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渠道过于单一
股票、房产、债券、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广,可是不少人总是习惯于单一的投资渠道,喜欢把所有的资金都集中投资于一种产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的坏处就在于,没有分散风险的可能和机制,当单个市场出现较大变化时,投资者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手段。
过度害怕风险
股市,有风险;房产,被调控;理财产品,不好说??风险意识没有错,可是过度放大风险就不是一个好习惯了。在投资的过程中,有的人由于担心承担风险,甚至不愿意对投资和投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就盲目地说“不”,他们主要选择的投资渠道是储蓄,原因在于储蓄最安全。追求安全性没有错,但是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是匹配的,投资的过度保守是资产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投资无主见
很多人在购买几百元、几千元的商品时很谨慎,会认真比较产品的质量、价格,甚至不惜把网上的评价翻得底朝天,可是在面对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投资时,却总是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我听说”、“他介绍的准没有错”,根本不了解自己投资的是什么就贸然跟风。
投资规划患“近视”
买车、买房,有的人斤斤计较于这些中短期的目标,却很少愿意花心思考虑长远的目标,像自己的退休金、子女的教育金。因为这些目标距离现在还有十几年或是几十年,需要的资金也比较庞大,“忽视”反而让自己的心理轻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不可取的。 没有应急储备金
家庭资产颇丰,却缺乏可随时调用的活期资金,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可能会给家庭财务带来很大的威胁。一般来说,在家庭资产中必须留备6~12个月的常用资金作为应急储备金,一是应对家庭出现意外时的资金用度,二是应对失业等风险出现时,家庭收入能力锐减的情况。尤其对于高收入家庭来说,应急储备金更要准备充分。
只追求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是选择投资产品的“刚性指标”,不过对于不同结构和不同投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现的机率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盲目听信了“预期收益率”的预测,你在投资中难免会栽跟头。
固定资产比例过高
升值能力强是人们青睐房产投资的主要原因,在不少人的资产表上,房产等固定资产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金融资产比例极低。但是房产的单个价值高,变现能力弱,过度的集中会给财务的流动性带来很大的影响。
投资过于分散
这里投一点,那里投一点,股票篮子里买了几十只股票,基金列表里有十几只基金。对于普
通资金量的投资者毕竟不是基金经理,也没有专业的投资团队,管理这么多产品的代价往往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
不进行投资回顾和调整
投资前谨慎严谨,投资后就束之高阁,其实投资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市场的外部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定期对投资进行回顾和调整,及时纠偏才是好习惯。
拒绝网银
很多人都担心网上银行的风险不愿意使用。其实,许多银行都把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渠道作为传统银行网点的有效补充。电子银行的运营成本低,经常推出众多的优惠活动,如在网上银行办理汇款、结售汇业务等等,均有较大的手续费优惠。一些银行的“理财早市”、“理财晚市”等通过网银进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也高出同类型产品。
当然,对于网银的使用安全,使用者也需要预备较高的安全方案,如使用USBkey、手机认证、不在不信任的电脑上使用网银等等。
喜欢资金搬家
“A银行推出了一款高收益理财产品”、“B银行的存款利率提高了”??面对这样的诱惑,很多勤劳的投资者喜欢把自己的资金搬来搬去。其实,如果只是暂时投资这些高收益产品,资金搬家却需要耗费一定的手续费成本、时间成本,频繁的资金搬家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资产分散在不同的银行
在这家银行有存款、在那家银行购买了理财产品??盘点下来,一家人是五、六家银行的客户。其实,一个家庭应当选择一家银行作为资产管理的主要银行,把存款、投资等集中在这家银行。因为资产的集中易于为客户带来VIP资格,可以获得多重的增值服务;同一个平台进行资产管理,也降低了理财的难度,提高了理财的效率。
