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是羊亚科的统称,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人类的家畜之一,怎么养羊致富呢?以下就是爱华网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养羊致富的方法
一、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改良 好的羊品种体型大,生长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好,效益高,目前主要有波尔山羊、莎能山羊、黄淮山羊等。现在农户饲养的山羊大都以本地品种为主,个体小、生长慢、出栏率低,所以效益不高。为扭转这种局面,应引进波尔山羊、莎能山羊等进行杂交改良。例如,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6月龄时比本地羊增重近10公斤,可显著提高效益。
二、养羊规模要适宜 家庭养羊规模应量力而行,可根据家庭现有耕地多少、草场大小、饲草饲料数量、劳动力及投入的资金数量等条件来决定。一般专业户以饲养繁殖母羊15~25只的规模较为适度。
三、改革传统的饲养习惯
1.改混群放牧为单群放牧。对羔羊,按生理特点和生活特性进行单群就近放牧,变粗放管理为精心管理,加强早期培育,使羔羊吃好奶、早断奶、早吃草、早补料,加快生长发育。
2.改单纯放牧为放牧与补饲相结合。在冬春枯草期,羊群仅靠放牧很难满足其营养需要,所以在冬春两季实行半日放牧、半日补饲,这样既可避免羊只消耗体力,又可达到保膘的目的。
3.改产春羔为产冬羔。冬季产羔,羔羊当年生长期长达10~11个月,对秋后肥育当年冬季出栏十分有利,既可避免羊只越冬掉膘,又可节省人力、物力,加快羊群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4.改粗放饲养管理为精细饲养管理。首先,必须抓好季节放牧,秋季天气凉爽,百草结籽营养价值高,是放牧的黄金(1607.50,-6.30,-0.39%)季节,这时要尽量多放牧,让羊多吃草;冬季气候寒冷,尽量少放牧,达到适量运动即可,补充优质干草和精料;春季天气寒冷多变,要让羊少跑多吃;夏季天气热、蚊蝇多,抓早晚两头尽量多放牧。其次,充分利用农家自产的青精饲料进行补饲,尤其是羔羊、怀孕母羊和种公羊,仅靠放牧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所以一直要补充精料和饲草,特别要注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供应。第三,注意供给清洁饮水和改善环境卫生,每天清扫羊舍,清洗料槽、水槽,保证羊舍冬暖夏凉。
四、定期驱虫和药浴
羊在饲养过程中,极易感染上体内、外寄生虫,造成羊生长缓慢,抵抗力低下,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所以养羊户应根据寄生虫流行情况,每年进行驱虫和药浴。通常在春季进行第一次驱虫,多用左旋咪唑或虫克星等驱线虫,隔5~7天。再用硝氯酚驱线虫1次,秋季再进行1次。药浴每年春、秋各进行1次,选择晴暖天气,水温35℃,用0.5%~2%的敌百虫加硫磺洗浴1~2分钟。
五、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对羊危害比较严重的羔羊痢疾、链球菌病、布氏杆菌病、五号病、传染性脓胞口膜炎等,应做好预防接种和综合防治工作,严格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
羊的历史渊源
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关,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中隐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是记录、反映、揭示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发展过程最为有力的“原始记录”。我国早期的文字犹如古文化的化石,记载着古文化和古人的观念。汉字就像一副标本,传承着中国的古代文化,羊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汉代许慎释"羊"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明末清初屈大均套用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5]
旧时汉族民间有"送羊"的岁时风俗,"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又以为属马、狗、鼠者忌羊日,属羊者忌鼠、牛、马、狗日。
哈萨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流行"叼羊"的马上游戏。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在几百米外放一只羊,骑手们分成几队准备抢夺
锡伯族民间有"抢羊骨头"的婚俗,然后让他们任选一杯,喝到酒的为大吉,接着要连饮三杯。之后,双方兄弟姐妹抢羊骨头。家庭和睦兴旺。
新疆哈萨克放流行"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新友到来,吃饭时,宰羊招待。
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如今,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五羊册,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石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城市雕塑——五羊雕塑。
在明朝,民间就有这样一个说法:“牛吃草,如浇;羊吃草,如烧”。意即牛吃了草,草还可以长起来,而羊吃草会把草根毁掉。
羊的习俗
马上游戏
哈萨克、蒙古、塔吉克以及阿富汗一些国家和民族流行“叼羊”的马上游戏。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在几百米外放一只羊,骑手们分成几队准备冲上闪抢夺。也有一青年骑手持羊从马队中冲出来,后面的人紧紧追随,其中有人配合争夺羊,也有人保护羊,以叼羊到终点者为胜,取得胜利的人,当场把羊烧熟,然后大家一起享。
送羊
旧时汉族民间有“送羊”的岁时风俗,流行于河北南部。每年农历六月或七月间,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羊,原先是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此俗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沉香劈开华山救出生母后,要杀死虐待其母的舅舅杨二郎,杨二郎为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给沉香送一对活羊(羊与杨谐音),从而留下了送羊之风俗。另外,民间以每月初六、初九为羊日,青海藏民此日禁止抓羊。山东、湖北、江西则有谚语:“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又以为属马、狗、鼠者忌羊日,属羊者忌鼠、牛、马、狗日。
抢羊骨头
锡伯族民间有“抢羊骨头”的婚俗,流行于今新疆地区。婚礼之后,迎亲爹娘在新郎新娘的炕沿上放上一块羊大腿骨,双方姐妹兄弟聚于新房,迎亲娘将拴有红线的两个酒杯放在盘里,迎亲娘则迅速将两只酒杯换来换去,从而使两位新人分不清哪是水,哪是酒,然后让他们任选一杯,喝到酒的为大吉,接着要连饮三杯。之后,双方兄弟姐妹开始抢羊骨头。男方家人抢到羊骨头认为是新娘勤劳能干,能养妻养子,家庭美满幸福;女方家人抢到羊骨头,则认为新娘会持家,不会受气,家庭和睦兴旺。
羊头敬客
新疆哈萨克放流行“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新友到来,宰羊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