线项目;与科德(欧洲)公司合资建设冷轧工作辊镀铬项目等。据悉,鞍钢将继续通过兼并或参股海外的资源类企业,建立海外原燃料供应基地;以自主品牌为核心,建设高端化钢铁品牌形象;探索建立海外钢铁生产基地及加工配送基地;与海外金融机构建立筹融资渠道,推进跨国并购、境外上市,为跨国资本运作建立有效平台;探索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网罗人才和技术,提高公司的国际化水平;推进鞍钢拳头产品出口,形成鞍钢自身特色产品出口体系。鞍钢相关负责人表示,鞍钢将继续抓住当前的有利条件,继续推进兼并重组。在开展对东北地区钢铁企业整合的同时,逐步向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推进,通过兼并重组,拓展新的特钢、不锈钢等附加值高的生产领域。对兼并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人、财、物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整合,大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

  针对钢铁业新一轮的强强联合后可能出现超级钢企,笔者认为,钢企的大规模联合重组可以增加中国钢企对于铁矿石涨价的抵御能力,可能会拉低钢材价格。

 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关键词(2)
  国内政策:降税自给

  核心提示:降低矿山税负,提高国内自给率,将有效缓解钢铁行业的原料压力

  在资源税改革“悬剑待发”之际,中钢协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降低国内铁矿山的相关税负。据了解,中钢协已经多次向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反映过降低铁矿山税负的问题。降低矿山税负,提高国内自给率,是中钢协一直呼吁的“将铁矿石谈判作为国家战略上升到政府层面”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认为,这将大幅提高国内铁矿石自产自给率,从而有效缓解钢铁行业的原料压力。

     国际战略:海外寻矿

  核心提示:中国钢铁产业大规模国际化的时代还没有来临,海外寻矿力图提升权益矿比例

  中国钢铁业将与中国制造业大规模国际化同步,预计3~5年后,主要拓展区域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国家和地区。但在笔者来看,中国钢铁产业大规模国际化的时代还没有来临,主要原因有:中国国内钢铁产业尚未完成产业集中整合;国内市场需求还未饱和,仍有增长潜力;中国钢铁下游产业还未实现规模化的国际发展。

  中钢协一直在为中国钢铁行业寻找除三大矿山公司之外的铁矿来源,其中增加国内矿的供给是一个方面。据中钢协统计,在2000年之前,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只有10%左右,但是到2009年,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2.3%。中钢协呼吁中国各类企业都应该加大海外探矿和找矿的力度。据介绍,中国目前拥有的海外铁矿石权益矿资源量大概只有需求的9%左右,而欧洲国家钢厂所拥有的资源矿比例均超过50%。其中安塞洛米塔尔钢铁公司更是宣布要将其权益矿比例提高到70%-80%。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希望中国钢铁企业能够通过几年的时间,将海外铁矿石的权益矿比例提高到50%左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9912.html

更多阅读

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

【人民网报道】国内一份调查显示,七成半被调查者自认“幸福”,女性、老年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以及负责人群体的幸福指数相对较高。经分析发现,我国青年人幸福感最低的状况与国外研究结果不一致;此外,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

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原因剖析 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原因剖析今年入冬以来,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前峰的物价指数CPI迅猛上涨,带动物价不断攀升,猪蛋、奶制品、青菜、食用油、粮食、棉花、白糖、食品、成品油、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强烈的通胀预期打乱了普通人原有的生活,

转载 2010年中国近代史论文目录二 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原文地址:2010年中国近代史论文目录(二)作者:大乐乐2010年中国近代史论文目录二(转载)五、社会六十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蔡少卿、李良玉.南京晓庄学院学报,4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演迁研究的学术反思.王日根、陈瑶.学术研究,1第三届中国近

声明:《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关键词(2)》为网友高山与森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