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赞成得分第一的答主的很多观点,说到心坎儿里了。
但也有一些细节地方不是很认同,忍不住还是来献丑了。
在《火影》即将完结的时候能来探讨剧情主题,很开心。
不足之处,讨论、指正。
(一)虽然嘴遁为人诟病,在忍者大战中很多嘴遁确实体现了一种草率,但关于佩因一战最后的处理,我认为是合适的:
1.鸣人一直在战斗,也是打到后来才有了跟佩因交谈的意愿,且在用战斗争取谈话的机会;
同时,经过九尾化的鸣人暴走以后,佩因的战斗力也的确已经大为削弱(不要忘了,鸣人九尾化的时候,佩因已经只剩下“天道”了,如下图)
图1 “现在就只剩下你自己了”图1 “现在就只剩下你自己了”
图2:要求见本体被拒,继续打。图2:要求见本体被拒,继续打。
图2 佩因施展地爆天星后已经这样了……
图4:↑还是拼了那么点信念的……
2. 在之前战斗中的零零碎碎的对话中,佩因已经对鸣人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对话的愿望。而且这对话的愿望最终得以达成,也是几经波折,终于鸣人和佩因的不断交锋和鸣人的不懈争取中达成。铺垫还是很够了的。
这简直是言说欲望爆棚啊……而佩因也自认自己的道义已经动摇了鸣人这简直是言说欲望爆棚啊……而佩因也自认自己的道义已经动摇了鸣人
虽然不觉得自己的道义有问题,但还是想听听鸣人的答案虽然不觉得自己的道义有问题,但还是想听听鸣人的答案
鸣人的迷茫消失了带给佩因的疑惑
所以,打得差不多了+大概也是被鸣人的所作所为所撼动,对话终于可以达成:
【让我听听你的答案】→【我想】听听他的答案,这其中,还是有很大的内在变化的。
3、为什么说,对于佩因这样的对手,用说服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
不觉得佩因其实是一个带有哲学气质的人么?
他在现实的冲击中,开始思考怎么才能终止战争。
而他思考的结果,虽然并不让人认同,但却是逻辑自洽的:战争的痛苦会让人厌恶战争,而人们总是健忘,于是又会开始争夺;那么,他就要来做那个制造“pain”(痛苦)的人,以此让人们记住,以此让人们祈求和平。
佩因行动的坚定恰好来自他逻辑的自洽
对于这样一个极为严格践行自己的信念的人,并且可以用摧残自己的方式来达成信念的人(看他把自己叉成了刺猬),外在的艰难其实不能动摇他,甚至肉体上的消灭也不能真正地毁灭他,信念上的动摇才可能是一个有力的突破口。
他能毫不手软地杀各种人,坚定不移地追杀人柱力收集尾兽,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正义的。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当迪达拉自爆后,晓在开会的时候,几个成员对迪达拉之死在说风凉话,这时候佩因站出来制止了他们(图)
并且还在雨隐的最高塔上挂上了硕大的一个“哀”字(图)
【容答主在这里犯个懒吧,要吃饭了(……)】
他把迪达拉当做为神圣事业牺牲的人,并为此致以敬意,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主导这一切的他自己,他认为他在做伟大的事,并为此不惜此身。
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正确】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战斗过程中,他也不断在问鸣人【为了什么而战斗】
他们其实是精神上的双生子,只是最后选择的道路不同,佩因选择强硬而落在实处的手段,做了,扎扎实实的有效果,哪怕这要诉诸暴力。或者说,正是要用人们对暴力的恐惧来达到遏制战争的目的。
而反观鸣人:
这就是高分答主那一段了。虽然他没有正面回答佩因的问题:“今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伤痛袭来,你都始终相信自己不会变么?”
但他的回答是:想要继承自来也的意志,用自己的余生来续写这个信念。
如果他背叛了信念,那么他也不是【鸣人】了,不是自来也老师书里的那个主角,正像佩因曾是【鸣人】的原型,如今却不是鸣人了。
为什么会让人觉得鸣人的答案“没有说服力”?
大概,是因为鸣人的回答的不确定性。
鸣人的确无法在此保证他一定不会变,也不能保证因为有了他世界就不会再有战争,因为谁也无法预知未来。甚至说,基于对于人性的一种悲观的认识,和平可能就是不可能的。
但他选择相信和寻求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我们做一件事,最理想的情况是:有充分的预估和把握,并且结果很大程度上于自己有利,于是人们愿意去尝试——这是多数人能做到的。
困难一点的是虽能预估和把握情况,但付出却超出收获,但这个行为指向大义。于是,只有少数人会去做。
而极端困难的是,对这件事本身缺乏足够把握,也不知道自己要遭受多少艰难、困苦和伤痛,甚至对自己的表现也不能保证,却还是要坚持信念。一个人,哪怕不怕前两点,也会怕最最后一点:怕背叛曾经的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却选择一生寻求,这怕才是最大的勇气,这才是最大的诚意的承诺。
有多少人会像鸣人一样,在这样的不确信下,仍然坚持信念不退缩呢?
