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我们习以为常,其实似是而非的历史观?

说个很常见的历史观吧,就是政权的缔造者尤其是早期的“贤人”总是伟光正,而亡国之君尤其是奴隶时代的“暴君”一般都是暴昏杀,这种观点一直也是在社会中流传很广的。所以这里就把这种说法的鼻祖拿出来说一下,尧舜禹汤文武这种“大圣贤”以及夏桀商纣周幽这种“大流氓”的历史判断问题。(当然了也欢迎大家交流和指正,其实“历史观”这种东西本身就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这里也就是换个角度,和大家一起看看这段历史)
首先是上古历史也就是所谓三皇五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疑问,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大首领都那么伟大,动不动就把自己的位置“禅让给有德”之人,很多人会觉得天啊我们这社会不成了越来越退后了么。这段时间的东西本来就是半神话半传说,很多我们对于那段时间的历史都来源于战国之后诸子百家包装出来的东西,尤其是儒家这种提倡“法先王”“厚古薄今”的学派,那就更是把尧舜禹汤文武这几个“先贤”说的圣人一样,也是因为《竹书纪年》或《清华简》,很多时候我们才可以重新去推测求证那段错综复杂缥缈的历史。

其实看似一片祥和的禅让,实际上是从传统部落到部落联合时代,在没有一个强权政治之下,互相不服互相争夺的血淋淋的夺权。

在历史上本来是“黄帝”控制的炎黄部落因为打败了南方来的三苗,算是暂时当了个大首领,但是看过我专栏的大家也应该知道,山东一带的商业民族东夷其实可以说物质文化是要比华北平原要更发达的,结果老大的位子在自己家没有几代,就落到了更发达的东方首领——帝喾的手里。

帝喾(ku),子姓,看这个姓就知道,这个部落和女旁姓的华夏人,不算是一个源头。也就是说到了帝喾的时代,部落中心从河南一带偏移到山东西部,这个华夏化的东夷人成为了大部落首领,这人为了限制华夏集团,大封宗室,尤其是把自己的儿子“放勋”封到了河北山西一带的唐地。

可是东夷本身就存在着“熟番”和“生番”,过了不久,东夷的生番“十日”开始骚扰这个部落,这时候帝喾也就没了,他儿子帝掣继位,结果是怎么都拼不过。而唐地(山西南)的“放勋”带领的“伊祁”部落趁乱夺取了大首领的位置,这人拉拢东夷生番有穷部落的“羿”直接造反,干掉了十日,这也就有了后来后羿射日的传说。而这个成了大首领的放勋,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尧。


所以这个尧本身位置就很尴尬,这人手下的部落实在是血统太乱了,这人自己算是东夷血统,却拉拢了东夷的生番,而控制的地盘还全是华夏人。所以说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拉拢一下华夏人的大部落,来达到这个平衡。所以这个时候华夏的大族——有虞氏可就是首先要拉拢的对象了。


有虞氏部落,妫姓,是个华北平原西部的大部落,放勋也一直争取这个部落的支持,而这个时候一个贵族的儿子“重华”看到了机会。这人有个不幸的悲惨的童年,老爸是个瞎子,老妈死得早,后妈天天欺负自己,总之这样的人多半心理都健康不到哪里去。


可是这人却一直隐忍,对自己这混蛋爸妈好的要命,逐渐在部族里获得了威望。这时候尧就注意到了这个小子,这小子也很聪明,他知道尧要扶持一个在有虞部落的小弟,所以就让人推荐自己,大大宣传自己出身的可怜和无边的孝心,最后尧一感动,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女英”“娥皇”全部嫁给了重华。


重华就这样利用了尧的支持,开始逐渐掌控权利,这人十分擅长舆论造势,开始各种派人宣传自己的孝顺贤能,并且开始派人抹黑尧的儿子“丹朱”。尧的末年,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重华有很严重的问题,结果更不巧的是,洪水又来了,尧这时候只能为了制衡权利,去派颇有治水心得的西羌部落有崇氏首领鲧去治水,可是还没成功,尧去世,丹朱接替首领的位置之后,重华就发动了政变,这就是舜。

