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细思极恐的细节 史书里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史书里面细思恐极的地方非常多,如果看书的时候不仔细,真的不知道它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从而不能理解历史真相的恐怖和残忍。所以说读历史是非常费心费智的。摘一处吧,当时这一段落晚上看了好多遍,大概好几个小时,翻来覆去的思考。

汉景帝起先立的太子,并不是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而是长子刘荣。而关于长子刘荣被废到汉武帝刘彻的立为太子,再到刘荣的自杀死亡,《资治通鉴》上的描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里面是这么写的:

孝景皇帝下前四年夏,四月,己巳,立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孝景皇帝下前七年冬,十一月,己酉,废太子荣为临江王。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
孝景皇帝下中二年三月,临江王荣坐侵太宗庙壖垣为宫,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后竟以危法中都而杀之。
这是刘荣的生平,短促简单,他的死亡看起来毫不起眼。这一段说的是什么呢,翻译一下。
在公元前153年的4月,长子刘荣被立为皇太子,而汉武帝刘彻被封为胶东王。而到了公元前150年11月,太子刘荣被汉景帝废掉,然后把汉武帝刘彻立为太子。而到了公元前148年,即两年后废太子即现在的临江王刘荣因为侵占祖宗宗庙之地,被中尉府郅都问罪,因为郅都监禁无法上书给皇帝申诉,最后忧郁自杀而死。

贬为太子两年就因为侵占祖宗宗庙之地就死掉了。比起在史书上顿不顿就死掉几十万人的战争场面相比,死一个废太子看起来很正常。但这里如果你真以为他的死很正常就错了。大家要想想,刘荣是什么样的人?曾经是太子!皇室宗亲!即便被废,还是临江王!那郅都有什么胆子敢审查刘荣?即便真正的铁面无私,而作为皇帝的儿子,郅都有什么权利敢限制刘荣为皇帝父亲上书?即便真有罪,刘荣这点罪才多大,也是罪不至死!

关于郅是什么样的人,司马光是这样写的:
是岁,以太仆刘舍为御史大夫,济南太守郅都为中尉。始,都为中郎将,敢直谏。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来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乃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都。都为人,勇悍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谒无所听。及为中尉,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哦,这下我们明白了,原来是郅都铁面无私,那么刘荣的死,可以解释了。因为郅都铁面无私所以查倒了废太子刘荣。然而我们可以想想,刘荣才多大,父亲都没死自己要宗庙之地干嘛?所以,这真是刘荣死亡的真相么?!

答案是否定的。老谋深算的司马光将真相隐藏这句话中:是岁济南太守郅都为中尉。注意,济南太守!!!

为什么要注意济南太守这个官名呢?我们看到济南这两字,是不是心底猛然间回想起另外一个人,那就是现在被立为太子的汉武帝刘彻,他可是当年的胶东王!而济南毗邻胶东。郅都和刘彻在史书中隐约可以看出是同年被封山东,又同年一为太子,一为中尉的。所以,郅都很有可能是胶东王刘彻的人,随着刘彻被立为太子,汉景帝将刘彻身边的人提拔到中尉的位置,辅佐刘彻,而刘彻让郅都将刘荣逼上了死角。

所以,这一切都是刘彻给废太子刘荣制造的死局,即便刘荣的太子之位已经被废,然而只要在过去对你造成威胁,即便如今失势,也要痛打落水狗,也要从肉体上彻底的摧毁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

思考到这一步,我们大多数人一定会认为,自己思考的已经很深了,废太子是被刘彻害死的,这就是政治的残酷性,这里隐藏的真相就是刘彻害死了他的哥哥刘荣。那你又错了。因为如果你通读历史的话,你就会知道刘彻是少年登基,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才6岁,两年后废太子刘荣自杀身死的时候,汉武帝才8岁。8岁的汉武帝有这样的心智和智谋么?



那么逼死刘荣的人究竟是谁呢?

我们要注意这一段话。
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刘荣想给皇上上书陈述自己的冤情,而郅都勒令监狱里面的官吏不许给他纸和笔,魏其侯偷偷让人给了临江王,然后临江王给皇上写完了书信陈述了自己的冤情,自己就自杀了。

这里有3个疑问:
1、郅都有什么权利不让皇子刘荣给汉景帝上书申诉呢?
2、刘荣究竟到底有没有侵占宗庙?
3、即便侵占宗庙,刘荣也罪不至死,那么刘荣为什么会选择陈述自己的冤情后自杀呢?

