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的传说
随着1891年青岛开埠,包括招远、栖霞等胶东一带的农村人纷纷来到青岛做生意或打零工,一些胶东的风俗习惯也融入到青岛。旧时的青岛农村一带,清明前后也有赶山会搭台唱戏,祭奠秃尾巴老李,保风调雨顺又是一项民俗。
传说黑龙江的黑龙祖籍是山东,姓李,父亲是一个木匠。黑龙出生时大雨倾盆电闪雷鸣,在一声炸雷声中降生并随着一道刺耳的闪电冲上天空。时隔数月后,一日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黑龙回家吃奶。
可怜的母亲被他的长像吓呆了,当场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他的父亲一看这形似龙的怪物头在其妻怀中吃奶,尾巴翘在梁上就抄起手中的锛一下砍下他的尾巴,黑龙痛极了抓起他的父亲抛弃到渤海。因缺了尾巴敌不过白龙,后来在闯关东的山东老乡帮助下,战胜了白龙占居了黑龙江。
此后黑龙为纪念他的母亲就筑坟修庙(黑龙无他父亲的坟庙就是这个由来)。从此以后,每年清明,黑龙就从黑龙江返乡为母亲上坟,来时由西北方向,总是劈雷火闪还带冰雹,秃尾巴老李就这样得名。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鸡和鸡蛋。
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青岛的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
(爱华阅读配图)
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