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节黑板报资料 2016年庆春节黑板报资料

   2016年庆春节黑板报资料

  话说“春节”过年,对于中华民族可以说源远流长,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而“年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据专家介绍,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

  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目前,最早的年节因文献不足尚难定论,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到汉武帝时,为了让历法定型不至错乱,创立并实行了“太初历”,以夏历的孟春之月(即今之农历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清末。年节,也就是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也因此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2017年春节黑板报资料 2016年庆春节黑板报资料

  但真正把“春节”叫为“春节”的历史,其实并不算太长,刚好和新中国的成立一样。人们今天称之为“春节”的这个年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的名称虽不断变换,但其内涵和各种过节的习俗却代代相传。无论是喝“腊八”粥,送灶王爷,祭祖守岁,还是贴春联,逛庙会,闹元宵,种种过大年的形式背后都有其古老传说和文化背景。即使今天,过年的习俗已经慢慢变化,但年的底蕴,年的情怀,依然在中华儿女心里拥有不变的魅力。

  春节忌讳

  中国人在过春节时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在来年事事顺心,万事如意。由初一至初十的禁忌有: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鸡谐音吉ji) 。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初四:猪日,祭财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送穷五"初一至初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 五的垃圾视为穷土,倒掉就送穷出门。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开始复业。手抄报内容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 。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532171/185254569.html

更多阅读

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 2017年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图片

 2017年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图片:  元旦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

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 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资料

 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资料:  中国的元旦  我国元旦由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

迎新年黑板报 迎新年黑板报资料

 关于迎新年黑板报资料:  新春祝福短信  1、我送你一份春节美食,主要成分:真心、思念、快乐;特别营养:温馨、幸福;制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祝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2、同甘共苦好伙伴,风雨兼程同岗站。吃苦在前无怨言

庆元旦黑板报图片大全 2017年庆元旦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2017年庆元旦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中国元旦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

声明:《2017年春节黑板报资料 2016年庆春节黑板报资料》为网友情绪操控生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