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午后 死在午后读书笔记

  死在午后读书笔记

死在午后 死在午后读书笔记

  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与文学创作是与战争分不开的,这和他有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不无关系。战争使他认识到,诚实、庄重、爱心、尊严、人性等虽则有个别的例外,但是在他所经历的社会生活中并无根本的地位;对于这些人生价值标准的理解,他也是从战争中加深认识的。

  无论在和平年代还是在战争时期,人们只有成功地抵制了社会环境的虚伪表现,抛弃了所谓的神圣、光荣、文明之后,才能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人们只有直接经历之事才是可信的。海明威在西班牙观看了三百多场斗牛,目睹过几千头公牛的刺杀。“你若注视着他,这种感觉变成了你自己的了。”

  在海明威看来,斗牛是艺术雕塑,虽然它不是永久性的。杰出的斗牛表演会给人以不朽之感,尽管入迷如此短暂,却有灵魂脱壳的深刻。“待到斗牛终场,死留给了这场表演的主角即公牛,那种陶醉与入迷如同任何激烈的情绪一样,又使你感到空虚、失落和悲伤。” ——《死在午后》会告诉我这一切的意义所在。

  那时海明威正试着写作,他说:“我发现很难写,除了很难真正体会到自己实际的感受而不是别人认为你会有的感受,也不是别人教你应该有的感受这一点之外,最大的困难是将实际真正发生的一切写下来;写出激起你体验到的那种感觉的实际情形式怎么一回事。”于是,他到西班牙去看斗牛并试着自己动手写下来。

  “我以为斗牛会是简单的、野蛮的、残酷的,我不会喜欢斗牛的,但是我想会看到某种确切的动作,这样就会有我正在寻找的关于生与死的感觉。我看到了这种确切的动作;可是斗牛远非那么简单,而且我非常喜欢。”在斗牛进行的时候,海明威体会到了必死与永存。人虽有危险,但是牲畜是必死无疑的。

  观看斗牛的人分成两类:一类人认同于动物,即把自己放在动物的位置,另一类则认同于人。虽然后者在总体不喜欢动物的同时,会对个别的动物如一只狗、一只猫、或一匹马很宠爱。但是,他们这种宠爱的基础会是这个别动物的某一特性,或者是与它相关联的某些因素。并非是因为它是动物,所以值得喜欢。

  斗牛就是以公牛的死为目标的,这是在沙土覆盖的圆形斗牛场内上演的三幕悲剧。第一幕是审讯,是长矛、红斗篷与马的表演。表面上看公牛威风凛凛,但它只是表面上的胜者,其目的是使公牛颈部隆肉疲劳。而斗牛场上马的毙命往往会是可笑的,而且马越糟糕,就越可笑。

  尽管现代斗牛中已不再出现“开膛破肚”,可是海明威还是描绘出来:“我见过这场面。人在逃,马在跑,它的内脏翻出体外,在一场完全是对悲剧的滑稽模仿中,鲜血四溅,掏出来的内脏拖了一地,庄严的因素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一毁灭。”马以惊慌的僵硬的步态绕着圈子奔跑,笼罩它的只有耻辱的乌云。

  斗牛这一悲剧按照程序安排得极有条理,规则制订得极为严格,一个感受到整个悲剧的人,要想把马的处于次要地位的滑稽悲剧从中分离出来而情绪激动地去感受它,那是无法办到的。一个受过伤的人知道,伤口的疼痛是在受伤大约半小时以后才会出现,而疼痛程度并不与伤口的可怕外表成正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521071/637106122.html

更多阅读

在人间读书笔记1000字 在人间读后感1000字

在人间读后感1000字(一) 这本书说高尔基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玛尔戈皇后这些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爱吵架、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市民。 见识的浅薄,生活

高尔基在人间好词好句 高尔基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  这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写少年时他正式走上社会,工作阶

自由在高处读书笔记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去年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让我觉得很大气。于是,今年买了他的新书《自由在高处》,读完后感到温暖和力量。  这本书的文字延续着熊培云一贯的风格

在人间读书笔记好词 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读后感:  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认真地阅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  《在人间》描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被生活所迫到大街小巷,自己寻找工作,自己赚钱某生的过程。在这个

教育的十字路口 教育在十字路口读书笔记

  教育在十字路口读书笔记  在假期,断断续续读完了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的《教育在十字路口》。没有想象中的外国作品那么生涩,有一些观点对今天我们身边的教育还是很有帮助的。  主持“特里讲座”期间的演讲整理而成

声明:《死在午后 死在午后读书笔记》为网友保护你到末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