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

 

  二月二民俗:元朝时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我市东关张姓青年最近为自己的头发苦恼。他平时1个月就理一次头发,因为头发长了鼻头好肿,可今年春节前因忙碌没顾上理发,原本打算收了春节假就理发,结果假期完后正准备理发,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长春姜先生正月里理了发,舅舅发现后与之发生争执。张姓青年这才知道,不仅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还有“二月二剃龙头”的民俗。这让他为难了。自己的舅舅是老传统,如果理了发,让舅舅发现了不是也要惹他不快。

  老家在河南的西安煤炭研究院79岁姚先生告诉记者,“二月二剃龙头”、“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河南、西安等各地人都知道。

  “二月二理发的人太多太多”

  我市某高校理发馆王姓理发师告诉记者,每年夏历二月二,来理发的人特别多,理发师们都忙不过来。他老家长安区引镇这天理发的人也特别多。

  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曾开过十多年美发店的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师道口村师晓荣告诉记者,过去她办美发店的时候,每年到夏历二月二,理发的男人太多太多,从早到晚都是排队理发的。西安民间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因此讲究的男人,都在这天理发。

  关于二月二剃头,民间还有多种谚语,有的仅仅是说这天要剃头,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要剃头”,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有的则说这天剃头的好处,如:“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都剃头,讨个好彩头”,“二月二,龙抬头,大财小钱往家流,好运刚刚起了头;二月二,剃剃头,剃掉烦恼和忧愁,今年定有好兆头”。

  “二月二剃龙头”,具体好在哪儿?这需要从龙说起。

  “今天常见的龙不是龙的原初形态”

  《辞源》解释,龙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易经》中就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语。

  北京大学龙文化专家王东教授告诉记者,龙是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龙的形象,始见于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的岩画中,为一幅鱼尾鹿头形原龙图,距今一万年左右,可称之为原龙之前的最早祖龙。“龙”这一文字,至迟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人们在说到“龙”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事先假定:龙有一种统一固定的形态,甚至一开始就有一种标准化的龙。实际上,今天人们常见的龙,多半是宋、元、明、清时代的龙。这种龙的形态是在上下几千年间,几经演变才形成的,既不是龙的原初形态,更不是龙的唯一形态。公元前3000年前后,大体上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炎黄时代,存在着多元发生的原龙形态,这一时期东亚大陆中华大地存在着六大经济文化区系,先后萌生9种原龙,马、猪、鱼、鲵、鳄、蛇、鹰、虎、鹿,这9种动物的综合,构成了中国龙的多元综合原型;公元前1000年前后,大体上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的殷周之际,存在着雏形初成的夔龙形态,“头上有角、身体能飞”的龙的基本特征雏形已成;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元年前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龙走向基本定型的飞龙形态,龙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央集权国家的文化象征;公元1000年前后,大体相当于两宋时代,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一方面龙更多地在国家意识形态中成为封建皇权象征,另一方面在民间社会心理中,龙王成为与农业农村农民休戚相关的水神象征。

  “融会了古时多个节日习俗文化”

  二月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夏历二月二在民间有“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等多种称呼。

  民间传说,伏羲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每年在天气转暖的二月二,亲自耕种一亩三分地,所谓“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尧、舜、大禹、周武王等帝王仿效,因此人称这天为“农头节”,后来谐音为“龙头节”。

  元朝学者熊梦祥所著元大都即今北京地区志书《析津志·风俗》中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

  可见,元朝时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师晓荣小时候听老人讲,二月二,万物复苏,冬眠的蛇、蝎子等动物睡醒了,都抬头了。龙为百虫之首,所以说这天“龙抬头”。

  有学者认为,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中国古人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将其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称为东方苍龙。每到二月二前后的冬春之交傍晚,东方苍龙的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人们认为这代表“东方苍龙”之首,故称“龙抬头”。

  西北大学民俗专家杨景震介绍,二月二正值公历三月初,处于惊蛰节气。传统观念认为,龙能兴云作雨。冬闲,龙也蛰伏。惊蛰后,百草萌发,龙也苏醒,于是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所以叫青龙节。唐以后始有挑菜、迎雷、踏青等风俗活动,时称挑菜节、迎雷日。宋末,在我国北方一带,又和惊蛰联系起来,逐渐演变成为以驱虫害和祈丰收为内容的传统节日。

  龙头节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与干旱少雨有关。南方相对山、江河多,不缺水,而土地少,因此这天多祭祀土地神。

  有学者认为,龙头节融会了古时二月二附近的惊蛰节、挑菜节、迎雷日、春社日、填仓节、中和节、花朝节等习俗文化,而这些节日都已消失。选在二月二这天,是因为古人认为,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样月、日数相同的日子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这天做祈福活动灵验。

  剃头往事

  古代把如何对待头发,看得非常重。

  传说为孔子所撰的《孝经》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因此有人认为,古代一般汉族人只梳理头发而不剪发,更不剃光头。

  然而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李芽在她的《中国历代妆饰》一书中提出,原始社会的发式从出土文物来看,断发(剪发)、披发、束发、辨发,可谓样样俱全。从出土文物来看,在商代,发式还没有形成制度。虽然男子以辨发居多,但断发、束发的形象也不少见。到了周代,产生了完备的冠服制度,发式遂也有了定制。因此,束发梳髻成了古代中国最为普遍的一种发式,从此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

  那么剃头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呢?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春新、苟世祥合著的《发髻上的中国》一书中称,金代时女真族有髡发的习俗,要剃光额部的头发,只留颅后头发,其余的头发结辫垂肩,或者两鬓、耳后左右各留一长辫垂于肩后。金兵入宋之后,用武力强迫宋朝臣民依照金人习俗削发垂辫,不遵者处死。后来,为缓和民族矛盾,禁令有所松弛,人民得以恢复蓄发的自由。

