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地区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印巴文化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的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印巴地区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巴基斯坦和印度作为两个南亚大国,其饮食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常用调料有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最普遍的还是咖喱粉。
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记者因工作关系去印度时发现,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而巴基斯坦与印度在这方面相差无几,咖喱粉在巴基斯坦也是抢手货,巴基斯坦街面上的饭铺里都准备了咖喱粉。
当然,印度教教徒与巴基斯坦穆斯林的饮食习惯有不同之处。虔诚的印度教教徒绝对不吃牛肉,他们把牛奉为神牛。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都不吃猪肉,但却大啖牛肉。无论在印度还是巴基斯坦,羊肉的价格都是最贵的,而炖羊肉甚至可以成为一个高级饭店的奢侈食品。在印度有不少素食主义者,他们不沾荤腥,有的甚至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而且很多人每到星期二或者星期三就自动禁食,据说身份较高者中素食者人数较多。随着历史的演进,印度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已被现代化的巨浪冲刷得掉了色,但"肉食者鄙"的传统却沉淀下来。印度航空公司供应的便餐有素食和非素食两种,当空姐问乘客选哪种餐时,往往会有一些印度人高声说,"我要素的。"那神情仿佛在告诉全飞机的乘客:"我是上等人".笔者也接触过不少印度人,原本是吃肉的,但随着地位的上升主动改为素食。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主食除米饭外还有一种叫"加巴地"的,也就是中国人熟知的印度飞饼。这种饼烹制非常容易,只要用一个土质灶台,下面点上火,把用白面揉成的"加巴地"放在炉灶壁上,不过几分钟,香脆可口的美味薄饼就出炉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蔬菜主要有圆白菜、西红柿、黄瓜(与中国的黄瓜不同,短而圆,没有刺儿)、豆角、土豆、洋葱等,每样菜都烧得烂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黄色。印巴人的午饭和晚饭每餐都有豆子汤,或者黏糊糊的煮豆子,而且他们一定要用"加巴地"把盘子内黏糊糊的"菜酱"吃干净。最后剩下的一点"加巴地"也要用于擦干净盘子,再放到嘴里。到巴基斯坦餐馆,几乎所有的美味都与鸡肉有关,牛肉卷虽然在巴基斯坦也很普及,但吃得起的人不多,羊肉则属于奢侈品了,因此在巴基斯坦餐馆请客,往往可以点牛羊肉和鸡肉,最好是烤鸡。aIhUaU.com
印巴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来送进嘴里,手上沾满了饭菜。
印巴两国的甜食可谓"名不虚传",甜得发腻。甜食种类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应俱全。多数印巴人都喜好甜食,所以最近几年印巴两国胖子普遍增多,血糖高的人也不少,大概与嗜食过多甜食有关。印巴人习惯到了晚上8点才进餐,有的晚饭则安排在晚上10点以后,进餐后就不再有任何活动了,吃完饭不久就上床睡觉,体重如何减轻?血糖又如何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