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孩子理想教育开发得很早,基本上在14岁以前,他们已经很清楚自己以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14岁以后,就各自踏上追随理想的路线,最终失败成功则另当别论。有一个韩国小孩,10岁的时候,想要当一名中医生,家长于是千方百计举家定居中国,为孩子当中医做铺垫。韩国想当明星的年轻人很多,大多数也是从14、15岁开始进入练习生阶段,争取18岁或者更早之前出道成名。
Avril10岁时已经加入冰球队,12岁自学吉它,14岁首次作个人演出并且知道自己以后一定会出名,18岁发行专辑《LETGO》,在美国排行榜达到第2位并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的排行榜上得到第一。
中国一个92年出生的女孩,叫王逅逅,高中去美国交换学习一年,回来以后写了一本书《体验美国中学教育:一个高三女生的交流手记》,现在在国外读大学,经营一个叫《三只眼》的网站,大一的时候,被引荐会见了华盛顿邮报的主编。
不管国外国内,这些拥有美好人生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格独立。
人格独立,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有较强的理性能力。在大多数民主国家,孩子的早期教育都表现为独立思维的教育。看国外的影视剧可以发现,孩子从小就被看成了独立的人,不是随便敷衍应付的不成熟的小小人。而我们,在工作以前,甚至结婚生子以前,一直是被保护和安抚的孩子。
不独立,则无思想。无思想,则无民主和自由。
我自认早熟,10岁时,和两个好朋友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相约在10年后打开。当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仅仅因为作文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信早早就被我们打开了,其中一个朋友的理想是当一个翻译家,还有一个是当画家。现在10年早已过去,想当翻译家的朋友去了英国,现在在北京,已很长时间没联系,但我知道,她现在的工作并不是翻译家。另一个朋友,和我一起上大学,后来读了研究生,现在在一所高校做辅导员,QQ上偶尔更新动态,画家的理想,早就随风走了。而我自己,现在的工作与写作毫无瓜葛。我们的那点仅有的觉悟,仅仅限于在现有的世俗框架内空谈的觉悟,对现实,一无所知,对人自身的需要,更无从谈起。
大学时,文秘专业课的老师为我们每个同学做了一个性格类型测验,然后让我们根据测试出来的性格类型,为五年后的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五年后可以回去找她,看看自己的目标实现了没有。现在,距离测试时5年时间早已过去了,不知道我们班是否有同学回去检测自己的五年目标。而我,肯定是不会了,因为当时,我写的目标是,做一名省级电台的广播主持人。现在的工作,跟这个目标没有一点联系。
在年轻时,我们设定的理想似乎总是建立在理想上,与现实是两条不想交的平行线。尽管收到了很多的理想教育,但是我们并不真切地知道我们究竟要什么,只知道理想要崇高而远大,但和实际无关。
我真正开窍,是在25岁以后。我突然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并且愿意为这样的人生理想付诸努力和实践。所以我开始很努力主动地工作,去充电,去学习。有计划,有想法,并且开始真正从实际出发,从一个完整的自我出发。
这样的开窍,距离他们的14岁似乎晚了点,但幸好还来得及。有了方向之后,我开始深刻地发现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阅读都让我毛孔舒坦,每一次出游都让我感受到山河壮丽,生活开始真正是自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都是可以抓住的。
看网球运动员李娜很大声的对全世界说:“我只是一名网球运动员,比赛并不是为了国家。”而国人对这句话的集体宽容,让我觉得很兴奋,这是一个中国人开始拥有独立人格的开端,不是任何事情都和大集体牵连在一起完全没有自我的独立的开始。
独立人格的养成,和民主进程是紧密相连的。美国把自由作为立国之本,造就了国民独立的人格思想。我们的民主进程虽然艰难,但终归在前进中,所以才会有了一大批像王逅逅一样的独立的年轻人。这是一个美好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