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被称为 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

咳咳,首先,其实除了『老杜』,据宋人说还有称为『大杜』的。宋人潘若同《郡阁雅言》『杜牧』條:
杜牧舍人罢任浙西郡,道中有诗曰:“镜中丝鬓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惆怅江湖钓鱼手,却遮西日向长安。”与杜甫齐名,时号大、小杜。说说「老杜」

一、据说可能首称老杜的是韩愈,《感春四首》其二:「近怜老杜无检束 , 烂漫长醉多文辞」。(是句亦有作「李杜」,见后文),这个如果文献上证实度更强的话,可把沈传师说往前再推进十几年
此后,一批宋人习以为常的大呼「老杜」。

二、直接著书时在书名上大呼「老杜」的,据记载至少有四种:①《老杜别集》,宋人苏舜钦编。②《容斋随笔》提到的《老杜事实》。③《老杜诗评》五卷 ,宋人方深道撰,《四库总目》存目。(附论《老杜诗史》)④《重雕老杜诗史押韵》,残八卷,元人佚名编。书名直称老杜和信笔于文,影响力还是不一样的。一个一个说:

1. 《老杜别集》,《杜集叙录》著录 (张忠纲等编著,齐鲁书社 2008年版,10页):
舜钦于景祐三年(1036年)编成《老杜别集》,收诗三百八十余首,已佚,仅存舜钦所撰《题杜子美别集后》云 :「杜甫本传云,有集六十卷,今所存者才二十卷......今以所得,杂录成一策,题曰《老杜别集》,俟寻购仅足,当与旧本重编次之。」......韦骧(1033-1105)《简夫丈昔遗<老杜别集>而骧以外集当之久而亡去,近承 多本因以诗请》......是知此书确名《老杜别集》。

2. 《老杜事实》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
近时有妄人假东坡名作《老杜事实》一编,无一事有据。

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浅妄书」条:

俗间所传浅妄之书,如所谓《云仙散录》、《老杜事实》、《开元天宝遗事》之属,皆绝可笑。然士大夫或信之,至以《老杜事实》为东坡所作者,今蜀本刻杜集,遂以入注。

李白和杜甫被称为 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

胡仔《苔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八:
若近世所刊《老杜事实》及李 歇所注《诗史》皆行于世,其语凿空,无所考据,吾所不取焉。莫砺锋撰文提到朱熹称之为《东坡事实》,我以为标点做东坡《事实》或也不为过(见《跋章国华所集注杜诗》,《朱文公文集》卷八四,另,标为《东坡事实》则亦或与宋人何薳《春渚纪闻》卷六相混误。);
在收录此种伪托苏轼「伪苏注」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首《集注杜工部诗姓氏》中则称为《释事》。
莫文推测:可见这种「伪苏注」的全称应为《东坡杜甫事实》或《东坡杜诗故事》,也就是题中既有东坡二字,又有杜甫或杜诗二字,所以能有两种简称。
由此也可知此书名称甚多,然至少有一名为《老杜事实》。

3. 《老杜诗评》及《老杜诗史》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诸家老杜诗评》五卷,续一卷,莆田方深道集”。
《四库总目》存目有《老杜诗评》五卷 ,宋方深道撰。
《杜集叙录》(53页)著录有《诸家老杜诗评》五卷,宋方深道辑。
此书有国图藏明抄本,存三卷;北大图书馆藏清初抄本,题《诸家老杜诗评》,为李盛铎旧藏。整理本此书收入《》中。
按:方深道,兴化(莆田)人,徽宗宣和六年(1124)进士。方次彭之子,官奉议郎,知泉州晋江县。此书方深道《序》:「先兄史君尝类集《老杜诗史》(《杜集叙录》误标作‘先兄史君尝《类集老杜诗史》’,误),仍取 唐宋以来名士评公诗者,采摭其语,另为卷帙,号曰《老杜诗评》以附《诗史》之后。」郭绍虞《宋诗话考》:「深道醇道乃兄弟行,正集续集正出二人分编,陈氏合为一人非也。」

4. 《重雕老杜诗史押韵》
《杜集叙录》著录(115页),湖南图书馆藏元初刻本,二册,八卷,黄丕烈有跋文,内谓「每卷标题《重雕老杜诗史》,下俱剜去,后亦知之,兹复旧名为押韵者,因卷中版心间有押韵字样,知是书名必如是。」

