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打工皇帝 中国十大样板皇帝(2)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生于599年,病死于649年,死时50岁。18岁,随父李渊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炀帝。19岁,随父攻进隋朝首都长安,灭隋,立唐。李渊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为齐王。27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民,弑弟李元吉。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嫁妆,文成公主带去了大批珍宝、经典、医书、宝器、金银、金鞍、佩饰、锦缎、药品,还有食物、饮料、种子、树木,还有狮子、凤凰,等等。文成公主带去的是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文明。松赞干布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他对唐太宗自称女婿,上表祝贺唐太宗远征的成功。这次联姻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由于用人得当、政策对路、轻徭薄赋、宽刑轻法,使得唐太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一共有24个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宋太祖

  宋太祖,名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岁登基,当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继承得来的,也不是起义夺来的,而是异姓发动政变抢来的。这个政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原为五代时后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军政大权。后周世宗死,7岁的小儿即位。第二年,国都开封传言,北方契丹犯边。大将军赵匡胤得旨,亲率大兵出城御敌。大军走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就停下了,当晚驻扎在这里。经过他的周密筹划,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征皇帝的黄袍,一律推举他为皇帝。他就这样当了皇帝。“陈桥兵变”是不流血的兵变。其本身无所谓对错,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为了实现全国统一,他高瞻远瞩,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不动声色地玩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把戏。

  这要从唐朝的藩镇割据说起。而藩镇的出现,与节度使的设置有关。唐朝先在沿边地区设立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很大,总揽各州的军政大权。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对投降的叛乱分子,立即授以节度使名号,仍令其照旧统领旧部、就地。他们的属地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独立王国,被称作藩镇。

  藩镇权势渐大,不听中央指挥,各自独立。这就是“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是从唐代宗时[762年]开始的。自此以后,中国陷入了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局面。这种分裂局面,都是节度使专权,从而导致藩镇割据造成的。赵匡胤即位之后,曾同政治家赵普谈了一次话。他虚心地问道,我想平定天下长久不息的战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赵普诚恳地回答,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对方镇的节度使,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限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精兵。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宋太祖豁然开朗。

  “杯酒释兵权”,就是他实施的第一个步骤。有一天,他专门宴请几位重臣。酒酣耳热之际,他说道,人生在世,无非是享受荣华富贵,并使子孙过上好日子。你们何不交出兵权,购置田宅,饮酒作乐,安度晚年呢?大臣们一听,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们就都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兵权。宋太祖授给他们有职无权的高官,让他们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这样,宋太祖不费一刀一枪,就收回了兵权。

  为了使军权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创造了行之有效的“更戍法”。所谓“更戍法”,就是中央的禁军,要按期轮流到各地戍守。将领也要经常调换,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兵”。这就造成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兵” 的局面。将兵之间生疏,有利于防止军队叛变。历史证明,这一方法,是防止军阀割据的成功举措。

  宋太祖又针对当时的周边形势,提出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南,指的是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赵匡胤对他们采取了刚柔相济、软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他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迅速地灭掉了几个小朝廷,实现了南方一统。而对投降的国主,一律封以有名无实的高官,使他们享受荣华富贵。而换来的却是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有一次,有一个臣子立了大功,应予提拔,授给官职。但是,赵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给他升官。直言敢谏的大臣赵普上奏,请皇帝批准给该人升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这次我就是不答应你。看你怎么办。他带点挑衅意味地对赵普说,我就是不想给他升官,有法你想去!赵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来治罪的;赏,是用来奖功的。这是古今的道理。况且,刑罚是国家的刑罚,不是陛下你个人的刑罚。怎么能从个人的喜怒出发,想怎样就怎样呢!

  这就是说,陛下你应该讲原则,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一席话,说的宋太祖自知理亏,但奈于情面,他一言没发,站起来就回宫了。可是,固执的赵普却紧追不舍。宋太祖入宫,他就立在门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赵普,很有你不批准,今天就不善罢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也没有办法,是自己不对,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终于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愿望。他经过了16年艰苦的南征北战,才结束了从安史之乱到十国纷争的200余年的割据局面。这是他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贡献。

  宋朝之后是元朝。

  元太祖

  元太祖,名铁木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162年出生。22岁,第一次称汗,是为蒙古乞颜部可汗。1206年,45岁的铁木真统一各部,建立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66岁病逝。

  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之一,是由于他的努力,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数百年间,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统属,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铁木真,是铁匠的意思。铁木真的父亲叫也速该,是蒙古一个部落的首领。铁木真的母亲是月伦夫人。铁木真9岁时,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铁木真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也速该的部众,纷纷离散而去。月伦夫人和几个儿子孤立无援,陷入困顿之中。而其对立面泰赤乌贵族,对其发难,也抛弃了他们。铁木真兄弟在苦难中逐渐长大成人。泰赤乌贵族认为,铁木真很危险,对他心存恐惧,想尽早除掉他。他们派许多兵,到处搜捕铁木真。铁木真在森林里躲藏了10多天,终于脱逃。少年的苦难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

