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青铜器以锡青铜和锡铅青铜为主,用锡铅青铜的略多于用锡青铜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以锡青铜和锡铅青铜为主。合锌量高的青铜器出现在汉代之后,在唐宋时才使用黄铜,镍白铜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
战国以前的青铜器,为铜锡铅合金。锡的成分较高,铜质的灰色越浅淡。
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砂粒。
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仿器含锡成分很少,而含铅、锌成分较大致使铜色发黄。
明仿器为黄中泛白色,清代仿器却是黄中透黄色。另外,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参看器足、口沿、底部露铜之处的质地、颜色和器壁的薄厚。
一般地说,商代前期的青铜器,器壁比较轻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器壁较厚。西周的青铜器浑厚,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比商代前期的青铜器还要轻些。汉代铜器壁比较厚,做得比较粗笨。宋以后仿制的青铜器,大多数都要比真器重,有压手感。合金成分不一样,器壁的薄厚也不同。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金属,从孔雀石中提炼出来纯铜,因是红色而叫红铜。红铜有很好的延展性,熔点1084.5?C,易于铸器,可惜硬度不高。后来发现加入少量锡或铅后,熔点可降至八百多度,硬度增加了许多,熔化后流动性好,冷却后体积略有胀大,便于烧铸制器。因此,出现了红铜与锡的合金,叫锡青铜;红铜与铅的合金,叫铅青铜;其后又发现炼锡青铜时加入少量的铅可改善铜液的流畅性,故又出现锡铅青铜。早期的青铜器有红铜、锡青铜、铅青铜、锡铅青铜,后来都用锡铅青铜 (根据现代工业使用锡青铜来看,一般含锡量不会超过11%,如果含锡量再增加,硬度也会提高,但合金的脆性也增加)。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记载了用于铸造用途不同铜器的配方一一“六齐”。六齐: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斧斤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其一,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其一,大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其一,削杀矢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鉴燧之齐金锡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