带土在伤痛前退缩了,推翻了自己曾经的信念;佩因看似一直在行动,但他其实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一条不那么难的路——因为他可以行动。
正因为诉诸暴力可以行动,而“相信”和坚守却会显得束手无策,所以坚守信念会更难,因为它会带给人无尽的无力与空虚——就像自来也对大蛇丸的坚持所带来的感觉那样:
(图)←就自来也劝鸣人放弃佐助那里,原谅答主很想吃饭,也不太记得具体集数了,我下次找给你们T T
而鸣人的回答是:
(图:如果变聪明就是变成这样,那么我宁愿永远当个傻瓜!)
这才是鸣人可贵的地方,这才是鸣人改变了佩因乃至于许多人的原因,因为他让他们想起了曾经的自己,但鸣人却死死地守着信念的界限,所以他是主角,他是【鸣人】
所以长门说:“我就试着相信你一次吧”
我觉得,这个过程是能说服我的。
注意:是【我不能】杀你们。因为如果鸣人也开始因为憎恨而报仇了,那么他就在信念上彻底失败了,他变得跟佩因一样。
这才是嘴遁的终极理由。
(二)关于命题太大hold不住的问题:
虽然非常遗憾的是,正如高分答主所说,岸本一下撞上“战争与和平”“如何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与憎恨”这个很多年都无解、可能答案还偏向悲观的问题,结果果然玩脱了……
但,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愿意秉持充分理解同情的态度。
伟大的巨著《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对于“战争与和平”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
“勿以暴力抗恶”,是不是听起来很软弱很无力?但从理论上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答案,总要有人忍着伤痛,去终结连环的报复和憎恨,鸣人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我完全认同这个逻辑,但我也深知现实里鸣人这样的人太难太难太难找,而这个逻辑运用当今世界会出问题。
当地球上的一波人类陷入非理性和不义之中,其他的人类,即使想坚持道义,有时可能也不得不卷入进去。
敌人到门口了,不还手就会发生流血与屠杀——虽然还手一样是流血与屠杀,但却是为了制止更多的流血与屠杀。
战争无义徒,但即使是在最为克制的情况下,可能还是不得不战争——人可能很难摆脱争夺的本性,国家也必须养活他的子民。
这是古今中外历来的思想家都没能勘破的谜题,这不仅是托尔斯泰,也不仅仅是岸本齐史。
许许多多的古今中外名著,在这些问题上所展现的图景都不容乐观,甚至就是没有答案,而就是深刻地展现一种迷茫——这在现代派、后现代派的作品那里尤为明显。
但,为什么有些无法给出答案的作品我们仍然称其为伟大的作品?
因为这些作品展现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热切的关怀,以及,他们由这种关怀出发,所作出的卓绝的思考和努力。
虽然他们的努力时常是徒劳的,人毕竟不能像上帝那样去勘破宇宙的谜题,但他们用西西弗斯般的精神见证人类的伟大(虽然是悲壮而荒诞的伟大)
一个作家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人类的悲悯。鲁迅就曾说,创作,最根本还是源于爱。
这甚至比纯熟的手法更重要(当然这不是说艺术手法不重要)
而火影的问题不是过分沉浸于无解的思考,而是岸本的笔力还无法承担这种命题,可能思想上的无解也是笔力迟滞的原因。
如果岸本为了能在作品中给出答案,而把主题只局限在羁绊,在表现上岸本可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但在格局上,始终是有限度的。
我想,等岸本的艺术手法更为精致的时,这种对人类的关怀会带他生产出伟大的作品。
虽然这仍然是一种伟大的徒劳。
(三)最后一点,关于“打服才有人听”这个想法……
虽然现实往往是你把人打服了才有人听你的道理,但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能不打就不打——而不是一开始就认同:必须先打,打了才有沟通。
认同这一点的答主可能是团藏一派,手段一定要切实有效才行(笑),但这种观点,很可能最后走向佩因(过分强调行动和结果,其结果可能就是对信念的背叛)
让我引一段高分答主的原话:“和平是否真的存在?”
很遗憾,就我个人而言认为,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悲观的。退一步讲,这个问题放诸当今世界,都没有几个人能讲清楚。
你却让鸣人去寻找这个答案?
他找到了吗?或者说,岸本找到了吗?
答案很明显:没有。
这个逻辑是不是很像?
虽然最后实际操作上可能会一样,但两者不同的思考回路,在一些更大的决策场合(比如国家决策层面),这种认知上的简单化,更容易引发暴力。
我们的逻辑应该是,打,也是为了讲道理;如果能不打就能讲道理,那是最好的。
而不是上来就认同:先打才会有人听。这一点,绝对不能在认知上简单化。
所以最后我想说,就我个人而言,虽然《火影》最后没hold住,但他依然是我十年来最喜欢的动漫,没有之一(可能因为我还没看《海贼》和《龙珠》)
他改变了我,改变了我身边的朋友,我相信,他也改变了许多人。
这可能就是一种“传承”吧。
“言出必行,这就是我的忍道”
希望我的余生,能践行这一点。
也祝大家幸福快乐。
(终于写完了,躺地上宽面条泪……)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