  铁木真牢记他的仇敌,一是杀父的塔塔儿人,一是害己的泰赤乌人。为了报仇,他想到了联合克烈部的脱里汗。这个汗,后来称王汗。他们有联合的基础,就是塔塔儿人是他们的共同敌人。而且,铁木真的父亲,也是脱里汗的“安答”,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广人众,而且脱里汗又是父辈,要想同人家结盟,必须态度诚恳,谦恭。此时的铁木真,已经具备了政治家的素质。他经过深思熟虑,对脱里汗谦卑地说:“你是我父亲的旧安答,像我的亲生父亲一样。我把娶妻时,妻子给姑父的礼物黑貂鼠皮袄,献给你。”然后,恭敬地将皮袄献上。脱里汗看着眼前威武的年轻人,又受到如此尊重,十分高兴,便同意接纳他们。从此,铁木真就逐渐走上了振兴之路。

  以后,经过征战分合,互有消长,经几个部落的共同推举,铁木真就作了蒙古乞颜部的可汗。这是他第一次称汗。时年22岁。这时在很多方面,他已经显露出领袖的才能。

  1202年,强大了的铁木真,消灭了宿敌塔塔儿人。

  同年,铁木真和王汗的联盟大军,又大败敌对诸部联军。

  1203 年,铁木真和王汗决裂。随后,铁木真消灭了王汗及克烈部。王汗的势力范围全部归铁木真所有,铁木真成为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势力。此后,铁木真的大军,所向披靡,消灭了太阳汗的乃蛮部。就这样,铁木真征服了几乎整个辽阔的蒙古高原。于是,就在1206年,铁木真再一次称汗。萨满教巫师进一称号:“你是最高的君主,最高的主命你采用成吉思汗的称号。成是强大、坚强的意思。成吉思是这个词的复数。成吉思汗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从此,铁木真就获得了这个独有的特殊称号。同时,成立了大蒙古国。这就标志着一个蒙古民族共同体出现了。

中国十大打工皇帝 中国十大样板皇帝(2)

  成吉思汗的第二个贡献,就是为建立大一统的元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军继续征讨,他削弱了金朝,灭掉了西夏。他死之后,他的子孙们又继续他未竟的事业。1234年,金朝灭亡。1279年,南宋灭亡。蒙古贵族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元朝。从而,结束了唐朝末年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aIhUaU.com

  成吉思汗还率领20万大军进行了野蛮的西征,经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的里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行为应该彻底否定。

  成吉思汗的确是一位“只识弯攻射大雕”的“一代风流”。

  元朝之后是明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51971/399850732.html

更多阅读

打工皇帝 为打工皇帝“打工”

 作者:田野  度过了和自己的老东家盛大约定的两年同业禁止期,昔日的“打工皇帝”、如今的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再也按捺不住重回IT业的激情:他一口气买下了多家IT公司。考虑到唐骏之前的经历和多次表达出的对网游行业盈利能力

中国打工皇帝唐骏 “打工皇帝”唐骏来成都传授创业秘诀

     昨日,著名的“打工皇帝”、原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现新华都总裁兼CEO唐骏来到成都,向300余位成都企业家讲述“如何成为卓越的管理者”。日前刚刚出任金和软件董事的唐骏介绍,在加盟新华都离开自己熟悉的IT行业后,他正在谋划自己

唐骏:“打工皇帝”20年沉浮

日美海外留学经历、微软中国区总裁、盛大总裁、10亿元加盟新华都集团任CEO……唐骏曾无数次将自己的奋斗史演讲给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听。然而过去的两周,这位曾被青年一代奉为励志传奇人物的“打工皇帝”却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诚信危

新华都 唐骏 中国打工皇帝、新华都集团总裁唐骏

唐骏似乎正在将“娱乐化”进行到底。有人说,唐骏热衷表演,亦庄亦谐,滔滔不绝,颇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意味。对此,唐骏一笑置之。与之相反的,是6月8日湖南大学2000人现场演讲完之后,一大群索取签名的“追星族”。唐骏却说,我追求真实,“不

打工皇帝 电影 “打工皇帝”唐骏资产转舵中资私人银行

 麦道夫伤害了很多人,包括打工皇帝唐骏。   “我对此不饱任何希望,这部分损失我已经归入坏账冲销掉了。”唐骏作为麦道夫金融诈骗案的中国受害者之一,理应从其最初委托理财的几家外资私人银行获取相关消息。但事实上,除了他亲自问讯

声明:《中国十大打工皇帝 中国十大样板皇帝(2)》为网友角落里的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