图 舜 怪我?
“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

出自——《竹书纪年》

所以可以看出,这人要是放到后世那绝对不是像孔孟包装的“大仁大义大德”那样的人物,可是随着儒家的兴盛,这个不讲究变革更讲究法古的学派,就让这些所谓的“圣主”们也就这么给伪装下去了,我们可以看出,后来的姬发也是如此,这个之后再说。

舜上台之后,改称姚姓,终于不用伪装的舜,他那老爸老妈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而正在治水的鲧,其实可以说马上就要成功了,这人利用治水,笼络了不少的部族,逐渐融入到了华夏圈子里,可以说和史记里面说的鲧只会堵不会疏通是完全不同的。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息壤者,言土自长,故可堙水也”。《山海经》

当然了,山海经这东西本来就是玄之又玄,不过可以推测出来这可怜的鲧就这么被搞死了,治水途中,禹出生,这人就像赵氏孤儿一样,只能重新发展自己的产业,也对以舜代表的旧贵族有着很大的仇恨。


禹这个人逐渐统合华夏的零散部落,用自己的能力以及曾经同情老爹的人,逐渐的壮大了势力。而鲧死了,洪水却重新袭来,最终舜没有办法,只能再次启用有治水经验的禹。


众所周知了,禹这人三过家门不入的治水,终于完成了老爹没有完成的事业,并且说是治水,在这期间禹也团结了各个大部落,深得民心了。舜迫不得已,还得赐给本来不属于华夏族群的禹——姒姓(又是个女旁姓)。从此禹开始越来越得势,竟然给了自己这个部落一个逆天的名字——夏后氏。

其实吧,后这个词从我们的祖先古羌人的时代开始吧,一直都是.......掌管的意思,这个字和“司”是同源,都是掌管的意思,看一下后的这个字形。

看一下秦始皇的这个手,是不是和“后”很像。看一下秦始皇的这个手,是不是和“后”很像。图 后的演变 可以看到甲骨文金文后和司就是个对称的图形。

所以说这人势力已经膨胀到了,可以自称“夏”这么神圣意象的”后“了,后来的“后羿”啊“后稷”啊都是这个东西,只不过慢慢的后就成了最高地位女性的称呼了。也就是说这部落的凝聚力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所以舜的下场可想而知,就算后来的史书包装出来舜如何禅让给禹,禹又是如何推脱。而现实是

尧幽囚,舜野死

舜在”南巡途中“死于”苍梧之野“。禹象征性的闭门不出好久,还将王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来恶心舜,但天下的大酋长们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各个部落的拥戴下,禹正式成为部落首领。禹随即分封尧的儿子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这也是后世我们的领导者一贯爱做的事情,用这种分封来团结不服从的贵族。


可是禹的继位可就不像尧舜那么不稳了,因为这个治水行动实在是太得民心了,又或者是这个传说中的治水,本来就是禹的夏后部落的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总之这之后启算是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下一任首领,禹的天下终于可以稳定的世袭下去了。


那么先不谈夏的建立,我们再看一下商的灭亡。



随着东夷的又一次崛起,夏人再一次被这个发达的民族攻破,商人有着极其发达的“物质精神文明”,我在专栏里也介绍了一下这个可以说对“中国”的形成至关重要的时代,其实商的文化和夏人很不一样,夏人称首领“后”,但商自称“帝”,一般认为五帝之一的帝喾就是商时代树立出来的光辉祖先,商人热爱造神,也热爱占卜,当人也热爱侵略。
所以说无论我们是否确定,商到底控没控制长江以南,最少可以说,这群人已经把战争烧到了更远的地方,把文化传到了更远的地方,把生意做到了更远的地方。

