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黄粱的成语故事 歧路亡羊的成语故事

   关于歧路亡羊的成语故事

  【成语】: 歧路亡羊

  【拼音】: qí lù wáng yáng

  【解释】: 歧路:岔路;亡:丢失。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成语故事】:

  一天,杨子的邻居家逃失了一只羊。失主很焦急,请许多亲友去寻找。过了一会儿,他来找杨子请求说:

  “先生,我想请您家的仆人帮助我去找羊”

  杨子了解情况后,奇怪地说:

一枕黄粱的成语故事 歧路亡羊的成语故事

  “逃失了一只羊,竟要派这么多人去寻找,真是小题大做!”

  那邻居苦笑着解释说:“先生您听我说,村子外有几条岔路,人少了是不行的。”

  杨子无奈,只好叫仆人帮他去找羊。过了一段时间,邻居及其亲友、杨子的仆人等都来到杨子家。杨子问他们:

  “羊找到了没有?”

  邻居垂头丧气地表示没有找到。杨子惊奇地问:

  “你们这么多人寻找,怎么还会找不到的呢?”

  邻居说,

  “出村子上了大路后,有几条岔路,岔路中还有岔路。越走远,岔路就越多,简直像蜘蛛网一样。所以即使这么多人寻找,到后来也弄不清楚羊究竟是从哪条岔路上逃走的。”

  杨子听后没有说话,但神色严肃起来,并带有忧伤的成分。他的学生不解,问他道:

  “先生,一只羊不值多少钱,再说逃走的那只羊也不是先生家的,您为什么要如此忧伤呢?”

  杨子听了仍然没有说话,有个学生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位名叫心都子的学者,他解释说:“岔路太多了,所以羊容易逃失。同样的道理,读书人因学说不一致而找不到真理,以致误入歧路,一无收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21671/939300346.html

更多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典故大全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呆若木鸡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

成语故事典故 捉襟见肘的典故,捉襟见肘的成语故事

捉襟见肘的典故,捉襟见肘的成语故事【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让王》。【释义】襟:衣襟;肘:胳膊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历史典故】曾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学识广博。他

隔岸观火典故 隔岸观火的典故,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

隔岸观火的典故,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出处】(唐·干康)《投谒齐己》。【释义】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历史典故】公元202年,袁绍一病不起,继而去世。三个儿子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斗争:长子被摒弃在外,权力

结草衔环的典故 结草衔环的典故,结草衔环的成语故事

结草衔环的典故,结草衔环的成语故事【结草衔环的典故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汉书·杨震传》。【结草衔环的典故释义】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结草衔环的历史典故】“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的典故,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

塞翁失马的典故,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出处】《淮南子·人问训》。【释义】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历史典故】战国时期,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他们一家人以养马为生,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

声明:《一枕黄粱的成语故事 歧路亡羊的成语故事》为网友愛過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