  《清史稿·世祖本纪一》记载:清军进入山海关后,清顺治二年六月“谕南中文武军民剃发,不从者治以军法。是月,始谕直省限旬日剃发如律令。”几天后,又“申剃发之令。”清廷强迫汉族男子剃发,梳满族发辫的严厉程度,有人称之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既反对男子留辫子,也没有让恢复汉族古时的束发,而是发布“剪发令”,让学西方留短发,当时有分头、背头、小平头等,有的人干脆剃了光头。

  根据有关史料和专家观点,周以后,至清前,普通汉人主要梳理头发,基本不剪,更不剃。从清朝才普遍开始大面积剃发,且一直延续至今,只是时代不同,剃法不同。

  像龙一样民俗文化来源是多元的

  临潼区秦陵街道秦陵村71岁的陈方道说,他们那儿讲究的,大人小孩都不在正月剃头,肯定不好。

  临潼区秦陵街道鱼池村71岁的房建昌说,他们那一带人都知道“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的来历,有多种传说故事,影响大的有两种。一说是清廷发布剃发令后,汉族人不愿顺从,但又不能为此丢了脑袋,就约定正月不剃头。因为正月为一年之始,正月一个月不剃头,就表示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思旧之情,称之为“正月不剃头思旧”。为了使这一做法长期延续下去,而且不被清廷知道,汉族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

  另一个传说,有位孝顺的剃头匠想给舅舅拜年,可家境贫寒无钱置办礼物,思来想去,决定发挥自己特长,在新年之际给舅舅剃头。可是,剃过头不久,舅舅就病倒了,而且最终不治身亡。从此就留下了“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到底哪种传说是“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正宗的源头呢?

  实际上,就像龙系多元发生一样,民俗文化其来源往往是多元的,尤其像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只有汇总不同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等,才能覆盖全国,经久不衰。

  提出“二月二剃龙头”很不容易

  房建昌说,他们那一带的人都知道“二月二剃龙头”。

  这天剃头为什么叫“剃龙头”?

  民俗专家认为,把这一天剃头叫“剃龙头”,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以图吉利,希望能像龙那样神奇有威力,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许多人认为,在龙抬头这一吉时剃头,小孩能健康成长,出人头地;大人会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难道“二月二剃龙头”这一风俗,仅仅是一种表达意愿的仪式,而没有实际作用?

  临潼区秦陵街道杨家村72岁的焦世军说,一般人为了过节给人个好形象,年前就把头剃了。剃一次头起码能坚持一个多月,就把正月避过去了,正月里就不需要剃头。窝了一个正月,到二月二剃头,就会感觉舒畅。

  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病主任医师李珉告诉记者,正月不剃头,就是怕受凉。还没到很暖和的时候,就把帽子摘了,头发理了,会受凉感冒,或成为一些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长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我市军队退休干部张纪源说,古人提出“二月二剃龙头”很不容易。人常说:寒从脚下起,火自头上生。头发长了不及时剃,就容易上火,甚至增高血压。

  在环城公园边上为人理发的赵振伟说,一些老人爱剃光头,就是怕上火。

  可见,“正月不剃头”、“二月二剃龙头”是很人性化的生活习俗,是先祖生活经验的总结。实际上许多民俗的形成不仅和文化有关,还总结了生活的一般经验,只是由于受当时人们文化知识、医疗水平的局限,解释不了真正的原因,做了有悖科学的推测。因此不能笼统地称“二月二剃龙头”之类民俗是迷信,要理解、吸收其中的生活经验,为现代生活所用。“正月不剃头”透露一个生活经验,天冷剃头,特别是剃光头,一定要谨慎,不要让头受冻,注意保暖。当然人们容易把民俗格式化,不能随机应变。夏历的正月,在公历的一、三月间变动,不同的年份,前后相差一二十天,就像今年,公历2月19日才是正月初一,夏历二月二到了公历的3月21日,天已经非常热了,头发长了不理,反倒容易生病。民俗也往往落后时代的发展,不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如今,人们不光有保暖好的帽子,而且理发店有暖气,就是剃了光头也受不了冻,不需要靠留长发来保暖。前述“正月剃头死舅舅”来历的两个传说故事说明,自己剃头和舅舅无关,只会影响自己的身体,这也符合医学常识。张姓青年完全无需因为舅舅而自己不理发。

  王东告诉记者,中国龙具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龙的精神底蕴是多元文化综合创新精神。发展变化才是龙的本性。

  龙文化说明一个道理,一切文化是为人服务的,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待民俗等各种传统文化,既不能盲目死板硬套,也不要随意笼统否定,而应吸取其有益的东西,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成果、有益的外来文化,让我们的文化更好地为人服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801471/310410360.html

更多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习俗 二月二为什么要剪头

二月二为什么要剪头 二月二为什么只有男生剪头叫剪龙头?而女生却不是呢 二月二剪头,有啥来历二月二龙抬头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二月二剃龙头内容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节日故事来源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来历及传说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来历及传说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

二月二祝福语图片 二月二龙抬头的祝福语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祝福语:  二月二,龙抬头,送礼只送大猪头。本理发店推出剃一赠一活动,即日起凡在本店理发者,都会得到猪头一个。欲剃从速,本次猪头为限量版,先剃先得,后剃后得,不剃不得。钦此!  将痴爱做成一双千纸鹤,将甜蜜做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龙抬头又称“龙头节”或“青龙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

声明:《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为网友第目艮帶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