可是之后神奇的是,从帝武丁到帝乙,一路向上500多年的商,突然地被阉割在了壮年阶段。

帝乙的儿子帝辛继位,名字是——“受”。


这人的性格和名字正好相反,自小爱攻击别人,据说单人可以攻下一头牛,并且这人极其聪明,以至于朝臣都感觉自己的实在是弱爆了。


就像汉景帝立了幼子当继承人一样,帝辛也是帝乙的幼子,这两个人都是看到自己的小儿子十分聪明,加上他们的老妈太会玩,所以才废长立幼的。只不过这两个人的命运完全不一样,这个之后再说。


帝辛在位期间极其勇猛,用一些历史文章的老话说,对内加强集权,对外加强武力扩张,帝辛在位的时候正好又碰上了东夷大乱,我们知道传说的尧的时代,东夷就分为生番和熟番,商本身作为东夷的熟番,算是当时文化的集大成者了,所以自然而然的要驱逐这群自己的蛮族兄弟,当时的东夷还主要是安徽江苏一带的“淮夷”最猛,帝辛直接就御驾亲征了,很快控制了淮夷,直接极大地扩大了领土。

图 图 帝辛时期商的鼎盛领土,所以说,虽然是鼎盛,和现在来比,还是小的可怜

可是帝辛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错误的估计了这一点,前面说过,夏族的遗民就开始退回到了渭河谷地,也就是上图的最西边,现在的西安一带,号称周。这地方吧,北边就是黄土高原的羌人,南边是秦岭,东边才是华北平原,易守难攻,商过于强盛,他们只能屈服。可是从帝武丁的时候,这群周人就开始欺负自己的西羌小伙伴,并且开始大量融合强悍的西羌游牧民,到了帝文丁的时候就已经警觉了(商朝的老大名字一般都是帝加上个天干),所以直接活捉搞死了周王季历(周一般都是称自己的老大是“王”),随后周王昌继位,也就是封神榜里的那个“姬昌”,其实客观来说那时候人不是直接把“姓”放在名字前面的。


昌继位之后更是作死,继续吞并大戎,攻 ,攻崇,攻黎这些西羌部落,所以帝辛征伐东夷的时候,人家征服西羌,这下子帝辛这个气啊,直接吊打了周王昌,史书两种说法,一个是抓住后弄死了,一个是折磨之后放回去了,反正下场不怎么样。

周王昌死后,儿子周王发继位,现在大家应该知道帝辛是谁了吧。

这下子周别说当小弟了,都要恨死商的一代又一代的帝了,结果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在商都混不下去的小官,同样属于夏族的姜姓吕尚投诚了,这货给周带来个大新闻,帝辛的哥哥微子启,本来就一直不服帝辛小受,再加上帝辛的两个叔叔“比干”“箕子”属于微子启帮的,所以说也不怎么支持帝辛。帝辛扩张后志得意满,开始大肆排挤原来在中央内部占有重要地位的巫师们,这一下更是积累了极多的反对党。再加上帝辛刚刚战胜淮夷,没有消化不说还在内部充满了仇恨,一旦趁虚而入,就会自然而然的内乱。


这下可倒好,巫师们开始大肆抹黑帝辛,说帝辛不敬重鬼神,昏庸暴虐。加上经过内奸老姜的运作,微子启直接倒戈投向了周,在政治斗争中比干被帝辛处死,更成了周宣传造势手段。


最后帝辛也意识到了危机,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开始启用一些亲商的夏民部落首领,飞廉、恶来(爷俩)等,可能大家对这两个人不熟悉,但是我要说他们后代是“嬴”姓呢,嗯没错这群人就是秦国的先祖,但是是后话了。


结果这么一来可倒好,因为重用外族,商的内部又出现了很多的贵族反对派,所以说帝辛是一步一步的下错棋,可以说帝辛是个明智的将军,但是商从武丁开始一直以来的穷兵黩武,没给帝辛留下一个当一个好的首领的机会。


