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民间剪纸,不少人把赞美的目光投向了域外。殊不知郑州地区的民间剪纸,也同样有着悠久历史,广泛的用场和众多的爱好者。今年春节期间,郑州市博物馆志在弘扬民间文化,为笔者和程玉霞举办了民间剪纸展览。展览期间,观众非常踊跃,欣喜地结识了一大批年轻的剪纸爱好者,为郑州地区剪纸队伍的壮大而由衷的高兴。
郑州地区有民歌唱道:小剪子,剪不闲,开花容易剪花难。春剪牡丹扶绿叶,夏剪荷花并蒂莲,秋剪菊花傲霜开,冬剪梅花透骨寒,一年四季剪百花,年年季季都平安。
还有民谚道:“剪花要吉利,才能合人意。”郑州地区的民间剪纸多以节日喜庆为主要用场。早年,十八里河镇的河西袁村,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为祭火神的时间。届时,村上所有街巷一律扯上过街的绳索,用红、黄、绿三种色纸裁成八开大小,中间书写如“春回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吉祥语。四周及边角剪上富贵不断头的花纹,下边剪成燕尾或穗状形,贴在绳索上扯挂起来,村民们称其为“吊挂”。就在那“腊月三十儿,贴门神挂旗儿”的时刻,满街那一排排的彩挂,红花黄绿,飘飘荡荡,它与春联门画交相辉映,很有一派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除旧迎新的节日景象,这是早年剪纸艺术的一个展现场面。建国后,祭火神的吊挂已消失,但过年时人们还是习惯用大红纸剪成带花纹的菱方,写上如“吉星高照”、“抬头见喜”等吉祥语,贴于上房的门头上,也同样起到了烘托节日气氛的作用。
元宵节灯会,又是一次剪纸艺术的大荟萃。早年孩子们提的花灯,都是自家手工做的。用高粱秸做骨架,糊上棉纸后,再用色纸剪出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及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等图案贴在上面,这些剪纸俗叫灯花。家家的灯花不重样,说是观花灯,实际上是对剪纸艺术的观摩、评比和交流。战马屯村的乔美英和司桂珍都有一手剪灯花的绝活,是民间剪花的承传人。aIhUaU.com
婚礼上的喜花剪纸,多年来也较流行。早些年一般是用大红纸剪成双喜字,吉日时贴在大门两边和放在家具被褥上。郑州地区较多的则是用民间吉祥物,如喜鹊、梅花、鸳鸯、荷花、百合、石榴、龙凤、仙鹤等配上喜字,剪制成如龙凤呈祥、百年好合、双喜临门、榴开百子等喜花,或贴于门窗上,或放在组合家具上。还有作为新房装饰的大幅喜花,都为现行的婚礼录像增添了热烈的喜庆气氛。民谣“小剪子快又利,顺手剪出大红喜,出门喜、进门喜,喜上眉梢万事喜”。这里唱出了人们对喜花剪纸的心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