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总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五大内容。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汇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汇总](http://img.aihuau.com/images/c/05573004/5717043005575753899182.jpg)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33、 对公务员的物质奖励不包括奖章,包括奖金、奖品、工资晋级。
34、 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 10 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 个级别。
35、 现代行政领导个体素质要求全面具备德、才、学、识、体。
36、 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构成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37、 集体决策已成为科学决策理论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38、 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的决策是程序性决策。
39、 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40、 情报信息系统是行政决策组织中的“神经系统”。
41、 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和行政决策领导系统四部分构成。
42、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43、 “公民”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
44、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
45、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
46、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47、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48、 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49、 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配偶、父母、子女。
50、 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无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