所以说,商的制度终究要灭亡,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在带着西羌野性的周部落的攻击下,在一个个内奸的背叛下,在刚刚征服的淮夷的倒戈下,帝辛这算是个雄主的人物,带着它鼎盛的,从成汤开始的500年的商王朝,悲壮的随着大殷朝歌而轰然倒塌。

可是后来者的周人,他的哥哥微子启,甚至都没有给帝辛一个当悲情英雄的机会。

帝辛被冠上了一个“纣”的谥号,周人用他们的说法称之为“纣王”,对外大肆宣扬其暴虐,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一直以来的传统,仿佛如果不大肆的污蔑前朝亡国之君,就无法证明自己是替天行道充满合法性的政府。

就这样,帝辛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千古混蛋,甚至妲己一个女人也被大肆揪出来批判。当然了,本朝太祖对帝辛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太祖认为周王发把帝辛说的太坏了,所以当年的小将郭沫若也附和道:“统一神州肇此人。”

我们可以发现,商这个充满浪漫主义的国度,给这个民族带来太多的荣光,从此之后东夷和夏族大融合不说,这个新兴的族群也是鸟枪换炮,成了区域内控制力最大文化最先进的族群。而全盘接手的周,是个和游牧民族融合的农耕民族,浪漫奢华的商碰上务实勇猛的周,这个民族的文化开始又一次上升,毕竟商是在最强大时候死亡的,不服从周人管理的必然也是极多。周开始宣扬所谓天命思想,一种为了证明“易姓革命合法性”承袭天命的模式出现,很有可能这个时候所谓“五帝禅让”的东西就开始被宣扬了。并且这个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是,祖先崇拜多于神明崇拜,或者换句话说,周的祖宗就是他们的神,而神不是种地出身就是治水出身的农业之神,如果金坷垃穿越回去,也是金坷垃之神。这种农业民族的祖宗崇拜,极大地加固了部族稳定。周炮制出炎黄传说,塑造出了自己高大全的祖先,并且更加丰富商的“帝喾”崇拜,三皇五帝的雏形开始出现(但是真正能看到确切的三皇五帝记载还是战国时期的)。并且随后开始揪出来传说中的夏,自称继承其正统,并且大肆美化夏、商的开国之君,禹和汤几乎成了神,而大肆贬低亡国之君,这个前面也都说了,桀纣就这样成了淫乱、屠夫的代名词。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周这个部族的作风,很深的影响了这个民族之后的意识。



可是同样的命运也发生在了周的亡国之君身上。
周为了稳固阶级,设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度,包括生产上的井田制,这个这里就不废话了。但是生产力确实发展太快了,最后平民开始壮大,下层人也懒得给这些没什么干货的贵族打工,私田越来越多,井田制也瓦解了。封出去的姬姓诸侯虽然多,但是人家到了一个地方就用地名作为”氏“,只称氏不称姓,所及这些姬们实际上也没什么认同感了。

最后周后院起火,国人暴动,虽然有个宣王中兴,但是还是弥补不了这个已经不能维持下去的周的制度,一切的矛盾随着”宫湦“,也就是后来被称作周幽王的人上台而爆发了。

下面的有些关于中国史的文章可能会拿史记开一下刀,史记的历史地位不可否认,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司马迁也是受到自己年代以及信仰的局限性,报道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当然了,我们也不能让太史公去负责。

对于史记里周幽王主要也就是这么个情况“王宠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举烽,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为之数举烽。及犬戎之,举烽,诸侯救不至,遂杀幽王。”

这也就是被我们连同夏桀、商纣一起黑的大型“狼来了”故事的始作俑者周幽王,但是历史上的周幽王真的是个这么缺心眼的玩意么?

