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为宝的故事 成语不贪为宝的故事

   【不贪为宝的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展露,免得被人家偷去!”

  其实,这个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去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喜欢一场,于是,赶紧把宝玉秘密藏好。

  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

  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不贪为宝的故事 成语不贪为宝的故事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说:“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不贪为宝的意思】表示以不贪财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活学活用】不贪为宝才是真君子,那种见财眼开、贪恋身外之物的人不可深交。

  【近义】廉洁奉公

  【反义】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965571/257512299.html

更多阅读

阿宝的故事 阿宝的故事电视剧

一直想把阿宝成长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但岁月匆匆,转眼间阿宝已经11岁了,这个愿望却一直延宕没能落实。自己忙也许是个借口,但关键还是自己太疏懒。岁月如烟,许许多多的生活点滴都已无法记起,没能将之付诸笔墨,真是令我终生遗憾、无法原谅自

厉兵秣马的典故 厉兵秣马的故事,成语厉兵秣马的典故

厉兵秣马的故事,成语厉兵秣马的典故【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释义】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养。磨好兵器,喂饱战马,指准备战斗。形容紧张的战备,也泛指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郑国曾

舍本逐末的故事 成语舍本逐末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他现在要办的事情很多该如何处理,孟子说应该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办的就先办,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丧期间吃饭狼吞虎咽,喝汤时响声很大,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自己当前该干什么。【

暗箭伤人的故事 成语暗箭伤人的故事

  暗箭伤人的故事  解释:  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件事情在《左

食言而肥的故事 成语食言而肥的故事

   【食言而肥的故事】  史书记载: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见二子,曰:“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

声明:《不贪为宝的故事 成语不贪为宝的故事》为网友曙光丶照亮黑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