三、老杜与小杜及其他
有称杜牧为「小杜」,因杜甫;而说「老杜」是因为有小之称以别之,因后而先或有不妥。(于谦他爸于小谦的逻辑?)
大小杜之说:
宋人孔平仲《孔氏杂说》卷三:
汉有小杜律,郭传躬父弘习小杜律,杜周之子延年亦习法律,故对父言小。唐有小杜公,杜审权与杜尉阄将相,而斡认裕故世号审权为小杜公。杜牧之号小杜,亦以对老杜言之也。古有三李杜:李固、杜乔,李膺、杜密,李白、杜甫也。

宋人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也提到此说:

李杜齐名者,有三:东汉李固、杜乔,李膺、杜密,唐李白、杜子美也。若小杜亦有三:汉杜周子延年,亦习法律,故曰小杜律;唐杜审权与尉阆裕故审权曰小杜公;杜牧之对老杜言,亦曰小杜。前辈已拈出,今书以示子。

其中,杜悰、杜审权又称「老杜相公」、「小杜相公」,五代时人刘崇远《金华子杂编》:

杜审权以庙堂出镇浙西,审权字殷衡,懿宗朝以门下侍郎出为镇海军节度。清重恭宽,虽左右僮仆,希见其语。在翰苑最久,常侍从亲密,性习慎厚故也。在任三载,自上任坐于东厅,洎于罢去,未尝他处。虽重臣经历,亦不踰中门,雍容之度,丹青莫及。时邠公先达,人谓之老杜相公。审权,人谓之小杜相公也。《新书》作「小杜公」。
钱易《南部新书》卷五:
杜邠公先达,人谓之「老杜相公」。杜审权晚,人谓之「小杜相公」。
关键之关键,还看开头提到的,可能的杜甫首次成其「老杜」。韩愈称「老杜」之诗,《感春四首》其二,《》注:「魏(怀忠)本引韩醇曰:元和元年春掾江陵作」。是系在唐僖宗元和元年(806),是年小杜方三岁。(按,前文二位兄台回答里都提到的沈传师《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题示》诗的时间,与此也相先后,也是大略相合的。)说老杜之称,出现在韩诗到沈诗之间的时间段内大概是可以的。
按: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作老杜,检《韩文举正》《韩文考异》亦无异辞,是此本作「老杜」。而海源阁藏廖氏本、宋蜀刻本《新刊經進詳註昌黎先生文集》等本作「李杜」。

至宋人则大呼「老杜」:

《冷斋夜话》卷四:

鲁直曰:「老杜诗云:『黄独无苗山雪盛。』『黄独』者,芋魁小者耳,江南名曰土卵,两川多食之。而俗人易曰『黄精』,子美流离,亦未有道人剑客食黄精也。如渊明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浑成风味,句法如生成。而俗人易曰『望南山』,一字之差,遂失古人情状,学者不可不知也。」

《朱子语类》卷一四〇


文字好用经语,亦一病。老杜诗:「致思远恐泥。」东坡写此诗到此句云:「此诗不足为法。」
云云。


另有称杜陵老、杜老者: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六十『湖』字『宋黄山谷诗』條

《过洞庭青草湖》: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似为神所怜,雪上日杲杲。青草湖,一名洞庭庭湖。《荆州记》云:因青草山为名。《诗》曰: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忆昔上岳阳,一饭从人讨。杜陵老,谓子美也。尝有诗云:“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又云:“少陵野老长声哭。”
参考文献
张忠纲等编著:《杜集叙录》著录 ,齐鲁书社 2008年版。

刘艺:《漫议 “老杜”》,《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四期。

莫砺锋:《杜诗“伪苏注”研究》,《文学遗产》1999年第一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00103/6672.html

更多阅读

宋祖英不能被称为“文职将军” 文职将军肩章

宋祖英不能被称为“文职将军”  近年来,有关军史和历史问题的虚假传言在不少网站上进行传播,导致很多人信以为真,这一期的“军史课堂”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为广大网友做一个正确的解读。欢迎徐老师。徐焰:各位网

利口酒为什么被称为液体宝石 矽利康液体硅胶

被称为“液体宝石”的利口酒有着一段极为漫长且又异常复杂的发展轨迹。从最初更多地被当做药用酒来使用的卑微身份,直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女性最为青睐的一种时尚饮品,这块宝石的最终形成,原来也有着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述。  作为对于英

高欢的老婆为何被称为“九龙之母” 高欢

高欢的老婆为何被称为“九龙之母”高欢是北魏末年崛起于北方的一个军阀,在他手上,北魏王朝最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来高欢在东魏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齐王朝,建都邺城。北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小王朝,但是,这个王朝却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这个女

声明:《李白和杜甫被称为 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为网友如今姐很缺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