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九种中药保健养生效果好

   1、四物合剂

  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效与主治:养血调经。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月经不调。

  组方分析: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养血,为君药。当归补血养肝,活血调经,为臣药。白芍养血效阴,柔肝止痛;川芎为血中气药,可活血行滞,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四药相合,使血虚能补,血瘀能行,共奏养血调经之功。

  2、阿胶补血膏(颗粒、口服液)

  药物组成:阿胶、黄芪、枸杞子、白术、熟地黄、党参。

  功能与主治:补益气血,滋阴润肺。用于气血两虚,久病体弱,头晕,视物昏花,虚劳咳嗽,面色萎黄,消瘦。

  组方分析:方中阿胶补血养阴,润肺止咳,为君药。熟地黄补血填精,枸杞子滋阴养血,两者加强君药的补血作用,共为臣药。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以使气旺而血生,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滋阴润肺之功。

  注意事项:实热、痰火咳嗽者忌用。感冒者慎用。

  3、八珍益母丸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川芎。本方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炙甘草汤。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养血,作用平和。适宜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吸收不良、等因素导致的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月经过多的人经常服用。

  组方分析:党参益气健脾,熟地益精养血,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渗湿,两药助党参补气健脾;当归活血养血,白芍柔肝养阴,助熟地养血和营,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补气益血之功。

  注意事项:阴虚发热者慎用。

  4、乌鸡白凤丸

  药物组成:乌鸡、鳌甲、当归、鹿角胶、鹿角霜、熟地、人参、黄芪、香附、丹参、银柴胡、牡蛎、山药、芡实等。本方源于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乌鸡丸。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温肾,活血舒肝清热,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组方分析:方中乌骨鸡补血养阴,鹿角胶益精养血,滋补肝肾,共为君药。人参、黄芪、山药益气健脾,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养血和营、活血调经,共为臣药。生地、天冬、鳖甲滋阴清热,银柴胡清退虚热,丹参通行血脉,鹿角箱益肾,煅牡砺收敛止血,桑螺蛸、芡实补肾固涩止带,香附疏肝调经,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生血、滋补肝肾、调经止带之功。

  注意事项:湿热内盛者慎用。孕妇慎用。

  5、人参养荣丸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炙黄芪、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本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养荣丸。

  功能与主治: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体弱。

  组方分析:方中黄芪、人参大补元气;当归、熟地滋阴养血。共为主药。辅以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助运;白芍养血和营缓急。佐以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肉桂温肾暖脾助运;陈皮、生姜、大枣理气和中醒脾,使补而不滞。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诸药相配,以奏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使用注意:本品属温补药物,凡有风寒及风热感冒、消化不良、烦躁不安等症,均不宜服用。

  6、十全大补丸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黄芪、肉桂。本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丸。

  功能与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组方分析:方中以党参、熟地、炙黄芪为主药,补气养血。辅以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助党参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滋阴补血。佐以川芎行气活血,使之补而不滞;肉桂温肾暖脾助运。使以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共奏温补气血之功。

  使用注意:内有实热者,不宜服用;感冒期间暂服用。

  7、归脾丸

  药物组成:炙黄芪、党参、酸枣仁、龙眼肉、白术、当归、茯苓、远志、木香、炙甘草、大枣。本方源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归脾汤加味。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益气养血、养血安神、安神定志。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特别适宜血虚而以心悸、失眠、月经量少为主要症状的人服用。

  组方分析:方中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补脾气、养心血,共为君药。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与黄芪相配可增强其补气健脾之效;当归养血和营,可助龙眼肉补养心血,共为臣药。佐以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使以炙甘草健脾补气,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

  注意事项:有痰浊、疲血、表邪者禁用。热邪内伏及阴虚者忌用。

  8、当归丸

  药物组成:当归、黄芪。本方源于金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汤。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血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组方分析: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为主药。辅以当归养血和营。两药相配,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以奏补气生血之功。

  使用注意:阴虚潮热或湿热证者忌用。

  9、养心定悸膏

  药物组成:地黄、红参、阿胶、麦冬、大枣、黑芝麻、桂枝、生姜、炙甘草。

  功能与主治: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

  组方分析:地黄滋阴养血,红参补益心气,共为君药。阿胶滋阴补血,麦冬养阴清热,共为臣药。黑芝麻补益精血,桂枝振奋心阳,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大枣、生姜补益脾气,级和药性,共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养血益气、复脉定悸之功。

  注意事项: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服。

  补血养血首先以膳食疗法为主,保障均衡的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要有规律、要积极锻炼、行经期忌食生冷等。建议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对症配中药方,发挥中药的最大功效,还可避免吃错中药配方,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九种中药保健养生效果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469271/987850246.html

更多阅读

女性养生保健大全 女性养生保健知识 教你3种小秘诀

现在的女性都很注重自己的身材和皮肤,每天都在关注自己的肌肤,那女性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让自己即拥有完美的身材,还能拥有雪白的肌肤?今天就让我们小编带着急切的女性一起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女性养生保健知识养生一秋季的饮食要补充

中老年人养生保健 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要牢记

  秋季老年人保健知识 中老年人秋季保健养生知识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秋天气候转凉,是进行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一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之八大禁忌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万物正可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秋

春季养生保健知识短信 春季养生保健知识

    春季养生保健知识之一是起居要有规律    在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

春天养生保健知识 4种蔬菜有利于春天保健养生

爱华阅读配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是否也为自己春天的饮食做好计划了呢?以下4种蔬菜有利于春天保健养生,应该多吃。  豆芽防口干唇燥症状  春天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燥等口角炎症状,而豆芽味道鲜美,是滋养润燥、

声明:《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九种中药保健养生效果好》为网友折现浪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