其实钱穆曾经给太史公记载的这段历史来了个狠狠的评价——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

图 骊山,很巧的是蒋秃头也是在这里被张学良抓的图 骊山,很巧的是蒋秃头也是在这里被张学良抓的

钱穆先生在史学界确实也是个泰斗级人物了,我们被无数次搬上高考作文的太史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宫刑”的太史公也确实被黑了一下。

其实在史记中也记载了,我们这个冰山美人不笑的褒姒啊,其实不是个后来的小三,而是周幽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是“太子妃”了,包括他俩生的儿子“伯服”,要是小小的侧室小儿子,也不可能用“伯”这个字,我们知道古代起名字都是“伯(孟)仲叔季”,伯本来就是老大的意思,比如周王发他哥哥就叫“伯邑考”。而仲呢,就比如孔仲尼,为什么被叫孔老二也是这个原因,用日本的说法也可以说是“次郎”。而叔呢,就比如“鲍叔牙”就是这样,包括我们现在称呼老爸的弟弟“叔叔”,也是来源于这个。季就更好说了,最小的儿子一般是季,刘邦这名字也是后来发迹之后才有的名字,他还是街头地痞的时候其实是叫“刘季”的,也就是那种承蒙道上兄弟包涵,都叫一声“三哥”那种感觉。

所以一方面说人家是“伯服”,一方面总说人家是庶出的小儿子,这本身就是挺大的一个矛盾的。

其实周幽王姬宫湦继位的时候吧,就打算立他最喜欢的褒姒为后来的,伯服也就应该是太子,可是我们都知道前文说的国人暴动这个事情了,这个时候周王室的权威性已经很弱了,不得不和周围的诸侯国保持紧密的关系,所以把自己妹妹嫁到周王室的申侯就十分不同意幽王立出身低微的褒姒当后。

幽王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说没办法,只能立了这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申候的女儿当后,然后他俩的儿子“宜臼”也就自然是太子了,可是我们可怜的周王其实很不甘心的,他不愿意就这样被这些诸侯操控,于是随即开始联系自己的叔叔,也就是前面说的,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的一个小儿子,他的名字也很神奇,姬姓,名友(当然还是不应该叫人家姬友的)。

嗯,这位就是日后被称为“郑桓公”的一位老同志,同为周家人,当然也要好好帮助自己的大侄子啊,所以郑桓公就利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一个“姬友”的职责,周边诸侯被压制,所以我们的周王随即扬眉吐气的废掉了太子,把褒姒和伯服扶上他们应有的位置。

所以烽火戏诸侯传说中的废长立幼,本身也是很扯的,我们知道不管别的诸侯国如何各位己政,最起码周王室一定是严格按照周礼的,废后以及改立太子一定是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或者特殊原因的,否则“违礼”关东诸侯肯定也会来BBB。但是周幽王废后之后,各地诸侯甚至一直标榜自己“根红苗正”的周公旦后人的鲁国都什么也没说。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鲁国,还有那个后来看齐国强大还拿自己的公爵位去压人家的宋国都没管,说明周王也没做错什么。

但是这样一来,申侯可就不乐意了,说好的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呢?你来了个“姬友”就敢这么对待我?于是就开始更加猖狂,最后导致周王打算对他用兵了。申侯一看大事不妙,心想你以为我不会请救兵么,结果我们的申候先生玩了很神奇的一笔,人家去求了犬戎,自己跑到黄土高原让外族去攻击自己的国家,这就和后来孙中山为了对抗北洋军阀恨不得把日本人引进来一个道理。

所以就这样,人家犬戎正愁没地方打,啪嗒天上掉下来个大汉奸,所以就和申候愉快的达成了协议。

而这时候的周王也确实很缺心眼,根本就没有准确明白自己的定位,而他的“姬友”郑桓公可是比谁都清楚,郑桓公本来封地在现在陕西华县,离现在的西安很近,姬友发现一旦犬戎进来的话,自己就是个肉盾,所以就开始和周幽王申请迁移土地,最后硬是从虢、郐这两个国家各分出来几个城池,把自己的土地迁到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呢,现在洛阳以东,因为是个新的郑国,所以都城也就叫了“新郑”,这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省会——郑姆斯特丹,啊不,是郑州。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随着郑伯的迁移,终于永远在自己的名字前带了一个“郑”字,不过这是后话了。

