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舞狮子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狮

  元宵节舞狮子的传说

  远古年代,在粤东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头修练千年的狮子,经常作恶吃人。皇帝派兵讨伐,也没法收服它。玉皇上帝闻报,只好指派紫薇星君下凡伏狮。紫薇下达人间,得终南山大头和尚相助,双双施展法术,与狮子展开搏斗,久战而未见胜负。不过,经过如此抗衡之后,凶狮精疲力竭,渐渐改变了性情,在紫薇星君和大头和尚牵制之下,四处戏耍悠游。他们所到之处,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后来,人们仿照狮子、紫薇星君、和尚戏耍的动作春节要到了,渐渐形成一种民间娱乐形式——舞狮。演化至今,狮头成了精巧的纸偶,紫薇星君与大头和尚则成了形象滑稽的咪翠娘和大头佛。由于舞狮象征吉利又有娱人的特点,因此成了民间迎春的传统节目。

  元宵节舞狮子习俗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后来传人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元宵节舞狮子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狮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样如意,事事平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565571/806210907.html

更多阅读

舞狮子日记 舞狮子日记50字

今天我们去欢乐海岸玩了,刚到那儿就看到了舞狮子,两个人扮一头狮子,披着专门的狮子皮,穿着特殊裤子,这种裤子穿上后像狮子腿,一个人扮狮子头、一个人扮狮子尾。狮子跳来跳去,有时还摇摇尾巴点点头,我觉得很好看。演出结束狮子走出来时我还摸

2015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我们都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但大家知道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元宵节,元宵节又为什么吃汤圆吗?  这个叫法传统来源于汉武帝时期,据说那时公里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因为常年住在宫中四年无法见面的父母而整日忧伤。大臣东方朔想要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 推荐17种汤圆的做法

 元宵节吃汤圆  推荐17种汤圆的做法爱华阅读配图  黑芝麻馅  材料:黑芝麻200克、化猪油(用黄油也可以)30克、细砂糖适量。  做法:  1.将黑芝麻放入干净的锅中用小火炒香(注意不要炒糊了),做花生馅的话将花生炒

声明:《元宵节舞狮子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狮》为网友咒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