不清理休眠账户
由于疏于打理,不少个人或者家庭都持有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闲置账户,账户上有多少资金自己并不清楚,时间一长,这笔资产就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浪费了它们的价值。而且现在银行对于小额账户将按年或是按月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不经意中你的资产就变成了银行的收入。
小额外币不打理
对于旅游度假多余的外币,很多人图省事就直接扔在抽屉里。可是这几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美元、欧元等货币的汇率一路走跌,小额外币的损失也不少。最好的做法是,旅游度假回来直接就到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一些网银系统中也开通了结售汇的功能,下次使用时直接购买外汇也非常方便。
按基金排名选基金
选基金,历史投资业绩固然很重要,但这绝不是选择基金的唯一标准。放眼国内的基金排行榜,当年的业绩冠军往往在第二年名落孙山。因此,在考虑基金投资时,同样需要关注基金业绩的持续性。
喜欢投资新基金
一些人认为,新基金每份1元,比较便宜,未来上涨空间较大;而且基金公司在发行新基金时通常会进行广泛宣传,投资者往往认为新基金更具吸引力。其实,虽然新基金净值比较低,但是如果两者盈利能力相同的话,投资者最终获得的投资收益并没有差别。在市场走低的环境下,新基金初建仓,业绩可能较有优势,但是在震荡上涨的市场行情中,新基金的建仓成本就比较高。
喜欢高分红的基金
个人投资者投资基金实现的价差收入及红利分配均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基金分红等于左口袋放右口袋,与基金价差收入并没有显著区别。对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赎回一定份额来达到基金分红的效果,只是增加了少量赎回费用,因此开放式基金分红对个人投资者实际意义不大,分红多少与基金产品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投资黄金饰品
因为既美观又能够保值,近几年来黄金的价格升幅显著,这也成为了一些人购买黄金饰品的一个新理由。其实,黄金饰品在加工时由于工艺和制造成本,会在金价的基础上增加一大笔溢价,而消费者售回金饰时只能按照当时的黄金价格来计价,所以黄金饰品只能作为装饰用品,完全不是用于投资的工具。
不喜欢借贷,担心承担利息
害怕借贷是很多人都有的心理——想到欠了银行那么多贷款,晚上都睡不着!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把负债的额度、负债的成本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借贷也能够带给我们好处——帮助我们提前实现生活目标,发挥资金杠杆的作用、借鸡生蛋等等。
有钱就还贷
快到年底了,“我该不该提前还贷呢?”这是很多人会问的问题,也有的人喜欢有钱就去还贷款。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衡量一下债务成本和投资的机会收益。举个例子来说,前几年很多贷款人都获得7折的优惠房贷利率,但是由于房贷政策的变化,大部分房贷不仅不能打折,还可能面临利率上浮,也就是说以前的7折利率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一旦提前还贷就不可能再拥有如此便宜的贷款了。
随便为他人提供担保
“帮我个忙做个担保”,有些人在为他人担保之前,往往是出于朋友情面、邻里关系、哥们意气就在担保合同上签字,可是作为担保人,如果借款人不还款时就需要承担还款责任,一旦同意为贷款人担保就等于同意为其承担偿贷风险。不谨慎的担保行为,很有可能让你面临额外的债务风险。
公积金用“年冲”
很多人都觉得“年冲”很合算,因为“年冲”可以直接冲抵贷款的本金,这样就可以省出贷款利息来了。但是,在组合贷款中,公积金账户余额冲还贷的过程中是有顺序安排的,无论是年冲还是月冲,都是采用先偿还公积金贷款部分,后偿还商业住房贷款部分。所以,要想继续保持公积金的低息贷款额度,购房者不必急于使用“年冲”,而可以通过“月冲”用账户上的余额先冲还商业贷款。
忽视信用建设
忘了信用卡的还款日,缴房贷时没有存够足额的资金、拖欠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用??这些
理财的坏习惯,却可能在我们的信用记录上造成“污点”。现在,无论是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银行都会首先调用我们的信用记录,这些污点很有可能带来无法申请贷款、贷款利率上浮等严重的后果,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过度负债
拿今天的钱享受明天的生活,提前消费的观念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度负债的话,不仅会带来个人和家庭财务的隐患,还会给生活带来过大的压力,不敢消费、不敢跳槽,反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因此,举债不可怕,关键是要把债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