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有妈妈问我关于孩子过于害羞该怎么办的问题,孩子的年龄从1、2岁到5岁都有,在公共场合以及和其他孩子交往时表现出不合群、怯场、只粘着妈妈等现象,针对这些表现,妈妈们普遍感到焦虑。
首先想说的是,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天生外向开朗、喜欢与人打交道;有的则天生内向或敏感,喜欢一个人做事。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它的优势,不能绝对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孩子害羞这本身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比较大,并因此严重影响了正常社会交往,那确实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造成孩子过于害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其背后有着不同的原因。
小宝宝的“害羞”现象
孩子在1岁之前就会开始“认生”,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到1岁半到2岁,同时会和最亲近的抚养人(比如妈妈)有“分离焦虑”的现象,比如表现出不管到哪里都只粘着妈妈,这些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外在的环境良好,就能够正常度过。所以,针对那些1、2岁的小宝宝,不要太担心“害羞”现象,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和安全感的建立,随着孩子长大这些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依然非常“粘”妈妈,恐惧和陌生人打交道,不能融入集体环境,那么,妈妈需要从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等方面来反思,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
宝宝有“小害羞”怎么调教(爱华阅读配图)
妈妈的心态很重要
前面我们说过,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不同。有的孩子天生敏感,可能适应的过程要长一些,这样的孩子需要妈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陪伴。比如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其他孩子都在玩,自己的孩子却紧拉着妈妈的手不放,那么请妈妈耐下心来陪着孩子继续熟悉这个环境;此时别急于让孩子“独立”,如果不顾孩子的感受贸然把孩子推到人群中,甚至呵斥打骂孩子,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很可能下一次在陌生环境,孩子会更加害怕、更加粘妈妈。
警惕过度关注
有的妈妈说,我的孩子好像并不内向,在家里或者在熟悉的人面前非常活跃,可是一到陌生场合就怯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孩子在家里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和关注,被呵护得太多造成的;以至于缺少适应环境的能力,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缺乏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针对这种情况,妈妈和家人应该“放手”,一方面,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要多创造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机会,并且要少干预孩子们之间的事情,让孩子自己从交往中学习和积累经验,找到自信。
如果孩子拒绝参加演出或比赛
还有一位妈妈很发愁的事情是,她的孩子在幼儿园组织演出时“怯场”,虽然平时排练时练习得很好,到了该演出的时候,却说什么也不肯上台表演。于是妈妈很着急,担心孩子由于“害羞”导致“心理素质太差”,担心今后会妨碍孩子的发展。
这种情况,我觉得需要找找现象背后的问题,比如,是不是老师很希望孩子们演出时能有完美的表现,或者在排练时,老师很在意孩子们表演时的表现,并把这个压力传递给了孩子。有的孩子比较敏感,会感知到这一点,于是也把压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即使练得很好了,因为担心到时候演得不好,就不肯上台。
还有与此类似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不愿意参加比赛,比赛前“怯场”。在孩子6岁以前,要求孩子在比赛中取得成绩或者要求在表演时达到“完美”,这本身可以说是一种不当唤醒——唤醒了孩子对自我效能不良的认知,会带来“怯场”的效果。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如果用一个统一的指标去要求孩子,会让孩子因为担心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这反而妨碍孩子今后发展和完善自我。所以,父母在这个时候不仅不要责备孩子,更要保护孩子,不勉强孩子参加演出或比赛、不刻意强调结果,而是引领孩子投入到他喜欢的事情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自己,这样才是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