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炎热的夏季,不少人想在秋季补一补身子,那么你知道秋季从什么时候进补呢?跟着爱华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秋季进补最佳时间初秋气温仍较高,加之时有阴雨,湿度偏高,因此依然较闷热,易出现“秋老虎”,因此此时还不宜急于进补。而白露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尤易患病,也不是最佳的进补时机。秋季进补一般认为在“寒露”之后最佳。所以对于多数人来说,“十一”之后进补为最佳。
秋季分初秋、仲秋和晚秋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进补也不同。
初秋养生,清补为上。建议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的食物或药物,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并调理脾胃功能,为仲、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如润肺生津的木耳、补而不滞的山药、润肠养发的芝麻、清心润肺的百合等。
仲秋养生,和中为要。所谓“和”是指所食食品的性味不能大热大寒、大辛大咸,相互之间应协调和谐。另外,饮食应走中庸之道,如饮食时间、饥饱、寒热等要适当,饮食要定时,一日三餐不能忽早忽晚,饮食量不能忽多忽少。俗话说“饭后留一口,活到九十九”、“饭吃八成饱,病痛不找我”说的就是饮食不能过饱。
晚秋养生,益气散寒。晚秋是接近冬季的月份,可以说阵阵北风阵阵寒,因肺主气,又为娇脏,很容易受到外邪而致虚,故养生时应注意吃些益气散寒的食品。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生冷。为预防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除选用具有补肺益气功效的食物外,还可用1~3个核桃肉与1~3片生姜同嚼服食。
不同体质的女性秋季进补方法阴虚:阴虚的人由于体内阴精缺少,相对来说阳气亢盛,因此容易上火,进补不当更易火上浇油。这类人群大多体型偏瘦、脉细、口干、眼干、睡眠差,治疗应以养阴兼疏通为主,多用黑矾、当归、砂仁、厚朴等中药。日常禁烟酒、辛辣,勿过饥过饱。
体虚:日常人们所用的补品大多偏热性,体弱之人往往肾脾两虚,进补易出现胸闷、胃满、头晕、心悸等现象。因此,脾胃虚弱之人,无论食补药补都要和缓进行。饮食宜均衡清淡,多吃粳米、薏米、山药、马铃薯、香菇等。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肝郁:肝失疏泄会导致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烦躁易怒,稍用补品就会上火,出现胸闷、腹胀、不愿进食等症状。因此必须强调兼用疏通的药物,例如使用柴胡疏肝散、舒肝丸,达到补而不腻的效果。痰湿:体内痰湿阻滞,久而致虚。如果不先清理痰浊,单纯地用补,则会加重痰湿。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有些患者服用了大量的党参、黄芪,却感觉更加乏力,再补下去或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导致原有病变加重等。这类人群宜多食冬瓜、海带、山楂、扁豆等,用以祛湿。
瘀血:瘀血日久可化热,盲目进补会有出血的危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血管功能薄弱,盲目进补最容易出现问题。其实要保持血管疏通、并不 需要什么大补,黑木耳、西红柿、鱼、山楂、大蒜、玉米、苹果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秋季进补食品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莲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是秋天适时补品。
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消余暑、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花生: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或生研冲汤服,或水煮煎服,不宜炒吃。
红枣: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此外,秋季还适合食用梨、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进补则适宜食用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等。
看过秋季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补最好的人还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