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又到了各大高校新生入学的日子,准大学生们纷纷怀着期待和憧憬的心情步入大学校园。然而,在华中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体育馆中,又出现了众多送孩子上学的新生家长打地铺过夜的情景,大学生的自立能力又一次成为了社会公众讨论的热点。即使是已经在大学生活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当中,也不乏“千里寄脏衣”的现象,而父母从小对孩子无条件的溺爱,正是造成这些大学生变得依赖、不能自立的根源。
儿童
能够亲自处理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称之为自立。自立意识是儿童逐步走向成人之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孩子,他们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而未来的生活道路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个自立能力强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敢于拼搏,主宰自己的命运;相反,缺乏自立能力的孩子,则常常表现出缺乏主见、胆小怕事、依赖心强、意志薄弱等特点,经不起哪怕是微小的挫折。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呢?不少家长常常这样说:“算了吧,有我跟他废话的功夫,我早帮他做完了。”纵然许多事情,由家长代替孩子做,效率要高得多,但应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如果父母帮着他干而不是耐心的指导他自己干,看上去是在帮助他,实际上无形之中是害了他。培养孩子自立的行为习惯,最好从幼儿时期开始。
第一,要给孩子独立活动的机会、场所和环境。
当今的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在孩子的智力培养方面往往舍得投资,而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却受到了忽视。正确的做法就是要给孩子一定的活动场所和环境,让孩子能够独立、自由地活动,靠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而家长应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