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的财商教育何尝不是如此。给孩子零用钱,不如引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财商观念。同样,留给孩子一笔丰厚的遗产,不如让他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让孩子不要陷入金钱的误区中。
所谓“财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作家罗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的。而中国财商教育第一人汤小明将财商定义为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他认为,金钱文化已强势地渗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金钱打交道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幸福,财商教育也由此应运而生。的确,成年人需要接受财商教育,孩子更需要,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财商教育,让他们正确理解金钱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摆脱由不良金钱观所沾染的恶习。
孩子喜欢谈论金钱应该制止吗?
如果孩子喜欢在大人面前谈论金钱的话题,此时,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是钻进了“钱眼儿”里。孩子对金钱话题感兴趣,说明他们的财商正处于萌芽阶段,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客观的金钱观念,对他日后的成长将大有裨益。
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曾说过:“不管你认同与否,今天我们生活的样法已经深深打上了金钱的烙印。金钱文化已在今天快速发展并且繁荣起来了。一方面,它让我们的生活更迷茫、更浮躁,甚至颠倒了生活的本末,带来执着痛苦;另一方面,金钱又促进了商品的交换和财富的增加。”诚然,我们在审视自我生活时,我们是如何看待物质生活与金钱的呢?是否将工作仅作为谋生的工具,每天面对繁重的工作,心中满是牢骚与不满,丝毫得不到快乐呢?面对物价飞涨的现状,我们是否越来越看重金钱,而忽视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金钱的重压下,作为家长,该如何与孩子沟通,让他们长大了不为金钱所奴役呢?
庄子曾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人也如此,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物质享受呢?住数百平的大洋房、开上百万的豪车、戴奢华的高档珠宝、吃高档的餐馆……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却不身体力行,让自己沦为金钱的奴隶,是何等的悲哀呢?所以,让孩子在财商启蒙之时,就引导他们明白盲目追求金钱的害处,告诉他们真正的富者,不是为金钱工作,而是为自己的兴趣、事业努力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事业中获得金钱,同时也获得了精神的享受。因此,家长不要耻于跟自己的孩子讨论金钱,而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健康地认识金钱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而不是沦为金钱的奴隶。
孩子迷上彩票怎么办?
有人认为,买彩票可以以小搏大,如果够幸运的话,2元钱可以变身500万元。也有不少人因此以研究彩票号码为乐趣,成天泡在彩票站。如果孩子被家长这种不理智的行为所影响,小小年纪也想着通过彩票发财,荒废了学业,岂不是一幕人间悲剧吗?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过分痴迷于彩票,与古人所说的守株待兔并无区别,说白了就是希冀不劳而获来收获财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我们要牢记的道理,也是我们要教育孩子的生活教材。
在《财商伴我成长》一书中提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淘金者名为彼得·弗雷特,他与其他的淘金者都想挖到金子成为富翁。但是事与愿违,六个月后,他一无所获,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当他决心离开这里时,他发现地上长了嫩绿的小草。一个种花的念头让他豁然开朗。既然挖不到金子,倒不如付出劳动,让土地开出美丽的花朵。后来,他将花朵卖到集镇上,没过多久,他就成了富人。这个故事说明了,靠运气发财倒不如付出自己的努力,让生活更充实也更快乐。如果孩子产生了“不劳而获”的念头,不如给他讲讲这则故事,也可以送给他一粒种子,让他亲自播种、照顾它,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体验到通过劳动收获硕果的快乐。
从小告别月光
年轻人刚步入社会,不懂得储蓄,花钱大手大脚,变成了“月光族”。事实上,这一现象背后影射出80、90后在小时候并未受过良好的财商教育,故而长大工作后,在金钱的管理上欠缺火候。
“月光”的害处,不用赘述,却不能不引起家长的重视,娃娃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财商教育也是如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譬如压岁钱、零花钱都可以成为孩子储蓄的对象。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参观银行,了解银行的作用,告诉他们多余的钱可以存在银行里,既遏制乱花钱的习惯,也可以产生利息。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讲“钱生钱”的道理,从存钱的利息可以扩展到基金、股票、债券、黄金等理财方式,让孩子由浅入深地地了解财富增值的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理财观念的小种子。
让孩子了解价格的秘密
家长带孩子去商场购物,为孩子采购衣服、鞋子时,孩子看着价签问父母衣服的价钱是谁制定的。此时,家长该如何回答?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个价格不是商场定的,也不是国家定的,而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的。而且不同的场所同类商品的价格可能不同,譬如游乐场、飞机场、火车上等所售卖的食品的价格要比超市高一部分,这是受到场地租金、人员工资、销售量等因素的影响,故而定价会有所不同。
生活中有很多经济知识不必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告诉他,可以从点滴做起,每天一点经济学对孩子同样适用。从小渗透给他关于广告、品牌的作用,让他们了解背后的秘密,才不会痴迷于某种品牌,虚荣地认为购买品牌就是为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让孩子们明白无论何时都要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牌,为自己做好预算,不与同学进行盲目攀比。让孩子了解品牌的力量,如果能激发他将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品牌的愿望,岂不是比让他穿着品牌服装在学校跟同学“争奇斗艳”更有意义。爱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