而在传说中,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哄骗了各路诸侯博得褒姒一笑,实际上那个时代的烽火台,也无非就是个镐京周边的信号弹,东边的诸侯全都离自己距离长短不一,并且基本都是几百公里,怎么可能一夜同时赶到?这种漏洞恐怕也只有儒家的卫道士才会选择性的忽略。

幽王攻申候,犬戎趁机从西边杀入渭河谷地,幽王一看狡猾的姬友在东边逍遥自在,强硬的把姬友叫到了镐京,果然,临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幽王,和姬友郑桓公双双死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西周灭亡。

或许褒姒确实笑了,笑的是自己的身世,笑的是这些在权力和欲望中沉浮的男人们。


这个申侯的外孙“宜臼”继位,也就是周平王,但就是这个时候,还是很多的大臣不服周平王,最后大臣虢公翰立的新王“携王”还一直和申侯控制的平王分庭抗礼,所以说幽王到底是不是这种缺心眼的放羊娃,谁也说不准。

最后还是一直被周放在西边当肉盾的,前面说的“纣王”时代大将恶来的后代——嬴姓秦人,在晋文侯和前面说的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的协助下,护送了东迁,西周彻底灭亡,诸侯全部做大,春秋时代开始。
其实通过前面的东西我们也能看出来了,历史这个东西是可以被后人尽可能的去按照自己的意向去打扮,其实任何时候都是一样,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其实战国时代也曾爆发出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法家名言,可是在历代的酸儒的包装下,原始时期的大首领、朝代的创建者全都成了十全十美的圣人,而亡国之君就要被非黑即白的淹死,残酷的政治斗争被美化、简化,一切都为了新政权的合法性以及被包装出来的“阶级礼教”服务,这么想想,这些帝王将相也挺可怜的。

所以有些“中国特色”,2000年都没有变。


以上


这次不安利太多回答了,就放一个这个吧,也是今天刚写的

有哪些我们习以为常,其实似是而非的历史观?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2909.html

更多阅读

缺钙的症状有哪些?不同年龄阶段详解 不同年龄阶段

有许多人不知道缺钙的症状有哪些,许多人根本不去了解缺钙的症状有哪些,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缺钙从而盲目的补钙。如果身体内的钙质过多的话,同样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到底缺钙的症状有哪些呢?其实,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

吡啶甲酸铬副作用有哪些 吡啶甲酸铬是西药吗

现在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已经开始使用保健品了,但是有些却不了解具体的效果和副作用,那么,我们现在来说说吡啶甲酸铬都有哪些副作用。其实吡啶甲酸铬是一种用于二型糖尿病的保健药,在对于葡萄糖方面有很大的影响,里面的物质可以很大的程度的

汽车打蜡的好处与坏处 给汽车打蜡的好处有哪些

给汽车打蜡的好处有哪些――简介 听见别的司机都说打蜡,一直想不明白汽车打蜡的好处有哪些,汽车打蜡有什么用。于是在网上找了一大堆资料,才明白汽车打蜡的好处,今天就跟大家一同分享小编总结的四条汽车打蜡的好处。给汽车打蜡的好处有

熊胆粉的功效与作用 熊胆的功效与作用 熊胆有哪些好处

熊胆的作用很多,但我想大家只是对它有所了解,却不知道它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地方,提到熊胆大家是不是就联想到了熊掌啊,熊啊等等。其实熊胆不但食用价值高,它的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它到底有哪些作用都只是一知半解的。下面就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 夏枯草有哪些价值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

夏枯草的作用很多,但我想大家只是对它有所了解,却不知道它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地方,提到夏枯草大家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夏枯草。其实夏枯草是一种中草药,它的价值很高,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它到底有哪些作用都只是一知半解的。下面就

声明:《有哪些我们习以为常,其实似是而非的历史观?》为网友惜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