答案是:
1、郅都没有权利不让刘荣上书,但有人吩咐了郅都,你上书也没用。
2、你侵占没侵占宗庙已经不重要,有人要你死,你无罪也得死。
3、刘荣知道是谁让自己死的,这一切那一瞬间刘荣看开了,他只是上书做最后一份自己人生的陈词。

一句话,让刘荣死的这个人,就是汉景帝——多么狠心的父亲,为了自己的一个儿子亲手将另一个儿子活生生的绞杀。这也就是为什么“窦太后闻之,怒,后竟以危法中都而杀之”的原因。因为窦太后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的孙子迫害死,而她只能心陨如雨,不能怪罪自己的儿子,那么只能将满腔的愤怒全部倾注到杀人者郅都身上。刘荣死后,史书上居然没有汉景帝对这个儿子的死的描述。可见一个父亲的冷血。

就这几段文字,我当时反复读了好几个小时才看懂历史在说的什么。想明白之后,那一晚上我没睡着觉。冷血,愤怒,伤感,为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就可以狠心的杀掉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想想刘荣在身死之时内心对父亲已经多么失望,父亲你所做的这一切不就是为了让我死么,那我一偿你的心愿便了,于是留下那封书信后愤然自杀。历史的残酷性在这一刻彰显至尽,在权利和政治面前,有什么亲情可言呢,即便你为儿子,兄弟,如若挡在权力和政治面前也是该死的。

充分能证明这一点的是,《史记·酷吏列传》中提到,几年后汉景帝再次启用郅都做雁门太守,而窦太后听说了这件事情后,要杀郅都,汉景帝的辩护词居然是,郅都是忠臣。而窦太后惨然道,难道临江王不是忠臣么?
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郅都最终为窦太后所杀。可见窦太后对汉景帝和郅都的恨,人都说女人心狠,然而女人的心却也最善良。孙子的仇不能被记在儿子身上,那么只能记在郅都身上。一个慈祥而倔强的老奶奶的形象跃然而出。

在《资治通鉴》中,文字显的那么轻描淡写,仅仅只有6句,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与他们擦肩而过。而如果你扒下他们的皮看到他们的骨,深深的思索,真相实在是恐怖之极。


刘荣死的时候的情景,谢 兄的提醒:
既已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荣至,诣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
译文;刘荣已经登上了车子啊,轴承断了车子废了。江陵父老流着眼泪聚在一起说:“我们的王一去不返了,一去不返了”。刘荣到了长安,到中尉府对质。中尉郅都责备审讯江陵王,临江王恐惧难安,于是自杀,死后葬在蓝田。成群的燕子衔着泥土往他的坟塚上填土,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完。


参考文献:
司马光. 资治通鉴[M].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 Ltd, 2009.
司马迁, 冯树梁. 《 史记· 酷吏列传》 译注[M]. 群众出版社, 1982.

谢绝转载。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2913.html

更多阅读

生活中细思极恐的细节 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的六大生活细节!

  开教育学校的好友经常跟我闲聊,说遇到很多孩子,刚进她学校的时候,几乎已经被家长给毁了,经过好几年的心理疏导,孩子才重拾自信。我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家长竟然这么容易就把孩子能毁掉吗?   是的,她告诉我说,毁掉孩子其实很简单,只需

生活中细思极恐的细节 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的六大生活细节!

  开教育学校的好友经常跟我闲聊,说遇到很多孩子,刚进她学校的时候,几乎已经被家长给毁了,经过好几年的心理疏导,孩子才重拾自信。我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家长竟然这么容易就把孩子能毁掉吗?   是的,她告诉我说,毁掉孩子其实很简单,只需

人类细思极恐的细节 史书里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我说一个算不得正经史书的,中唐李复言所著的《续玄怪录》中所写的辛公平上仙。为了阅读方便,我就不贴原文,直接援引魏风华所著的《唐朝的黑夜》中的一段(嫌长可以直接看黑体字部分):中唐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中的“辛公平上仙”一篇,当

人类细思极恐的细节 社会上有哪些让你细思恐极的细节?

谢邀。是幸存者偏差。暗无天日的幸存者偏差。你还记得知乎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问题吗?这个事情的程度,问题描述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看到这样的惨状,都会觉得不寒而栗,都会愤怒。所幸,这个问题放出之后,新闻开始报

人类细思极恐的细节 《哆啦 A 梦》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大雄是旷世奇才,哆啦A梦就是大雄。(多图)我详细地考证了一下关于《哆啦A梦》的种种说法,相关引用有标注。一.大雄的杰出设定书上提到的大雄的缺点有这么多:懒散,运气差,幼稚。设定书上提到的大雄的缺点有这么多:懒散,运气差,幼稚。但是没有

声明:《人类细思极恐的细节 史书里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为网友十二骚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